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友合部与林啸部

第七回友合部与林啸部

故事里的友合部,是炎帝众多的后裔氏族之一,姜姓的。

传说中,华夏始祖之一的炎帝,就是神农氏,他是华厦大地的农业之神,医药之神。

在那遥远的上古,神农氏就从数千种植物中筛选出五谷,供人们种植了,并发明了“斧”,“锄”,“耒”(指犁锄),“耜”(即手犁)等农业生产工具。

五谷之中,稷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稷为谷神,社稷一词指国家。

传说中的炎帝,还是华夏大地的医药之神,为给人们治病,他翻山越岭,寻找各种不同的草药,并遍尝百草,从中了解掌握各种草药的药性,但最终还是尝到了一种开着黄色小花的含剧毒的草,那是断肠草,由此他便离开人间,升仙羽化了。

这就是我们始祖之一的炎帝的一些远古传说,而蚩尤,传说中,正是炎帝的部属,掌兵的大头领。

小说里的友合部,他们的先祖,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是黄帝战胜蚩尤后,西南一些部族归顺了华夏集团,他们融入华夏集团已近千年了,他们离有扈族的户县仅八十里地左右。

这是一个武功部落,崇尚武学,几乎所有族兵均有高低不同的武功,这可能也源于远祖兵神蚩尤的一些缘故吧,这先人蚩尤,传说中他是炎帝手下的一个大头领,他的武功,他所发明的用于战斗的武器,在当时都是无人能比的,因而被称为远古的兵神。

从神话到流传,都有这些我们的远古始祖、先人的身影。

这里的友合部,特别之处,在于已按兵器划分为相应战队,即弓箭队,枪队,棍棒子队,刀队,戟铖队,尤以这戟铖队最历害,这些都是带金属武器的步兵,虽人数也不多,但在远古时,可谓是精锐之师了。

友合部当时拥有先进的金属兵器如此之多,这与他们也是冶炼一族有直接的关系。

和当时几乎大部分强盛部族一样,他们的族兵,必须时常练武,能在战事中打败对手,这是部族赖以生存的后盾。

这个部族也万人有余,族兵近三千,大族长叫姜前。

他们只有二个分部族,一个是原姜姓的,叫本合部,另一个就是外姓的,叫姜友部,其头领叫高越,他和姜前有生死之交的感情。

他们的兵器,除每年要献上一定数量给夏庭之外,夏庭也用金银、粮食或其它物资购买一部分。

甚至,在婚配的时候,有些部族会少要些其它聘礼嫁妆,直接开口要他们的这些兵器,有扈部和另一邻族,林啸部就是如此。

另一个外姓分部,头领为高越,他也是步兵戟铖部的头领,他使的戟,在跟随禹帝征战三苗时,也是位悍将,也是这次征战,他与姜前结成生死之交。

还有一个能人,弓箭部的头领柯只透,其祖上为山戎人,族人说他,箭走月弓,从无虚发,即射远距离目标时,箭能飞出一个弯月状的轨迹,也能射中,空中飞鸟,水中游鱼,只要能见的到的,距离能达到的,他几乎都能命中,他就是族中神射手,也被称为三箭手。

何谓三箭?普通人一箭,射五十步距离,力劲之人射二箭,即百步,所谓百步穿杨嘛,已十分了得,能射一百五十步而命中的,称为三箭手。

这是一个兵事之族,强于战事,也是冶野之族,部族里算是有比较多的能人的。

这几年,他们用冶炼出来的大批兵器,向邻族林啸部换回了近百匹马,算是有了自己的马军。

他们这个族,有近百年,几乎大都是和相邻的有扈部,林啸部这二个大族通婚的,这是地理所致,而且,当时他们还处在母系社会的原因,儿女婚嫁,通常由母亲或奶奶作主的。

有扈部,林啸部和友合部,这三个部族里的人,其实互为亲家,就后代而言,有着割舍不去的血缘之亲。

现在他们族的情况,同样是面临到与其氏部一样的情况,但略有不同。

有扈部是明着与启刚建的夏朝为敌,公开反对的。

其氏部本来潜在的进退二难,目前因抓阄结果而化解了。

友合部,现在轮到他们,目前是因为夏庭的征召令而头疼不已,一筹莫展。

现在是夏庭征战有扈人第一仗打过后的第六天,友合部接到了夏庭的另一道诏谕。

诏谕的内容大致有三点,一是友合部尽快交上一千二百件兵器,作为交换的条件,夏庭将免去友合部三年的朝贡。

二是警示友合部,千万别和有扈部站到一起,现在虽一下没有打败有扈人,但以夏庭强大的实力,各方国,部族的不断加入征战,打败有扈人是迟早的事,不要以身试法。

三是希望友合部,还是尽快加入征伐有扈人的队列,等打败了有扈人,会因友合部有战功而给他们相应的赏赐,甚至封地封候。

这让友合部大首领姜前头疼不已。

单就兵器一事,按正常的进度,他们的冶炼工匠群,时间进度,也完成不了,雪上加霜的是,不久前,一伙来历不明的人,把他们二、三十个冶炼人给杀了。

除非把那差出的一半,从现在的族兵手上先拿出来,才能凑齐,这不等于缴了族兵的战器,这太令他不能接受了,而且现在的情况这么的混乱复杂,没有了武器的族兵,算什么啊?

再说第二件,他们和有扈人相互通婚,这关系太复杂了。

而这大头领姜前,更是和有扈部的二头领犀牛,二人是结拜兄弟,他的妹妹是自己的爱妾,而自己的妹妹也配给这兄弟为妾。

至于征战后的什么赏赐与封候,姜前哪里会想,那是对着自己人开刀一般,能有这样的心吗?

平安无事就拜高香了。

但二次拒绝夏庭的要求,其后果可想而知,这如何是好?

他们已开会讨论过多次,今天,当夏庭的使者再次发来诏谕,他们便立刻又召集了会议商量决策。

颇有谋略的三儿子姜领冶却认为绝不可轻易出兵相助有扈人,应从长计议,否则如孵蛋的鸟巢被掀翻,没一个好的。

甚至,他怀疑兵器一事,是否是夏庭故意所为,好先灭有扈部,后灭我们友合部。

说得其父亲族长姜前,心都发寒。

几个儿子都说,这兵器干脆不交了,助有扈部吧。

而且,有扈部首仗也打平了,并没有败,这是年轻一辈想法的依据。

纷繁复杂,确是一下不能决定,姜前只能对夏朝使者说,会尽快交上兵器,也会听夏庭的,先把夏朝使者先打发走了。

晚上九时了,很多人都入睡了,突然报传,有扈部头领求见。

姜前忙传唤进来,竟见到了自己的结拜兄弟,有扈部二头领犀牛哥。

犀牛比他大五、六年的,他们结拜,源于年轻时,那是近三十多年前的事了,他们一块征战三苗。

几次战斗中,犀牛二次救了姜前,那是姜前被三苗军围困撕杀的紧急关头,犀牛带领的有扈人冲杀了过来,救了他,而第二次,姜前更危险,他被对方一头领打于马下,十分危险关头,犀牛狂叫着挥棍杀来,对方只能分身与犀牛对杀,绝处逢生的姜前也爬起来,奋不顾身,二人打败了对方,落败的对方回头还说了一句,“算你命好,有这兄弟救你”。

此次征战后,他们都得以保全性命,胜利回师。

回来的路上,姜前感谢犀牛哥二次救命之恩之余,说出了想结拜大哥的心愿。

出生入死的共同征战,犀牛也对这个外族的青年作战时的勇猛很有好感,二人便结拜为异姓兄弟了。

三年后,姜前在征得母亲同意后,他去找犀牛哥,说出把自己家长得很漂亮,年已十六岁的妹妹嫁给犀牛兄为妾,以谢相救之恩,一年后,犀牛也把他最小的妹妹嫁给姜前为妾,由此,二人既是拜把子兄弟,又互为妹夫。

见到了义兄,姜前百感交集,没见到人,想的都是族里人的生存安危,此时见到义兄,他耳边响起当年犀牛哥那吼声,眼前浮现出他那冲杀过来的奋不顾身了。

是的,现在是义兄有难来相求了,这是他有所预料到的,但没有想到会这么急,已在眼前了。

“义兄,怎么这么晚过来?”,姜前问道。

“义弟,义兄是想过来求援兵来的”,犀牛开门见山地说道。

接着,犀牛把一个星期前的战事,现在的情况和姜前简单说了一遍。

由于白天过来怕有夏朝人看到,他们这二十多人只好到天黑了再出发,现在才到,而且,等会要立即返回。

“明天,我就让高头领召集他的八百戟铖兵,在傍晚前出发,到你们那肯定天黑了,到达你们有扈部后,就听你指挥,怎么样?大哥”,姜前对他的义兄犀牛哥说道。

犀牛赶忙走上前,握住姜前的手,说道:“兄弟,真兄弟,大恩不言谢了”,他双手抱拳,向姜前,姜宁及高越作谢辑之势,凝重的说:“有扈部今后必与友合部患难相扶,生死与共”。

第二天上午,林啸部派来了一个头领,要求见姜前,给他带来了一个消息。

令姜前意想不到的是,林啸部派来的这个头领,竟带来林啸部有意与友合部共同援手有扈部的消息。

这实在是太意外了,因这是主动。

自己与犀牛哥的这情份,尚未能如此啊,与其说我友合部遇到了二面为难的处境,这友邻的林啸部,到底发生了什么,竞作出这样的决定。

这个林啸部,可是个大部落,但并不是一个单纯氏族部落。

这个部落和其他的部族,其实是有些不同的.

小说里,相传他们本来是三苗集团的后人。

上面已介绍过了,当时中华大地上,存在着三大集团,传说中,尧帝曾对三苗集团发起过征伐,那是尧帝他那大儿子丹朱,联手三苗人,向尧帝的华夏集团发起攻击,但被尧帝打败了。

在打败三苗人后,俘虏了不少的三苗族人,当中有是很多很多的伤兵,仁慈的尧帝并没杀他们,甚至尽可能的把受伤的伤兵救活。

远古之时,食物是尤其短缺的,这些受伤还没痊愈的人,如果把他们扔下,别说他们的伤能否治好,饿也得饿死他们当中很多的人,仁慈的尧帝,只要这些俘虏愿意的,都要把他们全都随军带上,尽量的,真正救活他们。

返回中原后,怎么处置,安置好这几千人的俘虏呢?尧帝为他们先行配上初期的粮食,也配上庄稼的种子,农耕的器具,把他们全部流放到友合部不远的地方,甚至,友合部的前辈可能就是尧帝派往管束,监视林啸部这些被俘的人的,当时,林啸部的所在地可能是被认为是很荒凉的,因而把这被俘的众多三苗俘虏,流放到那里开垦农耕。

就是说,这林啸部,是由很多很多零散的三苗各部落人共同组成的,并不是由一或几个姓氏族落组成的,这是为什么称他为大部落,而不是氏族部族的原因。

没想到的是,林啸部的前辈们(就是那几千多个被俘的),不但在那荒无人烟的荒地上开垦了一望无际的农田,还种出了好多好多的粮食向朝庭进贡,而且当朝庭问他们想要些什么作为奖赏时,他们的请求是,能得到一些女人以婚配,延续后代。

于是,传说也好,现实也罢,林啸部得以慢慢和邻族的女人们婚配了,可以与周边原土著人的女人通婚了,而且,可能由于他们太需要女人得以阴阳调和,得以繁殖后代,他们愿意给出更多的自己劳动而收获的粮粟作聘礼,以获取人家的欢心,许允,这本身就是正常的价值代换,也是人性的正常表现。

经历好多好多年,他们枝繁叶茂了,成为了一个大部落。

传说中,朝庭因为他们非常能做事,还派去制陶工匠,教他们制陶器,并定期向朝庭进贡,毕竟,制陶的先行者们,很多,还是在中原和南方的。

这里,因此成为向朝中进贡陶器的几个固定制造部落之一。

在故事此时的时间段上,他们早就融入了华夏氏族一百多年了,从当初到现在,他们的后人,已是第四代或第五代,他们谨遵尧,舜,禹的上古朝庭,他们视尧帝为恩祖。

林啸部,其首领为盘德,整个部族有近二万人,正值青壮年的男人,能打仗的,近有八千。

林啸部的地域有着一大片天然水草地,从当初用粮食,换来寥寥无几的几头马,因繁殖太慢,而部族急需,到后来把丰收积屯下来的大量粮稷与外族交换,甚至跑到雍州(大致今天的甘肃、青海之地),用部族贵重的东西,换回良种马匹进行驯畜繁殖,长久下来,他们现在已有好几匹马了。

在远古中原的各个部族,他们的马匹算是很多的了,这也有赖于他们屯居地有其它部落鲜有的一大片水草地。

在夏启攻打有扈人之前,他们和友合部一样,同样收到了夏庭要求他们出兵,一同征战有扈人的诣谕,可他们和友合部一样,当时婉拒了。

但夏庭很快的提出新要求,他们不出兵可以,但必须立刻交上二百匹战马,作为后二年的年贡的条件。

年轻气盛的盘德当时心中就有怨气,但被叔叔劝住了,最终还是交出了二百匹马,但他可不笨,只挑出中等或稍差点的马交上去。

但夏庭与有扈的征伐第一仗没打赢后,到今天,才是第四天,夏庭又发来诏谕,因战事需要,战力必须加强,要他们林啸部把后三年的朝贡先借用着,提前交了,即要再借一百匹马,为战事急需之用。

粮食倒还是可商量,凑合再交点上去,可马,这盘德,有如割他的心头肉一般。

这离他们上次交上去的马,才过去不到三个月,这下盘德受不了了。

原来以马多为荣的林啸部,如再交上去一百匹,那整个骑兵队就彻底没了,七八千的族兵,哪还能有骑兵队啊?

他们商议后的结果,特别是盘德的年轻气盛,他们决定,站在有扈人这边,助战有扈人了。

就这样,这友合部与林啸部,和有扈人,走到一起了。

传说中的夏启对有扈人的征战,难度很大,时间较长。

《尚书》,那里有“甘誓”的篇章,其事隆重,夏启征伐有扈人,应极可能是时间长,难度大的。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友合部与林啸部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