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四章

——命丧狼虎谷

第4章命丧狼虎谷

烟愁雨啸黍华生

宫阙簪裳旧帝京

若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司马光

在古代历史上战事频繁,政权更迭的事件中,洛阳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就是一面镜子。自唐僖宗李儇位后,大权一直被田令孜牢牢掌控,李儇实则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精神领袖。逃到成都后,局面也丝毫没有改变。田令孜倚仗兄弟陈敬瑄(陈敬瑄因马球技艺出众受宠)主政西川,行事愈发跋扈。虽说李轩逃到了成都,但各地的进贡依旧源源不断。田令孜趁机中饱私囊,每次赏赐时,给禁军的丰厚,却对川军吝啬,这让川军将士极为不满。

西川的黄头军士郭琦站出来指责田令孜:

“川军同样是朝廷的兵马,为何赏赐禁军多,川军却这么少?万一将士们不服,发生变故,天子该怎么办?大人您应该一视同仁,这样才能收拢军心。”

田令孜见一个小小的黄头军士竟敢这般对自己说话,心中大为不悦,冷冷问道:

“你有什么功劳,说来听听,说得好就赏你。”

郭琦不服气,站起身来撕开衣裳,展示自己的军功:

“我本是山东人,受命守边,与党项、契丹打了三十多仗,出生入死,身上没有一块好肉。后来出战吐谷浑,敌人伤我父亲,我带着伤继续奋战,用针线缝好伤口又上战场。大人您说,我这功劳大不大?”

连皇帝都要让田令孜几分,郭琦如此不给面子,田令孜恼羞成怒,竟在酒里下毒,逼郭琦喝下。郭琦知道是毒酒,但身边都是田令孜的人,不敢不喝。回到家后,他用土办法才缓解了中毒症状。

接着,郭琦带着手下士兵在成都发动叛乱。田令孜赶忙带着李儇躲进东城,陈敬瑄调兵来剿灭郭琦。郭琦虽然勇猛,但人马太少,很快就被打败,只能逃走。这场祸乱其实就是田令孜逼出来的。田令孜蒙蔽天子,独断专行,飞扬跋扈。与其说李儇是皇帝,倒不如说他是个木偶,大权都在田令孜手中。看到朝廷这般混乱局面,正直的人无不痛心。左拾遗孟昭图上书直言:

“天下之事本应与天下人共同商议,但陛下只与北司(指宦官)谋划,这样下去,天下难以太平。”

可惜,李儇根本没看到这封奏书,就算看到了,他也只能听田令孜的。田令孜第一时间看到此书后大怒,假传诏令,将孟昭图贬为嘉州司户,还在半路上派人把孟昭图沉水溺死。文武官员见田令孜手段如此狠毒,都吓得不敢出声,谁还敢去找田令孜的麻烦,孟昭图就是前车之鉴。

长安那边的局势比成都更为混乱,黄巢起义军与唐朝军队互有胜负,总体来说,黄巢大将朱温还稍占上风。黄巢觉得形势有所好转,就想灭掉河中的王重荣。他故技重施,派朱温自同州南下,兄弟黄思邺出华阴,两路合兵数万,伺机攻打王重荣。王重荣自从再次归顺唐朝后,还没立下什么像样的战功,既然朱温来了,那就拿他开刀。两军在河中交战,在王重荣的鼓舞下,唐军士气大振,大败朱温。朱温觉得自己拿不下王重荣,就连上十道奏书到长安,请求黄巢赶紧发兵支援。

此时在黄巢身边主事的是左军使孟楷,孟楷和朱温向来不合,巴不得王重荣能除掉朱温,自然不想让朱温好过,就扣下了朱温的紧急信件。朱温左等右等不见援兵,得知是孟楷从中作梗,不由得大怒:

“昏君用这种下作之人,怎能不误事!”

朱温看到唐军四面合围,知道黄巢要坏事,便动了背叛黄巢的心思。在这个问题上朱温没有冲动,更没有盲目地行动而是静下来分析事情。然后,他招来亲信谢瞳、胡真一起分析归附唐朝和继续跟随黄巢的利弊。谢瞳劝朱温:

“黄巢起兵山东,聚众百万,趁着唐朝昏庸、天下大乱之际,本想成就大事。但现在朝廷军队包围长安,就算孙武再世也无计可施。将军您本想忠于黄巢,但黄巢信任孟楷,用人不当,他撑不了多久了。将军您如此聪明,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顺应形势,才是英雄本色。”

胡真也劝朱温归降唐朝,朱温大喜:

“天下富贵,我今日若不争取,更待何时!”

唐中和二年九月,朱温杀掉黄巢派来的监军严实,率军投降王重荣。朱温向王重荣请罪:

“黄巢罪大恶极,如今我愿归顺朝廷,立功赎罪。”

他还厚着脸皮说:

“若大帅不嫌弃,我愿认大帅为义父。”

王重荣凭空多了个有本事的“外甥”,自然高兴,赶忙认下。他赶紧向成都报喜,朱温可是黄巢的头号大将,拿下朱温,黄巢就蹦跶不了几天了,唐朝文武官员也都知道朱温的厉害。李儇接到喜讯,高兴地说:

“有这样的人才,我大唐中兴有望啊!”

于是封朱温为河中招讨副使,并赐名朱全忠。意思是“希望你能全心全意效忠李唐”李儇哪能想到,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正是这个朱全忠,后来接连杀掉两位唐朝皇帝,唐昭宗李晔杀害于内殿,包括李烨的九位皇子灌醉后勒死抛尸于洛阳九曲泉、傀儡皇帝(唐哀帝)李柷,遭鸩杀。成为晚唐的屠龙刀,对李唐王室进行大清洗,覆灭了李唐宗室,断送了唐朝三百年的江山。

王重荣收了朱温后,准备大干一场,又联合李克用一起攻打黄巢。黄巢军听说李克用的沙陀兵凶悍善战,都惊恐不已:“黑鸦军来了,我们打不过他们,这可怎么办?”黄巢得知李克用的弟弟李克让曾被南山寺的僧人杀害,就想让李克用欠他个人情。他派大将米重威押着南山寺的僧人,带着重金和诏书前往沙陀军大营,希望李克用不要插手。李克用本就是来捞好处的,哪会听唐朝和黄巢的摆布。他先杀了南山寺的和尚,哭祭弟弟,然后把黄巢的重金分给众将,烧掉诏书,还把米重威乱棍打了出去。

黄巢一看李克用这么不给面子,只能开打。双方摆开阵势,喊杀声震天,狂风大作,军旗都被吹裂。但黄巢起义军人心不稳,打到晚上,黄巢军大败。大败之后,黄巢已无力发动大规模战役,唐军进一步收紧了对黄巢的包围圈。李克用来了个釜底抽薪,派部将每天晚上率领轻骑兵前往长安烧粮,破坏黄巢军仅有的粮食储备,想饿死黄巢军。

这期间有一位晚唐著名诗人丧命、他就是《汴河怀古》的作者、皮日休,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进士榜末及第,乾符五年(878年),被任命为毗陵副使,随高骈军出征王仙芝,乾符六年,被黄巢军俘虏,受到黄巢厚待。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被任命为翰林学士,主要工作、写写檄文,制造舆论,作文书宣传工作。皮日休这人善辩而且还热取笑人,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嘴欠。有一天,黄巢命他写一首用来宣扬自己是上天授意来主掌世间大权的诗,皮日休按照黄巢的姓名作了一首五言古诗,诗中巧妙地隐含了对黄巢的相貌进行讽刺和戏谑:

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

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

将黄巢的“巢”字拆解为“廿(二十)”和“木(头三屈)”,而“田八二十一”则暗指“黄”字、国头三屈暗喻其头颅形状类似干瘪果实和蓬乱卷曲的须发,蓬乱卷曲的须发配上怪异头型,形成滑稽可怖的形象。黄巢看了这首古后,当下便很不高兴了,因为他的头部丑陋,头发又难以遮挡住鬓毛,因此他竟觉得皮日休这诗有讥讽他那副尊容的意味,这无疑就使他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盛怒之下,当即命人把皮日休推出去给杀害了。可怜!皮日休一肚子学问,竟死在自己这张欠欠的嘴上。鲁迅后来曾赞曰:“皮日休是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中和三年四月,李克用联合忠武军旁从部、河中军白志迁部进军,逼近渭南。黄巢也做最后一搏,可惜军心已乱,战斗力急剧下降,一天之内三次交战都大败。唐军主力随后赶到,黄巢军全面溃败。黄巢知道不能再待在长安了,必须寻找生路。他集合剩余人马,先放火烧了长安城,然后趁夜色经蓝田关东下河南。李克用等各路军阀耀武扬威地进入长安,官军刚进城就四处抢掠,看见什么抢什么,把长安城弄得破败不堪。封建世家虽然痛恨黄巢义军,但对官军的丑陋行径也严厉批判,说官军抢掠的行为和盗贼没什么两样。

抢完长安的东西后,官军又盯上了黄巢。黄巢早料到这一点,让手下把值钱的东西丢在路上。官军果然中计,见着宝贝就走不动道,一窝蜂地去抢,没人关心黄巢跑到哪儿去了。李克用初出江湖,这年才二十八岁就立下大功,各镇都对他刮目相看。李克用年少气盛,加上沙陀军战斗力彪悍,一时风头无两。因为李克用有一只眼近乎失明,江湖人送外号“独眼龙”。收复长安功劳不小的朱温也得到了好处,唐僖宗封朱温为宣武军节度使,汴州和太原一样,都是天下重镇。朱温守住中原,以此为根基向外扩张,最终建立后梁。

两人得了好处,高高兴兴去赴任。朱温到任后发现汴州也不是个太平地方,连年战乱,内外交困。但既然闯荡江湖,遇到挫折就退缩可不是好汉。朱温励精图治,治军严厉,逐渐让众人信服。李克用面临着和朱温一样的困难,他也是一代枭雄,有能力有手段。李克用不像朱温那么强硬,他先下令安抚河东军民,河东形势逐渐稳定。朝廷一片喜气洋洋,却忘了黄巢还活着。

唐中和三年五月,黄巢见唐军主力大多集中在关中,河南兵力空虚,就决定在河南开辟第二战场。五月,黄巢率军攻打陈州,唐朝守军赵犨坚守不出,同时向朝廷求救。双方在陈州对峙了将近一年。中和四年四月,赵犨的各路援军陆续赶来,其中就有黄巢的老部下朱温以及李克用。黄巢见形势不妙,想抽身去收拾朱温。

中和四年五月,黄巢向北攻打汴州,任命尚让为先锋,带着五千铁骑兵先奔赴汴州。朱温哪能甘心老巢被抄,赶忙派大将朱珍、庞师古出城迎敌,又派人去许州,请李克用再来帮忙。李克用也很仗义,说去就去,带着胡汉兵奔赴汴州。在中牟附近的运河渡口王满渡,正好遇上黄巢的大军。李克用二话不说,从后面就向黄巢军发起攻击。黄巢一心想着去汴州活捉朱温,没想到后面杀出个李克用。黄巢军没有防备,被李克用杀得大败。起义军战败后四处逃窜,李克用一心要斩草除根,不留后患,他孤注一掷,也要追上黄巢,狂奔二百多里,一直追到黄巢的老家冤句。李克用轻装出击,粮草没跟上,眼见黄巢逃走,只好回到汴州补充军粮,再去追杀黄巢。没想到朱温这时起了坏心思。

朱温不是不知道李克用是收复长安的首功之臣,实力远强于自己,而且李克用能力出众,必然是自己日后谋取更大事业的障碍。朱温一狠心,决定除掉这个祸患。同年五月,朱温在汴州设下鸿门宴,邀请李克用等人赴宴。朱温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精心准备了歌舞礼乐和美酒佳肴。李克用打了胜仗,心情也好,一时多喝了几杯。结果,他这一喝多就出了事,席间两人有了口角,李克用说:

“关中诸侯胆小如鼠,黄巢才敢那么嚣张,我李克用率铁骑一战就击破黄贼,可见黄巢并不可怕。”

朱温微笑附和。李克用越发自傲接着说道:

“黄巢只不过是流氓无赖,出身贱民,无德无能、天生就不是什么好鸟、怎么能和官家正规军对抗,你说是不是,朱老兄?”

朱温一听心想:起初我也是跟着王仙芝,黄巢混的、你这么骂他,那我岂不是也是那种人?越发觉得上头,就召集手下决心干掉李克用,暗中派刺客前去刺杀。也是李克用命大,醉酒后手下用冷水浇醒,护卫拼死保护,李克用才在混乱中保住一命。李克用等人趁着大雨逃出了虎口,回到大营。清点人员时发现死了两员大将陈景思和史敬思,带去的300人仅剩10余人。李克用痛骂朱温是小人,要率军找朱温报仇。夫人刘氏劝他:

“朱温不是东西,我们应该去找皇帝评理,是非曲直,自有公断。如果以暴制暴,我们本来有理也变得没理了。”

李克用觉得有理,狠狠说道:

“朱温如此无耻,早晚不得好死!”

于是撤军回到晋阳,把事情经过上奏朝廷。唐朝此时两头为难,谁都不敢得罪,只好好言劝慰李克用,封李克用为同平章事、陇西郡王。李克用此时的战略目标是扫清河北一带,暂时还打不到河南,就先咽下了这口气,想着以后再说,心里骂道:朱温你给我等着。至此朱温和李克用结下了梁子,直至几十年后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灭掉后梁,建立后唐两个人的恩怨才算是了解。

黄巢一直逃到泰山,才稍稍安定下来,却发现自己手下只剩一千多人了。想当初进入长安时,是何等威风,称帝时又是何等气派,可如今却落到这般田地。李克用辛辛苦苦追赶黄巢,想拿黄巢的人头邀功,可惜白忙一场,倒是便宜了徐州的时溥。时溥得知黄巢兵败逃到泰山,不禁大喜,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不吃就是傻子。中和四年六月,时溥派部将李师悦前去取黄巢首级。在莱芜附近,李师悦找到了黄巢,把黄巢手下的千把人打得大败。黄巢率残部逃到狼虎谷谷,黄巢发现自己已经无路可逃,又不能投降,投降也是死。黄巢心灰意冷,长叹道:

“自起义以来,转战千里,战无不胜,今日为何会落到这种地步,难道是天意吗?”

黄巢拔剑自刎,可能用力太小,没有断气。他忍着疼,让外甥林言给自己个痛快。林言见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拿着舅舅的人头或许还能将功赎罪,于是一刀砍下,黄巢人头落地,【《新唐书》记载、其先自刎未遂,林言随后补刀斩首】一代枭雄就此结束了轰轰烈烈的一生,唐朝末年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也以失败告终。

林言杀死黄巢后,携其首级、符玺等物离开狼虎谷,本打算献首邀功换取赦免,哪成想在途中遭遇沙陀军截杀,沙陀军夺走黄巢首级并转交时溥。林言本人也被杀害,首级与黄巢头颅一同送至时溥军营。

利益的驱使会令人忘掉本性,它是驱动人的魔力,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极其残酷、也是裸露的现实。

唐中和四年七月,感化军节度使时溥从林言手中得到黄巢的人头,连同黄巢的家眷、姬妾一起献给成都,群臣纷纷庆贺,高呼“巨匪已消灭”。唐僖宗在大玄楼上举行受俘仪式。时溥因“诛贼首功”封钜鹿郡王。唐僖宗看到曾经失身于黄巢的原长安侍女,顿时怒从心头起,喝骂道:

“你们都是勋贵子女,国家待你们不薄,为何要委身黄巢?”

众女子低头不语,但为首的女子毫不示弱,抬头回答:“国家有百万雄兵,却奈何不了一个黄巢,致使宗庙失陷,陛下流亡巴蜀,被天下人耻笑。如今陛下不责怪公卿将帅,反倒责怪我们这些弱女子,难道不觉得羞耻吗?”

唐僖宗被问得哑口无言,黄巢进入长安时,大批公卿贵族向黄巢屈膝投降,真正让天下人耻笑的是那些权贵。惩罚几个弱女子又有什么意义呢?唐僖宗挥挥手,下令把她们斩首于闹市。世人看她们着实可怜,就给她们酒喝,说:

“喝醉了再上路,这样就不觉得疼了。”

于是众女子争相喝酒,喝醉后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只有领头的那个女子既不喝酒也不哭,只是仰天大笑。众女子一一被砍头。

王仙芝、黄巢起义虽然结束了,黄巢起义的悲剧性在于:它既是封建制度结构性矛盾的必然爆发,又因暴力失控与理想背叛而沦为历史循环的牺牲品。其反抗精神为后世提供了抗争不公的符号资源,而血腥教训也警示着社会变革需兼顾制度重构。起义暴露了唐朝中央集权的脆弱性,促使藩镇势力进一步扩张(如朱温、李克用崛起),为五代十国割据局面埋下伏笔,但这次大规模起义遍及全国,成为压垮唐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之后唐朝李氏又延续了二十多年,但不过是各路军阀为扩大实力暂时借用的一块金字招牌,就像东汉末年的汉献帝一样。黄巢之死,不仅标志着唐末农民大起义正式失败,也标志着五代十国的大幕正式拉开,一段新的历史正滚滚而来------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四章 ——命丧狼虎谷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