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太阿山耸立在东方古老的群山中,每天清晨最早迎接旭日的升起,故而这座高山又被称为太阳山。
山巅太庙正是儒门总部,大殿内供奉着昊天上帝的神像。
忽然间有大道光辉释放,很快就吸引了七十二位学究奔来,跪地参拜,虔诚无比。
神像腹中传出沉闷话音,“人皇出世,尔等可下山辅佐。”
其中一位学究征询道:“大帝仁义无双,文韬武略,或可领袖人族千秋万世。”
“不得妄言。”神秘的话音惶惶如洪钟,“儒门自立教之初便以无为而治,岂可造次。”
“哈哈哈!”伴随着一阵疯癫大笑,一个神秘的话音直刺心扉,“孔宣,你这个假仁假义、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大殿内跪伏的几位夫子惊讶地四下张望,忽然间从神像中荡出一片金光,所过之处七十二夫子尽皆化为齑粉。
随即一声冷哼自神像中传出,“是你害了他们。”
那神秘声音同样冷哼,“他们是你的门徒,与我何干?别忘了,我才是魔,你离我越来越近。”
紧跟着又是一阵疯狂大笑,这笑声如白日夜叉的嘶吼,回荡在整座太阳山中,让那无数学子战战兢兢,以为这是末日来临的征兆。
一阵飓风扫过,乌木大门轰然关闭。
昊天神像的双目凝聚出一黑一白两团火焰,忽然飞出萦绕旋转,竟化作一幅大道残缺的太极图,轰然印在了神将的膻中穴,化作一副“卍”字铭纹。
神像的面目渐渐扭曲,一半佛、一半魔,空洞的双目好似无底的深渊,恍然间便可将人拉入无间炼狱。
太阳山自远古时期便是东夷各部的中心。
华夏文明始祖羲皇便是诞生于此,曾经担任过东方之神的羲皇始终将东方太阳山当成华夏文明的圣地。
明皇时期,其子姬玄嚣受封于此,迎娶凤鸿氏女子为妻,成为凤鸿部落首领,最终成为整个东夷部落的首领。
姬玄嚣子孙繁茂,上古春神、秋神皆是其子嗣。
其中三子蟜极的孙子姬弃乃是禹皇时期的三公之一,乃是引领华夏农耕的五谷之神。
至此以后开枝散叶,繁衍出了庞大的世系族谱。
封神大战时期,各方诸侯纷争不断,东方有齐、鲁两国。
其中鲁国有大将孔纥,身高一丈,力大无穷。在一次战斗中以身为柱,支撑千钧石门,解救无数士卒,凭此功绩奉为大夫。
孔纥两任妻子生九女,为求子迎娶凤族女子颜微为妻,久事不孕,遂于太阳山神庙祈福。
忽有凤鸟衔来一枚竹签抛于身前,上书“通天地人,仁义至圣”。
凤鸟高歌祝福,至此颜微终于怀喜,诞下一子取名孔圣,字凤歌。
孔圣自小身材高大,其父十分喜欢,教其习武佩剑。然而孔圣却不喜动武,却擅长以德服人。
孔圣有教无类,无论盗贼还是山匪尽皆教化,门徒无数,最精湛之士有七十二位,跟随老师周游列国,巡回三山五岳。
孔圣去世后这七十二位弟子在太阳山上立庙,是为太庙,继而开办太学,至封神大战后期儒教门徒已经遍布天下。
佛道之争时期,一位自称元昊的修行者来到太山求学,自称是孔圣内弟之后。
继而这位儒门大圣竟被捧上高台,成为天下儒士口中的昊天上帝。
长生大帝最终还是道出了孔宣的秘密,虽然言辞模糊,但陈平安在他心通的加持下已经听得明明白白。
他感受到长生大帝心中的复杂思绪,料到其中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但他并未继续追问。
长生大帝能够含蓄地说出孔宣的秘密已经十分难得。
眼看大军集合完毕,长生大帝也关闭了话匣子。
毕青、廉仲适时秉话。
“大帝,一百零八件法宝分发完毕。”
“大帝,修真大军集结完毕,共一千零八十八位。其中合体境三人、化神境三十三位、分神境一百二十八位、凝神境三百五十六位……”
千人数的修士大军悬空而立,排着整齐的队伍。
仙城中央的迎仙台上尚有万人数的准修士大军,虽然没有什么境界,但个个都是谪仙之姿,亦能发挥出不俗的实力。
大军气势如虹,竟隐隐有法相凝聚,只见队伍上空依稀凝聚出一柄长生剑胚。
“出发!”
长生大帝一声令下,迎仙台竟缓缓升起,携带着万人大军遁空而出。
陈平安震惊得目瞪口呆,不愧是天庭旧部,这气势可堪称天兵天将,虽只万人,却堪比百万大军。
毕青和廉仲左右兼顾安排具体部署,祭出风云屏障化作云山雾海,大军腾云驾雾朝着东夷大地进军。
不消半日光景便在山海关的入海口集结,随时准备迎战深渊魔怪。
山海关乃是深渊的尽头,镇压海关,防止海水倒灌。
三月初三,五帝登临中华山,于社稷之巅会盟铭誓。自愿削去皇位,降格为王,只待人皇继位重新册封。
此次会盟本欲细细参详,重建人族社稷之基,然而道宗宗主化道,以致四面八荒风雨欲来。
盟誓之后四方之王在各路显应的保护下回归,整顿国事,准备迎接大劫来临。
于此,四方大营正式入驻四国,整顿军备,震慑各路宵小。
张氏兄弟与东路显应张簋一道前往深渊,一路上马不停蹄,致使两位少年疲惫不堪。
张剑元还好,毕竟是筑基之境,张符元来回奔波着实有些吃不消。
行至太阳山时便已经进入了东夷领地,夏鼎略尽地主之谊,于山下的孔庙镇宴请张氏兄弟。
大儒们虽然尊奉昊天上帝,但在人间依旧崇拜孔圣。
孔庙镇乃是孔圣祖地,世世代代的孔家后人居住在此,大大小小的圣人祠不下十余数,更是家家供奉孔圣神像。
当代衍圣公孔昌盛学贯五车,仁义无双,由他主持的东夷学府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圣地。
这里人人知书达理,衣冠楚楚,哪怕五大三粗的汉子也是彬彬有礼。
瞧见这副光景,张剑元自言自语地嘀咕了一句,“怎么我有一种压抑的感觉。”
“嘘。”夏鼎赶忙提醒,“道友切勿妄言。”
果不其然,附近一位书生听到他的嘀咕上前理论,先是躬身稽礼,然后郑重询问:“这位小公子,请问你方才所言是何意思?”
夏鼎苦笑解释,“这位公子海涵,小哥只是自言自语罢了,并无什么意思?”
“夫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位小哥虽然是自言自语,然而言语中充满对圣人的藐视,在下质问一二有何不可?”
张剑元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心说这书生是读书读傻了吧?然而却再也不敢随意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