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八十一章

《大学城设计对谈录》(五)

中场休息了二十分钟左右,会议继续。

总师道:“我们刚谈论了大学城雏形状态下的主体结构,接下来,我们谈论的大学城构成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发展延长线上的规划。

“既然是发展规划,那么首先,我们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就是,在这样一座城市中,它最有可能面临的人群类型。

“毫无疑问,第一批人群的年纪不会太大,首先到来的应该不是追寻改变的人,而是尝鲜和喜欢跟风的人,这些人,恐怕是转一圈就会离去的存在。那么,在这个情况下,这座城启动时就必然需要一批常驻人员,以保持来访的人流。因此,还是老办法,迁一所足够硬核的学校坐镇其中。

“这部分由星阁那边解决,他们直属的大学很多,位于顶端的也有。何况,大学城的项目、建议都是他们做主定下来的,那么,这个问题就由他们自己负责,我们解决自己的工作就行。

“随后就是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等,这些东西想必也会吸引一部分有意无门的人士。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稳定运行这些体系,尽快奠定大学城的信誉基础,实现初期过度。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其它意见的同志们请于会后提交,我们会一一核实其可行性,并给予讨论、答复、说明。

“好,假设初期过度顺利完成,那么,大学城迎来的或许就不光是看热闹的游客、尝试改变生活状态的年轻人,我们一定会迎来一些…问题人士。

“无关天性还是主观故意,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人或许会在一夜间将之前的努力尽数摧毁。

“因此,我们盯上了另外一批面临就业压力的人群——退伍军人。

“你们也很清楚,我们的军队不似圣灵教下属行政区的那群骑士军团,只要管理得当,维系一定的军队作风,再结合执法部门,想必能极大程度管控治安问题。

“那么,退伍军人们在协助维系治安的同时,大学城也将向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转业技能培训,甚至,包括工作岗位推荐等,以此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当然,以上所述还属于讨论阶段,没有定论,具体的方式方法,还需要诸位群策群力。

“好了,解决人群问题的大方向大概就是如此,接下来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问题。

“我们思前想后,最终还是将目标放在了最传统的师徒制上。”

台下有不小的骚动。

“当然,我很清楚师徒制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它只能进行一对个位数,甚至一对一的教学。

“但师徒制目的,以及应用范围,都不会放在初筛上。

“我们先谈应用范围。

“注意,大学城只是给来访者平等地提供一个改变自己的机会,而不是一个粗暴分配工作的机构。因此,筛选机制,依旧必不可少。

“我们认为,目前高等学府内的教学筛选模式也可以推及大学城内,分为初次筛选的大课模式,二次筛选的小班导师模式,三次筛选的拜师精修模式。

“那么,为什么要用师徒制来称呼这明明就大差不差的制度模型呢?

“教学方式上的权力。

“这一点,依旧与教学者面临的人群有直接关系。你们应该可以预测,出现在大学城里的人群中,多半会有不少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沾染一些嬉皮笑脸、偷奸耍滑的习惯实属正常。

“那么,大学城里的老师面对这些人,还需要像基础教育体系中那样,什么维护学生的面子?爱护他们幼小的心灵?保证受教育的权利?对不起,大学城里的老师不需要这种顾虑,有捣乱的,让维护秩序的执法队员扔出去就是。

“机会已经给你了,你自己不去抓住它,甚至还要捣乱?对不起,出去。

“因此,针对课堂,我们大致给出的地方行政法规是:凡有故意扰乱课堂秩序的,由执法队员录入仅在城内使用的临时档案,类似情形出现三次及以上的,由执法队请出大学城,半年内不得再返回大学城;半年后再来,再犯之人,驱逐,两年不得入内;两年后再来,再犯者,终身不得进入大学城;违法的大错另算。

“这一点,以及类似行政规制,基于大学城与一般城市的性质差异,而不可或缺。

“此外,第三次筛选的拜师之后,法规的约束将是针对师徒双方。

“过去,总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以至于师父不到暮年,绝不倾囊相授。那么,为了改出这一制度的弊端,我们需要以制度的方式,确保师徒制中良性的那些能够保留,糟心的那些,会被调整、改变。

“这样一来,不仅是徒弟需要考核,师父的资质更是如此。在我们的规划中,师父这个身份,不仅要为徒弟的能力负责,更要为他们的价值观、乃至出师后的行为负责。那么,以此为压力,迫使师父筛选徒弟时更加仔细,尽可能减少教出问题人员的几率就是有必要的。

“而对徒弟的要求…各行业怕是多有差异,这个我们无法靠嘴皮子定下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这是大方向。

“综上,大学城内与一般高校‘师徒’在关系上的差异,才是我们将此地教学模式称为‘师徒制’的根源。毕竟,常规高等学府的老师可不需要为学生的人品负责。

“然而,要是直面‘社会老油条’的‘师父们’也这么玩,天知道要搞出什么乱子,有很多看似平常的技术到了高端…都是很危险的。

“好,教学制度大概如此,我们接下来谈谈发展延长线的一些设想——为精英教育体系网罗一些被常规筛选机制漏掉的偏才、怪才。

“在长线发展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与高等学府合作,在城内构筑一些研学基地。

“这些基地与工业技术留存的目的有一定相交之处,即,对落伍研究工具、研究思路的保存以及再利用,起到提供参考的目的,但不是重点。

“在一般基础教育的分数体系下,我们偶尔会遇见那么一两个极端的例子,像是什么外语极差,数学拉跨,偏偏其他科目几近满分的怪异存在,像这种人,限制他们的或许就不是才能,而是性格、经历等等,比如,主观厌弃什么科目,或碰到了什么糟心的老师等等。

“因此,这个研学基地的考核必须与常规教学的选拔形成互补之势,即,用实绩、动手能力、推论能力、人品人格等考试分数无法辨别的考核方式,作为这些基地的选拔手段。

“如此一来,两套选拔规则并进,或许就能减少人才的无故失漏。固然,这样的特殊人才定是极少的,却不妨碍我们同时为那些错失常规晋升机会的人们提供一条额外的提升道路。

“倘若效果还算理想,那么,我们就可以安排两套教学体系下的优秀子弟通过交流,给予对方前行的压力。比如,常规高等学府负责追前沿技术,大学城…只要他们真的技术过硬,且能自行凑到资金,那么,允许他们在某些技术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胡搅蛮缠、自行试错又有何不可?

“哦,对,在这些个研学基地里,我们也会应用之前所说的师徒制教学。”

此时,台下有人插嘴道;“师徒制的话…难道不会产生更严重的派系问题吗?如今的一些高等学府已经开始在行业里形成以学校为名的‘什么什么系’关系网,他们已经开始在社会上形成机会垄断,打破‘机会平等’、‘不看出身看能力’等期许了。大学城又搞出一批关系更紧密的师兄弟,最后各行业岂不是越来越乱,全凭背景?”

总师点头认同了这个现象,并答道:“关于这一点,我们也没有把握做出什么保证。但是,我们也说过了,除了对‘师父们’自身价值观的核实外,大学城的体制中,由于师父需要为徒弟的人品、行为负责,这或许能形成一道反向的枷锁。即,通过推行一些行为限令,我们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这些行为。

“这些规范,包括对人际关系、人际影响力等手段的使用条件,以及使用范围。比如,仅在遭遇剥夺竞争机会时,才能借助师门的影响力;比如,一旦涉及大学城,事后相关参与人员的考核内容、答复需公示等。

“这些,是需要我们去研究、完善,并以制度的形式进行推进的。

“不过,我说的这个例子中,前半段你们应该可以理解,主要是后半段有疑虑对不对?像是,大学城从哪儿来的权利让考核结果公示出来之类的?

“那么首先,还是从制度上说明,大学城内的所有能被称为‘师父’,拥有带徒弟资格的‘高级教师’,我们都会将他们纳入‘星阁子弟’的行列。

“你们之中就有不少顶着这个身份的成员,我姑且不管你们平时是怎么做的,这个身份背后的约束,你们应该很清楚,我成为修行者这么多年,也就是最近才有所接触。

“此外,我应该有说过,这座大学城的全称为‘星阁属人民大学城’,也就说,星阁直接将派驻高位修行者入驻,这恐怕是除去行政首府外,唯一一座,星阁宣称要直接入主掌控的城市。

“虽然我还不清楚相关制度会如何运行,但是,这意味着,这座大学城里走出去的高端人才将只属于一个派系——星阁。

“类似的问题,我也问过星阁那边的长老,我可以复述一下当时的情况;

“‘哦,这个啊,小赵啊,你可知道,古时也有为了培养为国为民的栋梁而设立的学院?’

“我当时想了一会,回答的是——国子监。但之后,那位长老给了我一个挺暴躁的答复,他是这么说的。

“‘对,国子监,它的设想是好的。只可惜,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这样一座承载着帝王家期待的学院,却只能培养那些双手不沾阳春水的贵胄子弟。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教书的先生有多大才,他可能让名下那些高门学子真正理解先人口中那些叮嘱从何而来,价值何在吗?

“‘很难吧,哪怕是如今,个别大型城市内依旧藏着的一些‘贵族学校’,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也搞出了不少嘲讽中下层民众的事件?

“‘所以啊,现世又是如何?看来是大差不差。

“‘纵观人类的历史,地位、集团,这堪称是永恒的难题。那么,既然我们无法回避它,既然如今的世界中依旧是如此蝇营狗苟,想必,这就是人世的规律吧,权贵、学阀,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世界的角落。

“‘过去,我们关于它的思考是,能否通过教育打通阶级的晋升通道,而达到削弱阶级壁垒的可能。

“‘但现实好像在我们脸上扇了两巴掌,上去的人照旧在修筑那该死的城墙。

“‘因此,我们也开始考虑原有教育制度上的缺漏,但星阁这边考虑的是——

“‘过去的我们往往只是在考虑如何为底层人士开拓晋升的通道,似乎,还忘了另外一个问题,若原本处在高位的人士,出现了不适应时代,或者本就无能的现象,能不能让他们体面地从上面走下来,不要吊在上面半死不活,搞得很难看。

“‘同时,我们还在考虑的是——

“‘父传子,亲连戚,原本自诩一身正气的高位者如何规避情感,尤其是亲情对其决策的影响?

“‘现在看来,最好的办法或许就是让他们,以及周边的关系人士——不再需要求助某个特定的人!

“‘这个时候,你的设想就很有意思了,一座负责教育保底的学城,如果操作得当,没准可以解决失能高位者,及其其周边关系人员软着陆的问题,也或许,我们可以借此规避一部分因情感因素而导致的堕落现象。

“‘而且,一座城…想必其中的人也会千奇百怪吧,恰好填补了古时国子监生源单一的问题,我们则可以借此观察社会各方面的动向,并通过求学者的组成去了解这个世界上那些问题的来源。

“‘到时候…

“‘我们没准会塑造出一个——史上最大的学阀。

“‘这时候,你不是问我学阀派系要怎么解决吗?我就这么说吧,一旦大学城的被提上议程,那么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让把‘为民众、为未来、为发展’等正面思想,刻在“大学城学阀”的骨子里!

“‘而道理就是,老子管不住这偌大世界的角角落落,老子还管不住一座城?’”

总师环顾会场,咂舌笑道:“不得不说,那位前辈的答复有些暴躁。但毫无疑问,通过制度下的严格筛选、驱逐机制,将背景给于世间那些良善之辈,为他们编织一张一心为民的庞大‘学阀网络’…

“没准是个很漂亮的设想。

“但是,围绕着如何落地,他们给我们立下了一个的最大、最难课题——

“即,围绕赋予大学城的权利范围,以及应对世间种种不公所需的合理手段,去编织一张维护‘机会平等、评价公平’的制度网络。

“很离谱是不是,但是,我们要的不是一个挂着大学城名号的空壳,我们要的,是一个能运行千百年的教育系统,一个体系。

“将来,如果大学城的项目能够顺利推进,我们不仅需要它承担起基本的教育保底的职责,使得眼下的普通民众可以在其中实现从一般劳动力,到高技术生产力的转型。

“更需要跟进大学城自身运转状态,逐步赋予大学城向各行业顶端输送人才的能力,甚至,形成与常态下的‘研究主体型教育体系’并行的‘实践主体型教育体系’。

“最终,我们才或许能做到,通过重点抓严一座城,为整个行政区各层级、各方向的‘器官’提供及时换上新鲜血液的可能性,真正让大学城,成为整个社会体系中,实现静动脉血转换的肺腑之所在。

“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庞大项目,需要尽早布局,这,才是将你们聚集于此的根本缘由。”

……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八十一章 《大学城设计对谈录》(五)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