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你把她带上。”
太子一声令下,命令陈女官跟着姜云姝一同启程。
他相信命脉握在他手上的姜云姝不敢轻举妄动,而陈茜的一同前往,不过是为了此行多一道保险。
“太子,陈女官不能跟我同去靖国,殿下疑心重,如今我在靖国是所有人盯着的目标,若是他们察觉到陈女官是太子的人,后果不堪设想。”
姜云姝拒绝。
陈茜可是她安排在太子身边的一颗致命的钉子。
“靖国的太子妃身边,杵着一个羽国人,太过招摇。”
“那我们各退一步,你不带上她,但要每隔三日向靖国一处驿站投送一封信件。”
太子讨价还价。
最终以此作为成交,姜云姝同萧誉司悄悄返回国内。
这些日子萧誉司的离开,让靖国的政事积压了不少,此前,长公主知晓萧誉司离开,还能帮衬着处理,但这一次萧誉司是偷偷离开,整个靖国的人都以为他们的殿下人还待在太子府内处理政事。
因此,回国之后,萧誉司整个个人都埋在成堆政事里。
姜云姝看着很是心疼。
于是,亲自做好了饭菜,端着前来看完废寝忘食,勤政爱民的夫君。
“事情也不是一天就能处理完的,夫君,我们还是先吃饭,吃完饭才有力气干活。”
萧誉司这一路奔波,伤势虽然痊愈,可人也不能这样累着。
“娘子,还是你关心我。”
看着姜云姝带来的可口饭菜,还有肩头担心他腰酸背痛,替他按摩解乏的姜云姝的手,萧誉司很是满足。
“对不起,要不是因为我,你也不会这么累。”
“说什么傻话呢,娘子,你是我在这个世上最重要的人,如果明知道你身处险境,我还无动于衷的话那才是畜生不如。”
他们一路走来,甘苦与共。
“对了,陈女官不久前传来了消息,她说太子在靖国境内安插了细作,最近会有大动作。”
姜云姝把陈茜传来的信件交给了萧誉司。
“细作,此事倒也不稀奇,他对我下毒,辖制与你,总是要安排些自己人在我们身边,方才能够安心些。”
此事倒也没有出乎萧誉司的预料之外。
“只可惜陈茜终究没能掌握有关那些眼线的具体信息。”
“这倒也无妨,娘子,你还记得我们离开前,羽国太子让你传信给他的事吗?”
这件事情姜云姝当然不能忘。
她这段时间,三不五时的债信中把萧誉司的状况一顿胡诌,反正萧誉司眼下不出太子府,平日里见的人寥寥无几,对方不可能知道她心中所写的真假。
“你是说那个将我信传回羽国的据点,就是我们调查太子细作的突破口?”
姜云姝恍然大悟。
“聪明,他既然想要得到我确切的消息,必然用的自己心腹,所以,那里就是我们动手的不二之选!”
羽国太子的手段并不高明。
他不过是仗着萧誉司如今“重疾在身”,姜云姝这个太子妃已经被他拿捏在手才会如此。
“不行,还不能直接动手。”
姜云姝转念一想,连忙阻止。
“我的家人,还有陈女官家中其他被辖制的人质他们的命还攥在太子手里,若是他察觉异样,到时候必然有很多人会为此丢掉性命。”
陈茜信她,冒着风险助她,姜云姝不愿让其失望。
“放心,此事我定不让对方怀疑到我们的头上。”
两日后。
靖国京都出了两家不大不小的事,一时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京都城东头,有一家规模不错的烟花爆竹铺子,它在这京都街头也有些年头,生意一直不错,但前日这做生意的铺子老板不知遇到了什么样的喜事,喝了不少的酒水,连同铺子里的伙计都跟着喝大了,他们这一喝大不要紧,竟然在深夜里误把酒坛子里的酒水倒在了做好的烟花爆竹上。
这沾染了酒水的烟花爆竹碰到了烛台,直接将整个爆竹店炸个四分五裂。
京都不知情的百姓,愣是在深更半夜里看了场盛大的烟花表演。
至于另外一件事情就更加有趣。
京都城中还有家秦楼楚馆,好色的富家子弟前去寻欢作乐,闯入馆中女子的房内,不知发生了什么,竟是让楼中的老鸨子赶了出来。
这做皮肉生意的一反常态竖起了牌坊,富家子弟当然是不能受这样的委屈,于是,当天就找了一伙人把这秦楼楚馆从里到外砸了个遍。
此事闹大了以后,不好收场,因此官府将楼里的姑娘小厮连同老鸨,以及富家子弟找来的打手全都关押在牢里。
这便是京都中的两大奇事。
百姓听了都当这是乐子,一时间竟是连太子妃的身份之谜都被抛在一旁。
而这些自然是柳蓝的手笔。
太子府。
“殿下,羽国在京都埋下的武器弹药铺子我们已经端掉,还有那楼里培养的杀手们也全都拿下,此事没有一个漏网之鱼,请放心。”
“好,辛苦你了。”
萧誉司对此很满意。
羽国太子在他这里安插的细作和武器弹药库,如果直接被一锅端了,自然是惹人怀疑。
可若是一切都是偶发的意外,那他可就没办法怪到他们头上。
“辛苦倒是算不上。”
柳蓝受宠若惊。
不过,跟日日处理堆积如山政事的萧誉司来说,他做的这些确实也算不上辛苦。
“只是,殿下,一连好几处的细作据点被捣毁,即便我们把一切弄成意外的样子,我还是担心对方会起疑心。”
“你的担心有道理,所以,我还要做最后一件事。”
萧誉司没有反驳,端起一旁的茶盏喝了口。
“朝中的大臣对于我这段时间没上朝,已然是议论纷纷,流言四起,既如此,本太子也该去上朝了。”
第二日。
太子萧誉司出现在众人面前。
“天佑我靖国,太子殿下重现超纲,稳定民心,我等感激涕零!”
“殿下,既然殿下如今出了太子府,必然是身体大好,眼下京都中有关太子妃身世之谜传的沸沸扬扬,不如殿下您……”
朝臣一见萧誉司现身,纷纷上前奏报。
而被羽国太子推波助澜的流言蜚语,自然是他们首要奏报之事,但不等臣子的话说完,萧誉司就在众目睽睽下吐了口血,人也歪倒在宝座上。
“殿下!”
朝堂一时乱做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