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商业理解深化
品牌资源再利用
在品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借尸还魂”策略在品牌资源再利用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以一家大型食品企业为例,市场上存在一些曾经辉煌但因经营不善或未能跟上市场变化而逐渐没落的食品品牌。这些品牌虽失去了往日的市场份额,但仍拥有一定的品牌认知度和忠实客户群体。
这家食品企业瞄准这些看似“不能用”的品牌,通过收购获得其品牌所有权(借不能用者)。随后,企业组建专业的市场调研团队,深入分析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化和市场趋势。基于调研结果,对收购品牌进行全面的重新定位。比如,将一个传统的主打中老年市场的糕点品牌,重新定位为针对年轻消费者的时尚、健康零食品牌。
在产品研发上,摒弃原有的陈旧配方,采用新的食材和工艺,推出低糖、低脂、富含膳食纤维的糕点产品,满足年轻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在包装设计上,邀请知名设计师打造潮流、个性化的包装,融入当下流行的元素和色彩,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在营销推广方面,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线上互动活动,邀请网红、美食博主进行产品推荐,举办线下新品发布会和试吃活动,迅速提升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这一系列操作,原本没落的品牌成功“借尸还魂”,在新的市场定位下重新焕发生机,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技术资源盘活
从技术资源角度来看,“借尸还魂”同样能够发挥关键作用。一家传统的机械制造企业,随着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面临着技术更新换代的压力。此时,企业发现行业内有一些高校或科研机构拥有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专利,但由于缺乏资金和市场渠道,这些技术专利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转化和应用,处于“不能用”的状态。
该机械制造企业主动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以技术转让、合作研发等方式,获取这些技术专利(借不能用者)。企业利用自身的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渠道优势,对这些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和优化,使其更符合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生产实际。例如,将一项新型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线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企业通过市场推广,将搭载新技术的产品推向市场,迅速获得了客户的认可,提升了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原本闲置的技术专利在企业的运作下,成功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为企业带来了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的双重收益,实现了“借尸还魂”。
古代故事延展
秦朝末年,项梁拥立熊心为楚怀王之后,天下反秦义军纷纷响应,项梁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充。然而,项梁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逐渐骄傲轻敌。在定陶之战中,项梁被秦军大将章邯击败,战死沙场。
此时,反秦义军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群龙无首,士气低落。而楚怀王熊心虽然被拥立为义军领袖,但在项梁在世时,他并没有实际的权力。项梁战死后,熊心决定抓住这个机会,真正掌握义军的领导权,实现自己的抱负。
熊心先是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领大军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他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这一举措不仅稳定了义军的军心,还激发了诸将的斗志。
项羽对宋义的领导不满,在行军途中,斩杀了宋义,夺取了兵权。随后,项羽率领楚军破釜沉舟,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威震天下。而熊心则在后方运筹帷幄,协调各方势力,为反秦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随着反秦斗争的不断推进,刘邦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项羽得知后,心中不满,违背了与熊心的约定,自封为西楚霸王,并将熊心尊为义帝,实则将其架空。但熊心并没有放弃,他暗中联络各方势力,试图重新夺回权力。
项羽察觉到熊心的意图后,派人将熊心杀害。然而,熊心的死激起了天下人的愤怒,刘邦以此为借口,联合其他诸侯,共同讨伐项羽。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熊心虽然已死,但他作为反秦旗帜的影响力依然存在,成为刘邦对抗项羽的重要政治筹码。项梁拥立熊心的举动,不仅在反秦初期凝聚了各方力量,而且熊心后续的一系列行动和其死后引发的政治影响,都深刻地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充分体现了“借尸还魂”计谋在政治斗争中的深远意义和影响力。
现代商业案例
在服装行业,“复古风尚”公司专注于挖掘和复兴传统服装品牌。公司发现了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本土服装品牌,该品牌曾经以精湛的手工刺绣和传统的中式剪裁闻名,但随着现代快时尚潮流的兴起,品牌逐渐被市场遗忘,濒临倒闭。
“复古风尚”公司收购了这个没落的品牌(借不能用者),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品牌复兴计划。公司深入研究品牌的历史文化底蕴,邀请资深的服装设计师,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时尚元素。例如,将传统的中式刺绣与现代简约的服装版型相结合,设计出既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服装系列。
在营销方面,公司利用互联网平台,讲述品牌的历史故事和传承的工艺,吸引了众多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消费者。同时,与时尚博主、明星合作,邀请他们穿着该品牌的服装出席活动,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时尚感。公司还开设了线下体验店,让消费者能够亲身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的魅力。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这个曾经没落的品牌重新回到了消费者的视野,产品销量大幅增长,品牌价值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复古风尚”公司通过“借尸还魂”的策略,成功将一个濒临死亡的传统品牌转变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时尚品牌,实现了商业价值和文化传承的双赢。
新增实操案例
在玩具行业,一家名为“创意玩具坊”的小型玩具企业,一直致力于开发创新型玩具。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此时,企业发现了一款在 20世纪 80年代风靡一时,但现在已经停产多年的经典玩具——“弹力球迷宫”。这款玩具虽然曾经深受孩子们喜爱,但由于玩法相对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被市场淘汰,其生产技术和品牌也被尘封。
“创意玩具坊”决定运用“借尸还魂”策略,重新开发这款玩具。他们购买了“弹力球迷宫”的相关技术和品牌使用权(借不能用者),并组织了专业的玩具设计师和工程师团队,对玩具进行升级改造。团队在保留经典的迷宫玩法基础上,加入了电子感应技术和智能计分系统,使玩具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例如,当弹力球通过特定区域时,会触发电子感应装置,发出声音和灯光效果,并记录玩家的得分。同时,为了适应现代消费者的环保需求,玩具采用了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制作。
在产品包装上,设计团队融入了当下流行的卡通形象和色彩鲜艳的图案,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在营销推广方面,企业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起“回忆童年”的话题活动,唤起 80后、90后家长对这款经典玩具的回忆,引发他们对产品的关注。同时,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线上促销活动,推出亲子套餐,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体验这款升级后的玩具。
经过重新打造的“弹力球迷宫”玩具一经推出,迅速受到市场的欢迎。不仅吸引了年轻家长为孩子购买,还引发了一波怀旧热潮,许多成年人也纷纷购买收藏。“创意玩具坊”通过“借尸还魂”策略,成功将一款被市场遗忘的经典玩具重新推向市场,实现了企业的业务增长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在竞争激烈的玩具市场中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