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交集

二十八回交集

这三天三夜,除吃些东西外,南门定都跪在师傅羽化前坐的地方,那供桌前。

到第四天,满身疲惫,心怀悲怆的他,决定到那河南嵩山一趟,把师傅已仙逝的消息告诉二位师兄爷爷。

再说回这积山小方国。

这南门定离开他的积山国十来天左右,因又有大批的麻丝需要拿去交换,而南门定不在这了,这四年多来,有他在,他的父亲就不必去护送,也不必让那南门池去。

现在儿子阿定不在,这麻丝交换也不能等太久,因而,这南门柱心里矛盾起来了。

原来,在南门定还在学艺没回来之前,这兄弟俩就为这麻丝的交换出现过矛盾。

接过父亲之位,做了积山方国头人的南门柱,也算是中规中矩,可他的弟弟却依然故我,而且,由于其父亲已故,更没个约束,所以做起事来,全凭自己的喜恶。

事情还是这麻丝交换引起的,那是五、六年前的事了,南门定当时学艺还没回来,这得从头说起。

那一次,是这个南门池带队去做麻丝交易,这是南门池第三次带队做交易。

前二次,是他父亲还在的时候,而且是他父亲南门渊意识到这第二个儿子很不妥当时,特意让他去的,而且当时阿林武师还在,阿林武师也是一同和他前往的。

那二次的交易,顺风顺水,路上并没出现什么麻烦,他的父亲及大哥南门柱都为他能顺利完成交易感到高兴,其父亲南门渊也就为此,改变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认为这二儿子南门池,还是可以的,以前都是自己惯坏了他,没让他做更多的事。

所以,在二次顺利完成交易后的南门池,又恢复了以前的无所事事,而且更没人敢说他了。

也因为这二次的交易太顺利了,这阿林武师的作用一点没显示出来,反而使这南门池认为父亲花大成本养个这么个人,没必要。

而且,这个阿林,在南门池的心里,感觉他是只尊重父亲和大哥,对他,就不怎么的。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相处出现的感觉。

但,阿林,人家有一身好本领。

他的好本领,没有使出来,其实,这是天大的好事,那是因为他的本事,是在于打斗方面,使出来时,都是面对着争斗,这可不是好事情,特别是,人在外面的世界。

正因为心有介蒂,这南门池已三番五次,或轻或重的对阿林武师出言不逊,阿林武师也终于受不住,向请他来的南门渊辞别而去,这是老族长南门渊还没去世前就已发生的事。

从前二次去,到现在的第三次,这南门池已经有近十年再也没去过作交易了。

现在的他,已经四十出头的人了,这次要交换的麻丝也算多的,因而,近二百人的队伍就出发下山了。

下到山,当富有经验的族人建议,还是绕道不过山下那伙人的地方时,南门池刚愎的性格出来了。

他说,“不白多走那二十多里,就直接从前面过去,我们这么多人,这么大的一支队伍,他们不就那十来二十个人吗,不用怕他们,而且都过去那么长时间了,可能他们现在都不知变成什么样了”。

年长一点的人还是小心翼翼地建议他还是绕道吧,因这几年,大家都是绕道而去的。

然而,这南门池还是叫大家径直从前面那部落屯居的村子前走。

当这支浩浩荡荡的,近二百人的大队伍,从人家村口走来时,看到了这村口,有十多个青壮年一样的人,像是守在村口的。

“喂,你们是积山国的人吗?”,为首的小头领对他们问话。

“是的”,南门池冷冷地答道。

“哦”,这小头领只“哦”了一声,便没任何表示,由他们直接进村了。

其实,这小头领在看到他们这队人时,早已叫了一个人跑回村子向他们的头人报告了消息。

他们这队人,还没走到村子最多人居住的地方,前面就跑来了二匹马,二个看上去有点威武的人向他们问道:“你们这里谁是头人?”。

这南门池也是骑着马,他们这里也有五、六匹马,而且南门池是站在中间的,这二个人明显故意在问。

“我是这里的头人,怎么着?”,他语气强硬。

“怎么称呼你?”,对方接着问道。

“我是积山方国二首领,南门池”,他答道。

“哦,原来是二首领,我们头人请二首领喝茶,请!”,对方二人客气而带着恭敬一样,伸手让道,请南门池去。

“不必了,我们有事要赶路,代我谢谢你们头人,回来后我请你们头人上我们积山国,我宴请他”,南门池说道。

“二头领,请吧,我们头人诚心交朋友,他刚才说了,过门都是客,让我们二个务必请二头领过去喝杯茶”,这二个人继续说道。

这南门池一下语塞。

经过人家地头,人家头人这么客气请你去喝茶,如果不去,好像说不过去,但本心,谁都不想去。

他感觉还是去一去吧,他带上骑马的这五个人,其他人,在原地休息。

二百多担的麻丝,明晃晃地摆在了这条村的村道上,怎不叫人眼馋。

这里叫石寮寨,头人叫贾增,三十来岁,二头人叫贾善,看上去也有三十了,很壮实一样,但满脸横肉,看上去和名字很不相符。

当他们一行人走到这里时,这贾增、贾善这二兄弟早已走出院外,迎接他们。

双方客气一阵,南门池就进去和他们喝茶,他想,随便应付一下,尽早起程。

可对方十分客气,一定让他们吃了午饭再起程不迟。

这边的南门池是坚拒一般,他说,“二位头人别再客气,我们有要事在身,要赶路,待事情办完回来,我们再相聚不迟,我还要请你们二位头人上我们那里,我要好好接待二位”。

“二头领,你听我说,这以前啊,我们都不怎么交往,而且我们这里一些人和你们的族人也有些磕磕碰碰的,以前啊,我就没怎么管,但现在,我们有心和你们交好,所以啊,你就别客气,中午就在这吃顿饭,也正好有时间聊聊天,就这么定了”,对方头人贾增还是客气说道。

这让南门池无法抗拒一样,就这样,他们喝着茶,聊着天。

南门池心想,吃过这午饭,赶紧走,回来后请他们上山吃顿饭回报就是了。

现在才是上午十点多,离午饭还有一段时间,所以,这里的几个人,山南海北地聊开了。

在外面等着的这些积山国族人,坐了一段时间了,还没见他们的二头人一行人出来,不久,传来回话,中午在这里吃过饭再走,石寮寨人请他们吃午饭。

这里头,石寮寨的头人向南门池说道:“我们这石寮寨啊,现在有六、七百号人,现在是农闲之时,所以啊,我让一帮兄弟们准备好了,护送你们这来回的路程,让更多人的照应着,准管兄弟你能放放心心,安安稳稳地完成交易”。

“不用,不用,不用”,这边的南门池急了,对方这么豪爽大方,他确实不好接受。

“哎,南门兄,我们现在都是朋友兄弟了,帮帮大家族里的事,兄弟我们是应该的,别客气”,这贾增义气地说道。

“这不用,太客气,我们怎受得了”,南门池还是说道,但语气显然不同了。

“兄弟,这一路上,安全为上,回来后,你们大不了给些许酬劳给他们便是了,反正现在是农闲,他们都没事干”,贾增说道。

一切让南门池无法抗拒一样。

很快到了午饭的时间,这石寮寨的人把午饭挑来给个外面这里正在等候的高山人吃,这让高山人喜出望外,这确实出乎他们所料,看来,这二头领还是有点本事的。

吃过午饭后,他们就起程了,现在,他们的队伍更大了,这贾增让他的二弟贾善领着四十多个这石寮寨的青壮年人,作为他们的护队,前面说到过的,这族中的坏蛋,就是那个被人叫做臭蛋的人,赫然便在其中。

为了答谢人家这顿饭,南门池叫人挑来几担麻丝给这里的二位头人。

在去的路上,这南门池发现,管这后来多出的四十多人的米饭,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虽说这些人偶尔也帮他们的人挑挑东西,所以,原来准备在路上备好的粮食很快就不够了,不得不便宜一点,尽早和路上经过的村庄换他们的粮食。

但在换到东西,而且还有很多担粮食以后,这南门池的心也就不再怎么为然了。

一个多月后,他们回到了这山脚下的石寮寨,也算是一路顺利的。

这贾增,自然又要留他们吃顿饭再上山回去。

“把贵重点的东西都先挑到我的大院里来,不要弄丢了,把那些粮食都整齐摆放好,等待吃饭”,这贾增大声对这里的人说道。

然后,他对南门池说,“兄弟,你和阿善一路上都累了,先到里面喝茶,我去安排人杀只猪,杀只羊,好好吃一顿”。

这让南门池很感动,他觉得在这里交上了好朋友,好兄弟了。

“对了,这次你们有没有换到南方人的白稻米?”,这贾增对南门池问道。

“有,有好几十担呢”,南门池答道。

“好,兄弟我好久没吃过这稻米饭了,来二担煮来吃怎么样,兄弟我也不客气了”,这贾增说道。

“行,没问题”,南门池爽快答道。

接着,他叫身边的人随贾增出去一下,帮他找那稻米的行担。

这人和贾增出去了,并对他们积山国的人说,南门头领让找那稻米的行担,煮白稻米大家吃。

这里的人赶紧查看那些是稻米担了。

贾增对刚才一同出来的这高山人说,“你累了,快进去和你头人喝茶去吧,这里我安排一下就是了”。

他叫二个石寮寨人挑二担东西去院内,这二个石寮寨人,相隔这回院里那高山人十来米,谁都没感觉有什么问题,包括前面走着的这个高山人,他还以为,这背后跟着的二个人,正挑着二担稻米。

一点问题都没有,头人吩咐的。

贾增自己随便绕了圈,对二个刚才没太注意这里的高山人说,“你们把这二担挑到伙房里,你们头人吩附的”。

这二个高山人听到后,挑起二担东西方往伙房那里去了。

所有挑担,是他们积山国人看着的,刚才,自己这边的人是传了二头领的话的,他们也清楚。

回到院里,这贾增支走了大院内所有的人,房里,他们几个正在喝茶了。

他快捷地翻看了这院内原来的十六担东西,发现都是值点钱的,有金属的器皿,有大小不的陶器,小的是碗与碟,大的是那是用来烧饭的陶锅。

他立刻叫来二个家奴,把这里二担东西挑进侧面的马厩里头放好,盖上些茅草。

然后,对处理好东西走出来的二个家奴,把伙房里的二担稻米挑到刚才空出来的那二担东西的地方。

一切看上去和刚才一样。

很快,大家都高高兴兴,饱饱地吃了个午饭。

为了答谢人家出人帮忙护送,南门池决定留下二十担粗粮,作为酬劳。

“给多十担吧,我们这里的人缺粮食”,贾增毫不客气地说。

听到这话,南门池是觉得作为酬劳,确是有点多,但这顿这么好的午饭,那一头羊,一头猪,也值好几担粮食了。

“好,行”,他也爽快地回答,心里想,做朋友不应太抠索了。

南门池也是非常注意这院内十六担东西的,见完完整整的没动过,心里也很安稳。

起行之时,贾增叫上几个家奴帮忙把院内的这些东西,和其它高山人一块挑出去,送他们到村口。

这一队高山人,高高兴兴地上山回家了。

刚开始,他们都是非常兴奋的,也为二头领能与山下这石寮寨人交好而称赞。

很快他们回到了家,正准备各自拿回最值钱的东西时,发现那二担值钱的东西,没有了。

“会不会搞错了挑担?”,大哥南门柱问南门池。

目前,他并不知道南门池和这石寮寨的人已有了交集。

这南门池没吭声,忙出去,带上五、六个家仆,匆忙去找。

走了好多家,都没有。

到了一家,只见一妇人,眼中流着泪,在数落着自己的男人。

他们好几家人换来的陶器,全放在那一担上,也莫名其妙不见了。

见二头人来了,这里的人连忙跪下,南门池叫他们起来,正要问话,这妇人就先说起来了。

“这二头领都带着你们了,你们父子俩怎么就这么不中用,说好要换的烧饭用的砂锅和陶碗就没能带回来,粮食也没多带回多少,那我们的麻丝到那了,辛苦二、三年了,第一次能收获到这些麻丝,本以为以后做饭就不用再借人家的陶锅了”,这妇人眼中带着泪,凄凄数落道。

因为家里还没有那砂锅,他们做饭,要借人家的砂锅,这意味着要么早点做饭,要么晚点做饭,都不是正常的时间做饭的。

能吃饱已是很好了,但自己家里能有烧饭的砂锅和盛饭的陶碗,盛菜的陶碟,虽然都是粗制的灰陶,但,那也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哪个人不向往啊。

这妇人的泪光,仿佛倾诉着,盼望着自己的老公和儿子快点回来,带回她期盼的这些好东西(其实是最原始的),也仿佛倾诉着,那就是他们父子俩让她很失望,让她很伤心。

一家几口人,二、三年辛苦劳作后,第一次获取的收获,没有得到希望的回报。

这场景,确实是现今现代人比较难以理解与想象的。

在那蛮荒的远古,物资非常的匮乏,这陶器,是那个时期算值钱的东西。

这是很现实的现实。

这不好的情绪和言论,在这民风非常纯朴的积山方国之上,转化为怨言了。

虽然大哥南门柱有点不高兴,但也没说太多。

这南门池心中也不好受,更重要的,对他而言,他不能没有面子啊。

为此,过了二天,这南门池带上个家奴,割了几斤肉,捎了一皮囊高粮酒,找石寮寨这贾增,贾善这二兄弟说道说道去了。

他去问的结果可想而知,这贾增说,一定是搞错了,要么是积山国里的下人们搞错弄走了,要么是自己这里的下人们弄走了,他会认真在这里查一查,这兄弟份上,应该这样好好处理的。

然而,这事还没完,贾增,他就向南门池提出了一个解决现在这次出错的好办法。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交集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