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此计核心在于先给予对方便利,诱导其前行,待其进入预设局面后,果断切断其支援与退路,使其陷入绝境。就像让人上了高楼后抽掉梯子,使其无处可逃。在复杂的商业竞争、权力纷争等场景中,该计谋常被用于获取优势、掌控局势,但运用时需谨慎,以免引发道德与法律风险。
商业理解深化
市场竞争中的策略运用
在市场竞争的激烈角逐中,“上屋抽梯”策略被部分企业用于击败竞争对手,获取市场份额。以一家科技企业为例,该企业研发出一款新型软件技术,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领先性。为了扩大市场影响力,同时削弱竞争对手,企业决定将这款软件技术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授权给几家竞争对手使用(假之以便)。
在授权过程中,企业巧妙地在软件中设置了一些隐藏的技术壁垒,表面上这些技术并不影响软件的正常使用,但随着竞争对手业务规模的扩大,对软件功能需求的提升,这些隐藏的技术壁垒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同时,企业还与竞争对手签订了看似常规的合作协议,其中包含一些模糊不清的条款,为后续的行动埋下伏笔。
竞争对手在获得软件技术授权后,基于对该技术的依赖,迅速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业务拓展,开发基于该软件技术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唆之使前)。然而,随着业务的深入发展,竞争对手逐渐发现软件在某些关键功能上无法满足需求,而这些功能正是企业提前设置的技术壁垒所在。当竞争对手向企业寻求技术支持时,企业开始以各种理由拖延,甚至提出高额的技术升级费用。
不仅如此,企业还利用合作协议中的模糊条款,在竞争对手业务关键时期,突然停止软件技术授权,或者大幅提高授权费用(断其援应)。此时,竞争对手由于已经在基于该软件技术的业务上投入了大量资源,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方案,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业务发展受阻,市场份额逐渐被该企业抢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
不过,这种策略的实施存在一定风险。一方面,竞争对手可能会察觉企业的意图,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甚至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这种行为可能会损害企业的商业信誉,影响其与其他合作伙伴的关系。为了降低风险,企业在实施策略时,需要精心策划,确保技术壁垒和协议条款的隐蔽性与合法性;同时,要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及时调整策略,避免引起竞争对手的警觉和反击。
合作项目中的权力博弈
在商业合作项目中,“上屋抽梯”策略也常被用于掌控项目主导权,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例如,一家大型跨国企业与一家本土小型企业合作开展一个项目,旨在开拓本土市场。跨国企业凭借其强大的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在合作初期提出为小型企业提供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支持以及部分资金投入(假之以便)。
小型企业看到与跨国企业合作的巨大潜力,欣然接受了合作提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跨国企业逐渐将自己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流程引入合作项目,同时安排自己的团队成员担任关键岗位,掌控项目的核心决策权(唆之使前)。
随着项目的深入,本土小型企业发现自己在项目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小,很多决策都由跨国企业单方面做出。当小型企业提出异议时,跨国企业便以之前提供的资源和支持为借口,强调自己在项目中的主导地位。不仅如此,跨国企业还利用合作协议中的条款,逐渐减少对小型企业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甚至要求小型企业承担更多的项目成本(断其援应)。
最终,小型企业在项目中陷入了被动局面,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项目。而跨国企业则成功掌控了项目的主导权,实现了在本土市场的布局和扩张。在这一过程中,小型企业由于缺乏对合作风险的充分评估和应对措施,逐渐失去了在项目中的优势地位。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企业在合作项目中,应充分了解合作伙伴的意图和实力,签订详细、公平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在合作中的话语权。
古代故事延展
东汉末年,刘表的长子刘琦担心被继母蔡氏陷害,向诸葛亮请教自保之策。诸葛亮起初一直避而不谈,刘琦心中十分焦急,多次诚恳相求。一日,刘琦将诸葛亮邀至一座高楼之上,命人撤去楼梯,诚恳地对诸葛亮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诸葛亮见刘琦如此诚意,又身处如此私密的环境,便为他出谋划策。
诸葛亮深知蔡氏一族在襄阳的势力庞大,刘琦身处权力中心,随时都有被陷害的危险。于是,他建议刘琦以防守江夏为由,离开襄阳,远离权力中心。刘琦听后,恍然大悟,心中对诸葛亮充满感激。
刘琦到江夏后,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威望,迅速组建了一支军队,加强了江夏的防御。蔡氏等人得知刘琦离开襄阳后,虽然心中不悦,但由于江夏距离襄阳较远,他们一时也无法对刘琦下手。
而对于蔡氏扶持的刘琮,曹操南征时,刘琮在奸臣的误导下,听信了投降曹操可保平安的谗言。刘琮心中虽有疑虑,但在奸臣的不断劝说下,最终还是决定投降曹操。然而,曹操野心勃勃,他并不信任刘琮,担心刘琮日后会成为自己的隐患。于是,在刘琮投降后不久,曹操便派人暗杀了刘琮。
刘琦借助诸葛亮的计策,成功脱离危险,在江夏站稳了脚跟。而刘琮则因被人误导,轻易地放弃了抵抗,陷入绝境,最终落得悲惨的下场。这一故事充分展示了“上屋抽梯”策略在权力斗争中的巧妙运用,也警示人们在面对复杂的局势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谨慎做出决策。
现代商业案例
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某芯片制造企业为了进入一个新兴市场,与当地一家手机组装企业展开合作。芯片制造企业向手机组装企业提供了先进的芯片技术和部分资金支持,帮助手机组装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打开当地市场(假之以便)。
手机组装企业在获得芯片制造企业的支持后,迅速推出了一系列搭载该芯片的智能手机,凭借芯片的先进性能和较高的性价比,产品在当地市场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企业开始大规模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市场投放量(唆之使前)。
然而,随着市场份额的逐渐扩大,芯片制造企业开始显露其真实意图。一方面,芯片制造企业逐渐提高芯片的供应价格,使得手机组装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芯片制造企业以技术升级为由,减少了对手机组装企业的技术支持,要求手机组装企业支付高额的技术服务费用才能获得新的技术支持(断其援应)。
手机组装企业由于前期过度依赖芯片制造企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在芯片供应价格上涨和技术支持减少的情况下,陷入了困境。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而芯片制造企业则凭借其在芯片技术上的优势,逐渐掌握了当地智能手机市场的主导权,实现了在新兴市场的战略布局。
在这一过程中,手机组装企业也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开始积极寻求其他芯片供应商的合作,同时加大自身研发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但由于前期的过度依赖,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这也提醒企业在商业合作中,要保持自主独立性,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合作伙伴,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市场变化和合作风险。
新增实操案例
在餐饮加盟领域,一家知名餐饮品牌为了快速扩张市场,吸引加盟商加盟。品牌方承诺为加盟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店面选址、装修设计、人员培训、食材供应以及市场推广等(假之以便)。
加盟商在看到品牌方的优厚条件后,纷纷选择加盟。在加盟初期,品牌方确实按照承诺为加盟商提供了一系列支持,帮助加盟商顺利开业。随着加盟店数量的不断增加,品牌方逐渐掌握了市场主动权。
品牌方开始以各种理由提高食材供应价格,同时减少对加盟商的市场推广支持。一些加盟商提出异议后,品牌方则以合同条款为由,要求加盟商必须按照品牌方的要求采购食材,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断其援应)。此时,加盟商由于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店,并且在品牌方的宣传下,消费者对品牌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度,难以轻易更换品牌。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加盟商的经营利润受到了严重影响,甚至出现了亏损。而品牌方则通过这种方式,在快速扩张市场的同时,获取了更多的利润。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加盟商在加盟前应仔细研究合同条款,了解品牌方的信誉和实力;在经营过程中,要积极寻找其他食材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加强自身的市场推广能力,提高店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