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11日,三峡库区一期水位移民工程全面启动,此后的十三年中,湖北和重庆二十个区市县总计131万移民陆续搬迁离开自己的故乡,其中有16.6万人选择外迁安置。
三峡锁钥世无双,百万移民彰精神。
这项值得在任何历史课本上大书特书的人类文明壮举被称为——三峡百万大移民。
不过对于1998年的杨守安而言,生活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唯有一件事让他苦恼,那就是村里的小学要拆了。
云阳村的小学建在张姓祠堂里,这祠堂大约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因为保养得当,所以看着依然干净整洁。
张姓是村里的大姓,大概有百来户人家,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巫山各个村子开始时兴续家谱、修祠堂,云阳村的张姓人家也跟风开始筹划要凑钱把祠堂翻新,顺便举行点大规模的祭拜祖宗活动,以彰显家族的香火繁盛和太平生活。
当时有人提出要把小学搬出去,由县里教委出资,重新盖个新的校舍。
为了这件事他们还特地成立了个“委员会”,并给张姓在外面有头有脸的族人写信,反正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主意的出主意。
一位在北京做官,平日里极少和家里联系的张姓长辈对此热烈响应,单人掏出一万块钱的工程款,但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小学不能搬,不但不能搬,连祖宗牌位上“千秋万代”的字样也最好换成“书山有路”。
回信寄到村里,张姓几个当家人聚在一起反复研究,讨论了好几天都依然无法理解这波操作的含义,后来是家族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商量过后,力排众议,决定按照捐款人的意思来做。
修祠堂是以修小学的名义进行的,张家人把整个过程搞得热火朝天,虽然没有点高香,没有放鞭炮,但杀猪宰牛顺便暗地里续族谱的事情一刻也没落下。
动静搞这么大,十里八乡自然是传开了,大家伙都知道云阳村的张家族人重修小学,支持教育事业,主动为国出力。
消息传到巫山县里,领导自然是大受感动,祠堂刚一修完,相关部门就送来了一批崭新的课桌椅,当然少不了还有一面锦旗,上书“百年树人,振兴中华”。
张家人恍然大悟,开始感念那位北京长辈的远见和恩德,这些年对他的抱怨也烟消云散,甚至在夜里还跑到村外面对着祠堂的方向点了高香、放了鞭炮,弄得村里的外姓人莫名其妙。
当然对于杨守安来说,这些旧时趣事的真假并不重要,他在意的是现在小学要没了,他唯一的收入来源也就跟着消失了。
自从嘎公去世以后,杨守安就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家里的房子和半亩田地虽然还在,但指望那点苞米和红苕来养活一个12岁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显然是不现实的。
对于杨守安这种情况,老书记也是操碎了心,多次到镇里奔走,给申请下来了特殊帮扶的名额,同时还给在村小学里安排了个兼职的岗位。
工作内容其实就是给住在小学里的六位老师做后勤保障,烧饭、劈柴、偶尔洗洗衣服什么的,力所能及,又不失体面。
相比而言,报酬就显得非常丰厚——免去杨守安的学费,同时每个月再补助三十块钱。
别小看这三十块的重要性,当时云阳村普通务农家庭的年收入摊到每个月也就一百出头,对于杨守安这样“一个人吃饱,全家不愁”的来说,已经算是天大的“恩惠”了。
所以面对如此重大的人生变故,杨守安自然是急切地想要找一个解决的办法,此时他正站在村口的大树下左顾右盼,等了很久才总算是看到个瘦得跟个猴子似的人影走过来。
“阿四,怎么说?问到新小学要建在哪里没?”
来人叫阿四,是杨守安在村里除了老书记外唯一信任的人,他们同年出生,性格相投,平日里一起抓鸟摸蛋、下河捕鱼,结下了牢固的革命友谊。
“你自己怎么不去?害我被校长抓着训了好一顿,问我为啥不去县里接着上初中,对了,他还提到你了,说你上周给陈老师他们做的炒鸡蛋不新鲜,几个人闹了好几天的肚子,问你是不是把买鸡蛋的钱吞了,随便拿的鸟蛋充数。”
杨守安老脸一抽,心想“不对啊,那鸟蛋看着也没裂纹啊,怎么会吃了闹肚子呢?”。
不过他嘴上可不会承认,面不改色反将一军。
“放屁,肯定是老刘头卖的鸡蛋有问题,回头我就去找他,让他退钱。对了,问你新小学的事情呢?你别扯其他的。”
谈话回归正轨,但结论却不尽人如意。
旧小学的拆迁不可避免,而新小学的规划还没出来,可能是靠后重建,也有可能干脆就和其他几个村合并,总之短时间内杨守安不得不接受“失业”的局面了。
“不要说小学了,按照校长的说法,所有那条线以下的东西都会拆掉、搬走,镇里的、县里的,都不例外。”
阿四在那故作高深,显然老校长不光光是苦口婆心劝诫了他一番,同时也把自己心里的“苦水”倒了一通。
杨守安不语,目光却落在了不远处山腰间的那条醒目红线上。
那是175米线,按照那些被称为移民干部的人的说法,等几年以后大坝建成,这条线以下的地方都会被水淹没。
杨守安还记得那一天家里来了好几个人,带着黄色红色的安全帽,把线画在了他家房后的山坡上。
村里的邻居都来围观,盯着这条奇怪的线,也是自那天以后,大山分成了上面和下面,以后与从前。
鸟儿飞过不会回头,松鼠依然上蹿下跳,就连最老实的水牛也不会因为这条线而驻足停留。
175米只是一道线,但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而言,却成为了过去淹没的起点。
“妈的,你还有什么赚钱的门路没?以后我连学校的鸡蛋都吃不上了,难不成要天天啃洋芋、红苕吗?”
杨守安咬牙切齿,对于移民这件事他并不排斥,相反还有着自己的宏伟计划,但前提是他得活着等到移民补偿款的发放。
阿四沉默了几秒钟,最后猛地抬头,望向杨守安的双眼泛着血红,仿佛是下定了某种需要无双勇气的决心。
“门路是有,就看你敢不敢干?”
“老子都快饿死了,天底下还有什么事情是不敢干的?”
“替人挖坟干不干?”
“你再说一遍?”
“替人挖坟干不干?”
“我说上一句。”
“额……门路是有,就看你敢不敢干?”
“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