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房子的北面,是一片类似原始森林的地方,种有很多的果树,竹子,杂木等等,是阿三和儿时伙伴的最佳去处。还记得有一颗龙眼树,要三个人才能抱得过去,大树覆盖的面积起码一亩多。夏天村民农忙回来,就在树下乘凉,聊天,剪发等,是我们村最佳的去处。记得在1995年的时候,由于树木的那块地分到了私人作为宅基地,所以那户人家建房子的时候,把大树砍了。村里最老的树也没有了,也许是树的命吧。当时实在没有保护的意识,要是放到现在就好了。
除了龙眼树,还有捻子、番桃树等等。但是厕所很少,也是我们小时候人工施肥的地方。所以在里面玩也会猜到地雷的可能。
爬树是我们当时最爱的事情,能爬得越高,在小孩子的心目中就是英雄,自己也会感到自豪好多。那个年代唯一的攀比就是看谁爬得高,跳得高,陀螺看谁摔的厉害,毕竟大家都一样地穷,吃穿都差不多。
每逢放学,阿三约上几个发小,一起往神秘的小花园出发,去那里做小厨师,爬树等等。大人们都说有蛇,但是我们从来不听,还是继续玩,玩得很投入,有时候三妈喊回来吃饭都懒得回应。
小花园是我们小朋友相互倾诉秘密的小地方,大家在一起无拘无束,都是同一个祖宗的后代,我们更是无话可说。毕竟当时的左邻右舍,叔伯娘婶的关系都不错,那个时候几乎没有妒忌之心的想法。
那个时候大人们都很勤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很规律的生活,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打点纸牌。大人们勤劳勇敢的性格,对阿三影响很大。
十岁那年,记得那是一个夏天,阿三爬上了一棵比较大的龙眼树上去玩,一不小心就从小树杈上面摔下来,当时当场晕倒。当时幸好十一婶路过,拼命地喊醒阿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阿三现在不懂当时十一婶怎么喊醒,或者救醒过来的,只记得十一婶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有时候回村,十一婶就会讲阿三小时候的事情,调皮,孩子王,从树上摔下来晕倒等等。
滴水之恩不能忘记。现在阿三四十五岁了,十一婶也七十岁了,岁月无情,无情岁月,但是还是岁岁年年,时间不等人,岁月不饶过任何人。
年少时,经常想,时间那么慢,快点长大,仗剑走天涯,出发北上广,打工做生意,发财报答家乡。后来,长大了,出了社会,找工作,做生意,破产过,失恋过,才知道社会的残酷和无情。赚钱不是那么想赚就能赚的。能找到一份好的稳定的工作就不错了。能领高点工资,回到村里就已经算得上成功人士了。
这就是现实与梦想的差距。
像我们300多人的小村庄,真正做生意到后面的没有多少个发大财,不超过两个人。所谓发大财就是存款上100万以上的。
阿三心想,自己能有份养命的工资,还是一个小的领导,也就心满意足吧,知足者长乐。
阿三已经步入中年了,小花园已经不存在,变成了钢筋水泥房。小花园只能是这一生的回忆了。
回忆可以,但是人生的路再坎坷都要把他走下去,要走好,才对得起短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