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无乾与张灵道合称为龙虎真人,二人创立龙虎教,屹立中土千余年。
张灵道渡劫失败后兵解化道,此后李无乾一力掌教,只因不敢渡劫,苟延残喘千余载。
“这老怪乃是李开垣的师父,也是李家的太祖。”
行路寂寞,萧鼎主动的向陈平安等人介绍了龙虎教的格局,说到这时陈平安便询问道:“如此说来,这李开垣与李家并没有血脉关系?”
萧鼎带着一丝玩味的语气说道:“这李无乾本是个阉人,何来的血脉?”
陈平安顿时瞠目,眼波中流露着浓郁的好奇之意。
萧鼎继续说:“我也是因为神将的便利才了解到这些隐秘,说起来这李开垣与尊夫人的秦家还有些渊源。”
秦如意不由自主的便支棱起了耳朵,但眼神却瞥向敖妙二人,这时她们师徒也在谈心,联络感情。
敖妙到底没有恢复记忆,或许是陈平安说到魔勾起了她的道骨印记,这才不经意地吐露了一番心迹。
她恢复了纯真的模样,正在悉心地教导自己新收的徒弟。
“若是我所料不差,这蝉翼应该是佛门大能的舍利,似乎是金蝉得道,非同小可,徒儿能得到这样的宝物造化不浅。”
“徒儿是在一个佛窟得到这套宝物,当时金刚杵和蝉翼在一起,起初我还以为是两套法宝。”
“如此说来那定然是一位佛门高人受了重伤,化道而去。”
刘蝉听得很仔细,同时也有些羞愧,自己的法宝掌控多年却不知跟脚,岂不是贻笑大方。
“这舍利中的禅意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意志。倘若不是遇到为师,说不定真如那陈平安所言屠魔者终将成魔。”
刘蝉吃了一惊,正欲询问时敖妙却已经继续解释。
“徒儿倒是不用担心,为师已经剔除了内中的杂念,等闲暇时再让你师姑帮你净化一下。”
可惜,这时的秦如意只顾听着萧鼎讲述李无乾和秦家的渊源,根本就没有听到敖妙的这句话。
原来李无乾竟是祖龙的内侍。
秦家始祖秦龙乃是最后的豢龙人,身居祖龙血脉,虽然稀薄却也足以光宗耀祖。
殷氏没落后群雄逐鹿,最终秦龙一统江山,掌控了大离社稷。
后来的禁儒之战遭到反噬被儒门暗杀,其中最大的祸首便是内侍李无乾。
这厮为了得到秦龙的擒龙功不惜坑害主子,但他绝不是要对儒门归心。
听到此处时秦如意的牙齿已经咬得咯咯作响,她忍不住地发狠道:“但愿这老东西尚在人世,我要亲手了结他为祖宗报仇。”
“我们还是巴望他坐化而去吧。”萧鼎摇头苦笑。
“这老怪早已是上三境的大修士,虽然未敢渡劫,倘若尚在人间发挥出来的威力非同小可。”
伍璇玑冷哼道:“合体算个屁,我师姐一根手指就能碾死他。”
萧鼎继续苦笑:“倘若宗主愿意出山,我们道宗何至于败落至此。”
“道友说笑了。”伍璇玑良言提示,“最多是沉眠蓄势罢了,谈不上衰败。”
陈平安疑惑地说道:“这李无乾为何可以不受量劫?”
“怎么不受。”萧鼎讽刺道,“这老怪苟延残喘,恐怕已经行将就木。”
伍璇玑却又谨慎起来,“纵然如此,老怪若是拼死一搏总能发挥出化境的实力,我们这些人加起来也不是对手。”
萧鼎复也凝重地说:“何况,还有个李开垣!”
陈平安自言自语地说:“看来量劫是对年龄和修为的双重压制,否则千岁的合体境怎么说也不算高龄。”
针对这个话题,萧鼎认真地解释了一番。
量劫对下三境修士的压制是灵气,也就是修士们常说的灵气匮乏,不易修行。
这阶段正是积蓄力量的时候,筑基、凝丹、结婴,无不需要海量的灵气去积累。
若是没有天大的造化,怕是终其一生都要被困在起步阶段,还没上路便已经被锁住了前途。
量劫之下,能够修炼到中三境的修士无一不是天赋超然。
李无乾为何要费尽心思的谋取擒龙功,正是因为天赋不足需要外物来凑。
所谓外物,无非是天材地宝、神功仙法。
倘若如此,恰恰坠入量劫之因,贪嗔痴妄时时刻刻的腐蚀着他的内心,最终自食恶果,沦为劫数之下的殉道者。
进入中三境后开始修炼精神力,排除杂念,专注于内在的修炼。然而被欲念缠身的修士如何凝神静心?
此时,量劫便化为心魔,在精神和肉体上双重压制,年龄越大心魔越重;修为越高因果越深,受到的影响也跟着水涨船高。
积年老怪们为何避世不出,正是需要减少业果,稳固意志。
这就是量劫带来的直接压制,无时无刻的不在勾动修士的心魔,浴火焚身,别说动手,恐怕静修都难以入定。
在这种情况下李无乾依然能够合体入道不能不说他的意志极为坚韧,或许已经被心魔所操控,彻头彻尾地沦为了一代魔头。
说到此处时萧鼎已经十分凝重,他提醒道:“我对李无乾也仅仅是道听途说,但是我们若要对付李开垣势必绕不过这个老怪?”
伍璇玑随口唏嘘:“正常情况下五百岁凝神,八百岁化神,千岁合体也只能说是天赋平平。”
萧鼎冷笑腹诽:“秦龙百岁渡劫,李无乾也是修的擒龙功,两厢对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陈平安暗暗咋舌,他觉得自己天赋超然,修行神速,原来前贤才是真的天赋绝伦。
“平安小友的天赋不亚于祖龙,兴许也能百岁渡劫。”
听了伍璇玑的话陈平安恍然询问,“既然合体后立马就可以渡劫,那么彼此差别如何区分呢?”
“合体境是以自身为熔炉,将精气神凝练为丹,继而服丹炼金身将自身转化为天地大熔炉的道果。”
伍璇玑补充道:“这便是凡人所指天人合一的具象化。”
陈平安恍然大悟,脱口道:“天人合一后立马就可以沟通天地,召唤天劫,凝练金身玉骨,之后便是渡劫境。”
“正是如此!”萧鼎带着向往的神色说道。
“归元炼心境,溯本求真言,九转登天路,一念了尘缘。”
“一念了尘缘?”陈平安喃喃自语,语气中流露着浓浓的疑惑。
他一时失神,眼中似有光彩凝聚成形意,分明便是“归元”二字。
“难道修行路,归根结底就是要了却这一世的尘缘吗?”陈平安默默思忖,这可不是他追求的道。
“追求”二字本就是迷途,总以为风雨后见彩虹,然而人这一生经历无数风雨,又能得遇几回彩虹?
陈平安竟陷入迷茫,正如芸芸众生在红尘中追逐,最终迷失了本性,他亦未能免俗。
“可能这就是仙与凡的最终区别吧!”
陈平安豁然开朗,自己一生为之追求的目标皆以实现,但他并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正是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心境岂不正是自己要坚守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
真善美岂不正是人性之光辉。
仙亦可称为仙人,并非一定要放弃人性、了却尘缘。
相反,他修仙登天,正是为了让这芸芸众生可以尽情的享受人间烟火,为了让人性之光永恒传承。
何况,仙既然是超凡脱俗,那么更应该凌驾于人性之上,“真善美”的后面还要加一个道、再加一个德!
在这一刻,陈平安好似悟透了“元”之一字的精髓,正是人之本性,初心不改。
而“归”之一字却无法依靠顿悟达成,需要脚踏实地地去践行、去修行、一步一步地前行。
他日凌然绝顶,依然可以自豪地向世人说:吾乃剑修陈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