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府的书房里,林逸坐在书桌前,手中拿着一封刚刚送来的信。信是京城的一位旧友寄来的,内容简短却意味深长——“科举在即,望君早作打算,朝堂之上,自有用武之地”。
林逸微微一笑,将信纸收好。他的计划已经逐步展开,家族内部的整顿和护卫队的组建都已初见成效。如今,是时候迈出最关键的一步——进入朝堂。
“少爷,您真的要去参加科举?”小翠站在门口,脸上带着几分担忧。
林逸抬起头,眼神坚定:“小翠,科举是我进入朝堂的唯一机会。只有在那里,我才能为家族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和权力。”
小翠咬了咬嘴唇,犹豫道:“可是少爷,您已经很久没有读书了,科举难度那么大……”
林逸微微一笑,安抚道:“放心吧,我已经准备好了。这几年我在家族中做事,积累了不少经验。科举不仅是考书本知识,更是考一个人的见识和能力。我相信自己。”
小翠看到林逸如此自信,心中的担忧也减轻了许多:“少爷,我相信您一定能成功!”
林逸点了点头,站起身来,走到窗边,眺望着远方的天空。他知道,科举之路并不容易,但这是他必须走的一步。为了林家的未来,他必须在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
---
准备科举
林逸开始紧张地准备科举考试。他每天清晨便起床,研读四书五经,背诵诗词歌赋。虽然他并非科举出身,但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现代的知识储备,他很快便掌握了科举考试的要点。
“少爷,您看这道题该如何作答?”小翠拿着一本《四书章句集注》,虚心请教。
林逸接过书本,微微一笑:“这道题考察的是《论语》中的‘君子’品德。答题时,不仅要引经据典,更要结合实际,阐述自己的见解。”
小翠听得入神,眼中满是敬佩:“少爷,您真是厉害!我怎么就想不到呢?”
林逸微微一笑,放下书本:“科举不仅是考书本知识,更是考一个人的见识和思维。只要用心,一定能考好。”
---
进京赶考
转眼间,科举的日子临近了。林逸带着小翠,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一路上,他们经过了无数的城镇和村庄,林逸沿途观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心中暗暗思索如何在朝堂上提出有益的建议。
“少爷,您看那边的百姓,生活似乎很艰难。”小翠指着路边的一群农夫,低声说道。
林逸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是啊,百姓生活不易,朝堂之上,官员们却多是争权夺利。这次科举,我一定要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为百姓谋些福祉。”
小翠听到这话,眼中露出一丝敬佩:“少爷,您心地真好。”
林逸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只是加快了脚步。他知道,自己肩负的不仅是家族的未来,还有百姓的希望。
---
京城风云
终于,林逸抵达了京城。京城的繁华远超他的想象,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行人摩肩接踵。然而,林逸却无暇欣赏这繁华的景象,他直奔客栈,准备安顿下来。
“客官,您是来参加科举的吧?”客栈掌柜热情地招呼着林逸。
林逸点了点头,微微一笑:“是的,掌柜的,这里离考场近吗?”
掌柜的点了点头:“近得很,从这儿步行过去,不到半个时辰。客官您放心,我们这儿的客人,大多是来赶考的举子。”
林逸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便跟着掌柜的去了房间。安顿好之后,他便开始熟悉京城的环境,寻找科举考场的位置。
“少爷,您看那边的府邸,好气派啊!”小翠指着不远处一座巍峨的府邸,惊叹道。
林逸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只见那府邸门前车水马龙,进出的都是达官显贵。他微微一笑:“那是朝堂上某位大人的府邸。等我进了朝堂,说不定也能有这样的府邸。”
小翠听到这话,眼中露出一丝期待:“少爷,我相信您一定能的!”
林逸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只是加快了脚步。他知道,自己距离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
---
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的日子终于到了。林逸早早地来到考场,心中虽然紧张,但更多的是期待。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衫,便走进了考场。
考场内,气氛紧张而肃穆。举子们各自坐在桌前,埋头苦读。林逸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迅速浏览了一下试卷。他微微一笑,心中暗道:“这些题目,对我来说并不难。”
他迅速下笔,行云流水般地写下了自己的答案。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策论文章,他都写得游刃有余。尤其是策论部分,他结合自己在家族和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为百姓谋福祉。
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林逸放下笔,微微一笑。他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不会后悔。
---
榜上有名
科举考试结束后,林逸便回到了客栈,静候发榜。这一等,便是十几天。
终于,发榜的日子到了。林逸带着小翠,早早地来到了榜前。他站在人群中,心中虽然紧张,但脸上却保持着平静。
“少爷,您看!”小翠突然指着榜单,惊喜地喊道。
林逸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只见榜单上赫然写着自己的名字——“林逸,三甲第二名,赐进士出身”。
林逸微微一笑,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的朝堂之路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林逸,恭喜你高中进士!”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林逸转头一看,正是那位旧友。
“多谢贤弟,这次多亏了你的提醒。”林逸微微一笑,拱手回礼。
旧友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一丝欣慰:“你果然不负所望。朝堂之上,可要多多保重。”
林逸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放心吧,我自有分寸。”
---
初入朝堂
几天后,林逸便被召入朝堂,正式成为了一名官员。他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负责撰写文书和策论。虽然这个职位并不高,但却是进入朝堂的起点。
“林逸,你初入朝堂,凡事要小心谨慎。”一位老臣拍了拍林逸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林逸微微一笑,恭敬地说道:“多谢大人指点,林逸铭记在心。”
老臣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赏:“你这孩子,年纪轻轻,却有这般见识。朝堂之上,多的是尔虞我诈,你可要小心应付。”
林逸微微一笑,心中暗自点头。他知道,朝堂之上,绝非善地。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面对什么困难,他都不会退缩。
---
策论风波
林逸进入朝堂后,很快便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他在翰林院中撰写的文章,条理清晰,见解独到,深受皇帝和同僚们的赞赏。然而,他的锋芒也很快引起了其他官员的注意。
“林逸,你这篇策论写得不错。”一位中年官员走到林逸身边,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赏。
林逸微微一笑,拱手回礼:“多谢大人夸奖,林逸只是尽力而为。”
中年官员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深意:“你这孩子,年纪轻轻,却有这般见识。不过,朝堂之上,可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有些事情,还是要谨慎一些。”
林逸微微一笑,心中明白对方的意思。他知道,自己这篇策论虽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也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
“林大人,您的意思是……”林逸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谦逊。
中年官员叹了口气:“你的策论中提到的改革建议,虽然很好,但朝堂之上,利益纠葛复杂。你的建议,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接下来,你可要做好准备。”
林逸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多谢大人提醒,林逸明白。”
几天后,朝堂之上果然掀起了波澜。林逸的策论被一些官员攻击为“不切实际”,甚至有人指责他“哗众取宠”。面对这些攻击,林逸并没有退缩,而是从容应对。
“诸位大人,我的策论虽然有些激进,但都是为了百姓的福祉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林逸站在朝堂之上,语气坚定,“如果诸位大人有更好的建议,不妨提出来,我们一起商讨。”
皇帝看到林逸的表现,微微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个年轻的进士虽然初出茅庐,但已经展现出了不凡的勇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