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京城,乾坤宫,明德殿。
“欺天了!!!”
武帝崔彻咆哮声回荡在整座宫殿,随之而来的,是剧烈的咳嗽声,如狂风骤雨般,宫女、太监们匍匐在地,战战兢兢。
生怕下一刻,就迁怒到自己,一不小心就被处死乃至于诛族。
不知过了多久,风消雨停,咳声渐渐归于平缓,可宫女、太监们的心却没有平缓,反而愈发惶恐。
“大伴。”
听到皇帝的轻声呼唤,老太监一个滑跪就来到皇帝的身边,满脸堆笑,无比恭敬。
“主子有什么吩咐?”
“把今天守在明德殿的,全部处死。”
语气风轻云淡,就像说一会要用膳那样随意。
“奴才这就去办。”
作为一国之君,崔彻的修为可以感知到整座皇宫,看到宫女、太监们被处死的惨状,听到哀嚎与惨叫声,神情舒缓几分。
去年二月,幽州、明州、苍州,大疫。
四月,禹州、岳州、青州、宜州、埌州,大水。
八月,扬州、渝州、靖州、柳州、梧州、贺州、钦州、宜州,八州饥荒。
今年二月,雍州,也就是京师所在地,炎炎夏日,冰雹下的‘大如鸡子’。
最令崔彻愤怒的,是刚递上来的奏章。
今年六月,有一个叫陈广的靖州小吏,造反了!
声势浩大,响应追随者不计其数,其势力一度影响到周围的贺州、钦州、宜州等州,就连一郡之长,太守,都被叛军杀害。
好在钦州刺史,出身琅琊王氏的王音,临危不乱,将反贼平定。
可朕的太平盛世,竟然有人造反,这无疑让崔彻极为愤怒。
再加上去年的各种天灾,作为皇帝不得不下了罪己诏,今年刚开年,雍州又出现炎炎夏日,冰雹下的‘大如鸡子’的异象。
种种叠加在一起让崔彻身心俱疲,身上的病似乎更重了。
“回禀主子,奴才已经将那些个下人都处死了。”
崔彻颔首,目光悠悠。
老太监满是沟壑的脸上,勾勒出岁月,一时间崔彻想到儿童时的啼哭,正是这个老太监哄自己开心。
尔来已有四十年,从少年的纨绔公子,到兄长横死,且无子嗣,自己不得已接受皇帝这个位子。
他永远忘不了陵清殿内,兄长拉起他的手,眼含热泪。
“吾弟……勿忘大周一统天下之夙愿。”
自登基之日起,他一刻都没有休息,励精图治,十年灭九国,天下八十州重归一统,功绩足以超越三皇五帝!
就算一统以后,他也没有过多享受,外有异族、百越,内有仙宗、世家,平天下难,治天下更难。
可让他无法理解的是,天下一统,百姓无战乱之苦,为何还会有百姓冒着必死的风险去造反,他们就这么想死吗?
“大伴,八州饥荒,那是天灾,朕体恤百姓灾苦,派遣官吏去赈灾,给这些百姓一条活路。”
“这些贱民,朕让他们活,他们不感激朕就算了,竟然还起来反朕,何其荒谬。”
“愚昧的百姓又岂会懂主子的仁德,多半是天灾,再加上地方官吏里有几个贪污的,派遣去的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百姓吃不起饭,然后亡国余孽在暗地里煽风点火。”
崔彻冷静下来后,稍微一想,就明白了这里面的龌龊事。
如果自己的赈灾真的落在实处,百姓有一口饭吃,饿不死,又怎么可能提着脑袋去造反。
这些地方上仙宗、世家,简直就是大周的蛀虫,蛀虫!
要不然大周实行三互法,实行回避制度,崔彻甚至觉得这是王音为了政绩,策划的一场起义。
三互法,即籍贯回避,官员不能在家乡任职,无论是县令、太守还是刺史,都必须避免在自己出生的地方工作。
婚姻回避,官员娶了本地的女子,那么他们同样不能在妻子的故乡担任公职。
地域回避,如甲州人士在乙州为官,乙州人士在丙州为官,则丙州人士对甲、乙、丙三州均需回避。
“大伴啊,朕似乎没有多少时日了。”
老太监心神一紧,刚才还说起义的事,怎么一下子说这么吓人的话题。
立即行稽首礼,前额触地三次后奏对。
“陛下乃真龙天子,寿与天齐。”
“不必恭维朕,朕求仙问道数年,花耗巨大,身体非但没有好转,反倒愈发差了。”
“陛下!”
老太监爬向崔彻脚边,哭喊道。
“陛下洪福齐天,一定可以让身体好转,奴才这就去寻天下名医,医治陛下。”
“咳咳。”
“朕不怕死,只担心大周的基业能否继续延续下去,一世,二世……乃至于万世。”
老太监本欲开口,怎料崔彻摆摆手,没有再说的欲望。
“大伴,你先下去吧。”
老太监松了一口气,恭维完崔彻后,离开了明德殿。
一份关于向国库借款的小册子,出现在崔彻面前。
国库亏空,足足有几千万两白银。
因为大周的官员俸禄不高,对贪官污吏抓的又严,没钱,怎么办呢?
借国库的钱,而风气形成之后,不管有钱的,没钱的,时不时的都会来国库借一点,反正不用还,不借白不借。
崔彻看在眼里,却一直在纵容这种行为,毕竟官员也是人,不能让他们活生生的饿死。
可那些寒门子弟就算了,确实没钱,皇亲宗亲也无妨,自家人。
可这些仙宗、尤其是世家,一个个富得流油,却天天找朕借钱,真当朕拿不动刀了。
可……派谁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