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来到李丹枚旁边小声地问道:“丹梅,你在哪旮找的?”李丹梅在另一间屋说道:“不远,就在这里面。”施文顺着李丹梅指的方向看了一会儿,又问道:“里面还有吗?”李丹梅小声地说:“你把‘吗’字给我去掉,多得很。如果你去看了,多得不知道抬什么好,多得很,走,施文,我们把这些给李教官拉去。”施文点头,说道:“要得。”
两人往回走了两间屋,各自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袋东西拉到李枚面前。李枚见了李丹梅,问道:“你怎么还在这儿?”李枚也找了一点面粉,放在地上,地上起了白灰一片。李丹梅回答道:“我们在离开时,发现了这些东西。李林他们叫我留下,拿点东西来通知你,所以我才没有离开。”李丹梅把留下的原因说了一通,李枚一听说道:“下不为例。”
这时,一个男孩声音叫住了她们:“教官你来看看。”李枚三人向发声的地方去,一个男孩身材不高,身体很壮的少年向她们走来。只见他穿着一套军装,背上背一支 AK47步枪,手里抱着一支冲锋枪和两箱子弹。李枚问道:“李铭,你怎么了。”李铭说道:“教官,你来嘛。”李枚放下东西,看了李丹梅一眼,和李铭一起走来。
突然,李枚好像想了一件事,她又转过去。只见李丹梅两人还在那里呆呆地站着,李枚说:“你俩去把门口的三辆马车拉来,快去。”施文说道:“教官,门口没有呀。”李枚说道:“有,在大门口。”李丹梅对施文说:“有,你跟我来。”说完,两人放下东西,向大门跑去。
李铭把李枚带到了一间房间里,里面没有一丝光,只有一盏马灯照着。李铭说:“我和郑小勇,杨小勇和龚小红在这里发现了她们。”由于黑暗,李枚开始没有看清楚,她又看了一次。只见这里全是女人,有老有少,衣服穿得不齐整。龚小红小声地在李枚耳边说:“她们衣服不整,有几个还被鬼子侮辱了。”李枚看见,连忙去给她们松绑,并且说明自己的一切。
李枚又站了起来:“好了,你们可以走了。”一个年轻妇女说:“长官,我们可以走了吗?”李枚语重心长地说:“乡亲们,你们可以走了。”另一个妇女说:“长官,你真放我们走了吗?”李枚说道:“是的,乡亲们。”听李枚这么说,这十个妇女站了起来,夺门而走。
李枚转过身来,看见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还坐在地上,一动不动。听见她穿了一件很旧很烂的旗袍,秀丽的长发上扎着一条马尾辫。从脸上看,虽然脸上有点脏,但大大的眼睛透露出她是一个美人胚子。李枚又向下看,只见她手里抱着黑人小姑娘,看样子可有五六岁。李枚说道:“小妹妹,你们可以走了。”这个小女孩说道:“家都没有了,我们回不去了。”
郑小勇说道:“这个妹妹,你不是北平人。"那个女孩说道:“说别人,你也不是北平人。”李枚说道:“小妹妹说得对,我们真不是北平人。我们是四川人,我们不是一九三七年的中华民国人,我们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人。”那个女孩说道:“长官们,你们可以给我们俩一点吃的吗?”龚小红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两块米花糖来,交给这两个女孩,她俩接过米花糖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待她们吃完,李枚又问道:“你们是哪里人。”那里小姑娘回忆道:“我叫王潇,出生东北。我原来是一个富有的家庭,父母以开武馆为生,我从小就会武术。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人打到了我的家乡,杀死了我全家。为了生存,离开了东三省,到处要饭。我还会写点诗词,画一点画,做点家务事。”
李枚又问道:“王萧妹,你又怎么来到这旮?”王萧又回忆道:“后来,我要饭来到北平外的一个小村庄。被一个传教士看见,她对我很好,收养了我。还给我吃的。我在没事时,常常去她那里帮忙。就在这认识了凯美瑞,也就是她,我认她为妹妹。前几天,日本人打到这里,杀死了这个善良的传教士。”
王萧看了一下她旁边的凯美瑞说道:“我想参军,你可以收我吗?”李枚看了看郑一,又看了看大家,不说话。王萧又说道:“放心,凯美瑞会说中文。”这时杨小勇说话了:“教官,现在外面兵荒马乱的。教官,收下他们吧,我看她们不像坏人。”李枚语重心长地对王潇说道:“想参军,参军苦哦。”
王萧说道:“只要让我参军,我什么苦也不怕。”李枚说道:“当兵要行军打仗,你不怕吗?”王萧说:“不怕,什么都不怕。”李枚又说道:“王萧妹妹,打仗要死人哦。”王萧说道:“不怕,反正我已经死过一次了。”李枚想了一会儿,说道:“那你跟我们走吧。”李枚又拿起对讲机:“熊波唐菊,你俩来一下。”
又说熊波和唐菊两人得到命令,叫他俩去一下,却不知道什么事?两人来到大门前,看见国军副排长和几个国军战士在门外,用力在装着今晚的收获,一个士兵还唱着歌。几人打了招呼,唐菊问李教官在哪里,皮副排长指了指一间小房屋。俩人顺着皮副排长指的方向,走进一间只有一点光的房间,李枚站在这间屋里。熊波问道:“教官,你找我什么事?”李枚看了他们一眼:“哦,你们来了。”
扬小勇高声说道:“熊波、唐菊,叫你们来那自然是好事。”熊波一听,满脸怀疑地说:“切!好事?我从来都没遇见过,到底是什么好事?”李枚微笑着说道:“这个小女孩想加入咱们,她叫王潇。”熊波赶忙说道:“教官,您同意了?”李枚郑重地点头道:“是的,我同意了。”
熊波接着来到王潇面前问道:“你叫王潇,对吗?”王潇大方地说道:“是的,我叫王潇。”唐菊好奇地问道:“王潇,你会打枪吗?”王潇自信地说道:“我会,学过。我不光会机枪,还会步枪,就连狙击枪也不在话下。”熊波随手捡起一支三八大盖递给了王潇,他问道:“这是一支什么枪?”王潇迅速接过枪,说道:“这是鬼子的三八大盖。”
王潇看了看手中的三八大盖,未作过多思考,便交给了熊波。熊波拿过枪,熟练地将子弹下了膛线,关闭了枪的开关。李枚说道:“好了,咱们该走了。”因为今天收获颇丰,众人高兴地回去了,嘴里还哼着小曲儿。
第二天,大伙还在睡觉,突然听见有人喊:“鬼子上来了。”大家纷纷拿起枪冲了出去,熊波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给了王潇一把狙击枪。王潇接过这支狙击枪,打开了枪的保险,又瞄了一眼。
熊波瞧见了她瞄枪的样子,称赞道:“果然是用过枪的。”王潇问道:“哥,这枪的子弹呢?”熊波从自己口袋里掏出十颗子弹说道:“子弹不多,省着点用。”王潇高兴地应道:“哥,是。”熊波又嘱咐道:“过会儿要打仗了,你千万注意安全。还有,你就在这里,看好凯美瑞。”
这时,有人扯着嗓子喊道:“大家快回阵地。鬼子来搞偷袭,已经在半途中了,大家快点。”这一吆喝,大家立刻回到阵地,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熊波边跑边对王潇说道:“注意安全,你们就在这里哈?”王潇坚定地对熊波说:“我就在第二战壕,绝不走开。”听王潇这么说,熊波放心地走了。
大家登上一号战壕,鬼子已冲到了离一号战壕一百五十米的地方。这次指挥的是小林阿三,他挥舞着刀,冲在鬼子的最后面。一个鬼子不小心踩到了地雷,瞬间引发了连环爆炸,死伤不计其数。这次,鬼子们见自己人死伤惨重,纷纷开始后退。小林阿三见一个个退了下来,怒不可遏地大叫大骂,可根本没有人听。见制止不住,他又气急败坏地喊道:“再退我就开枪了。”
可哪里能止住,退兵如潮水一般,源源不断。小林阿三见止不住退兵,掏出了他的王八盒子,朝着跑在前面的鬼子开了一枪,大家这才站住了。这个鬼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没有死在中国军人手中,却死在了自己长官手中。见此情形,其他鬼子止住了退潮,呆站在原地不敢动弹。小林阿三吼了一声,一个个吓得胆战心惊,只得原路返回。鬼子们转过身去,提起枪,再次向战士们冲去。
一个国军战士紧张地说:“这次鬼子大约有一千人,密密麻麻的。”另一个战友也神色凝重地说道:“鬼子看得起我们啊,叫了一千人来送死。"李枚大声喊道:“战友们,给我狠狠地打。”李枚的声音一落,枪声四起,又是一片片鬼哭狼嚎。子弹横飞,炸弹乱炸,打得鬼子哭爹喊娘。又是一片密集的子弹雨,鬼子倒下许多,但是他们依然硬着头皮往上冲。
鬼子越来越多,慢慢地从七百多人,增加到一千多人。李枚边奋力射击,边对大家说:“鬼子有增援了。”副排长着急地对李枚说:“李枚连长,我们得转移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是迟早的事,李枚说道:“走吧。希望大家日后还能相见,不是作为对手,而是作为朋友战友。”副排长说道:“李连长,我们走了。”
等国军走远,鬼子冲到了她们面前,如潮水般一个个压了上来。这次,郑一倒是毫不畏惧,他毅然拿起刺刀迎了上去。只见郑一猛地刺死了一个,又冲向第二个鬼子。又见他刺刀一挥,大喊一声,又一个鬼子倒下。李枚看到这一幕,朝郑一竖起了个大大的拇指,可郑一没有看到。
再说说唐菊,被四个鬼子团团围着,急得汗水都出来了。突然,两声枪响,有两个鬼子的头部冒出了血花。另两个鬼子见有狙击手,吓得想逃跑,唐菊见机会来了。她抄起棍子,一棍子一个,把鬼子打死在地。
唐菊顺着鬼子身上的伤口方向,知道狙击手的位置,她向帮她的狙击手比了个“谢谢”的手语。稍一思考,便知道这枪不是熊波打的,想来想去一秒钟,正是她们救下的王潇打的。她用手语比了下:“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说完,唐菊看见熊波被一群鬼子围住,她毫不犹豫地立刻跑了过去。两人背对背,肩并肩,目光坚定地望着鬼子。
唐菊大喊了一声:“小鬼子,拿命来。”说完,两人一起举枪,奋勇地杀了上去。他俩杀死了几个鬼子后,又被一群鬼子围住,两人只好再次背对背。突然,他俩养的几只犬,猛地扑倒了几个小鬼子,死死地咬在地上。他俩见机会来了,又果断地冲了上去,刺死了围着他们的鬼子,一刀一个。就这样,双方激烈地拼杀了十分钟,鬼子才散去。李枚说道:“鬼子散了,我们回阵地。”一回到阵地,有人焦虑地问:“现在我们该怎么办?”李枚果断地说:“今天早上我接到命令,叫我们撤退。”扬红急切地问道:“撤退,去哪?”李枚说道:“向南走,去河北保定。”
以下是为您润色后的内容:
这时,谢小苹问道:“那我们来时的十几节火车车厢该如何处置?”郑一回应道:“放心吧,已经藏好了。”李枚说道:“熊波,你去把王潇叫过来。”熊波领命,即刻奔向第二战壕,将其叫了过来。李枚轻声说道:“各位都检查好各自的物品,准备出发。”得到指令后,大家整理好自己的东西,离开了丰台这一地方。
队伍刚行进没几步,郑一询问道:“那几个抓来的人该怎么处理?”李枚听到郑一的问话,这才猛然醒悟:“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得一干二净了。”李枚思考片刻,说道:“带上他们。李林,杨小勇,你们负责把他们带来。不过,别跟他们说我们是撤退,就讲我们打不过跑了。”两人领命,不到一分钟,就把这些人带了过来。
此次,部队确实离开了,朝着南面行进。刚走了三个小时,正值中午时分,部队人员都感到有些口渴。见到这种情形,李枚无奈地说道:“大家坐下喝点水,休息片刻。”话音刚落,熊波大声吼道:“林子里的人给我出来!”一瞬间,众人都愣住了,不晓得发生了何事。唐菊对李枚说:“教官,林子里有人。”
一听到林子里有人,众人纷纷端起枪喊道:“你们赶快出来!”李枚高声说道:“赶紧出来,否则我们就要开枪了!”然而等了一会儿,毫无动静,也没人现身。熊波再次喊道:“再不出来,我们真要开枪了!”李枚大声命令道:“举枪,准备!”听到命令,众人纷纷拉动枪栓,只等开枪的指令。
就在这时,林子里有了声响,有人说话了。一个男人说道:“别开枪,是我们。”话音刚落,一群国军从林子里走了出来,每个人都端着枪。为首的身着二十九军的军装,手持一支中正式步枪,一脸浓密的胡须。大家仔细一看,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二十九军的那个副排长。
等他们走近,李枚满心疑惑地问道:“你们怎么还在这儿?”副排长坐在地上叹气说:“唉,部队昨天就走了。”李丹梅问道:“你们部队离开了,那你们往后有什么打算?”副排长回答道:“杀鬼子,还能怎样?”李枚说道:“副排长,如今你所在的部队离开了。一时难以找到队伍,不知是否愿意跟我们一起,你意下如何?”
听到李枚这么一说,副排长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兄弟们,只见他们点头同意。副排长说道:“我兄弟们都说行。”李枚说道:“副排长,我们有许多规定哦。”一个国军战士说道:“不就是红军的那一套,我们不怕。”李枚笑着说:“不怕就好。好了,不多说了,我们一起到团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