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一百四十七章

老乡见老乡

陈处墨听李元芳说“铁胎弓”,一脸茫然。穿越之前,他只在演义小说中见过这种武器,至今还没有见过实物。

“铁胎弓”的全名是“铜胎铁背弓”,是一种金属与竹木筋角混合的压层复合弓。在弓背镶入铁条,大幅增加了射程和威力,也被称为“铁脊弓”。这种武器的造价成本很高,而且磅数很大,若非是百里挑一的精兵强将,无法使用自如。

“李都头识得这种弓?”

方总镖头哈哈一笑,拿起一张铁胎弓,用力拉满,拽了几下,然后放回原处。陈处墨逞强,也拿过一张铁胎弓,使出吃奶的力气都不能拉开分毫。

张闻西好奇地凑了过来,他毕竟打铁出身,体力还是不错的,勉强拉开了一下。张闻西对陈处墨说道:“县尊大人,卑职有一个创意,只需要绞盘和滑轮安装在一起,设计一个机关,就能轻松把这张弓拉开......”

“闻西兄弟,等你把弓拉开,敌人都砍你脑袋十回了。”申二镖头笑道。

“娘子,你拉一个试试看?”陈处墨对方芷寒说。

“我用飞镖。”方芷寒冷冷的回答。

“贤婿,你虽然才智过人,还是论勇力,可就差得很远了。还得多多锻炼啊。”方总镖头笑道。

“惭愧,惭愧。”陈处墨心里琢磨:自己这副身体,毕竟是个读书人出身,能披甲带盔拿着朴刀砍人,已经算是极限了,拉什么铁胎弓,更是遥遥无期。

李元芳没有做声,拿过一张弓,左手如托满月,右手如抱婴儿,轻松拉开,弯弓搭箭,沉声喝道:“我要射断院子里兵器架那根长矛的矛杆。”

陈处墨微微皱眉,表示不信:兵器架离大厅有五十多步,命中已经很难了,更不用说射断矛杆。

却见李元芳抬手一箭,那箭如同流星赶月一般,直取院内兵器架的长矛,“咔嚓”一声,矛杆断裂,长箭余势未消,又飞出去老远,钉在木头柱子上。

“李都头,好武艺!”陈处墨拍手喝彩。

方芷寒和众镖师也一起喝彩,夸赞李元芳神射。方总镖头暗自点头:凭自己的膂力,也能使用这种铁胎弓,不过绝对不会像李元芳这样举重若轻,挥洒自如。

“宝剑应赠英雄。这几张弓,老夫搁置在镖局里,也就是给众人练习膂力,并无大用,就赠予李都头了。”方总镖头笑道。

“谢方总镖头赠弓。”李元芳恭恭敬敬行礼。

“不必多谢,只望李都头能多多照应我这女婿,老夫心里也就欢喜了。”方总镖头笑得十分开心。

陈处墨端起酒杯说道:“岳父大人,小婿计划改造漳河上的几条大船,乘船出海,沿着海路到扬州,购买粮食。沿途凶险,还望岳父和镖局的兄弟们照应。”

“贤婿勿要担心,一切包在老夫身上!”方总镖头毫不犹豫,一口答应。

方芷寒嗔怪地看了陈处墨一眼:“此行艰险,父亲年事已高,何必再劳烦他老人家?”

“女儿这是什么话?为父身强力壮,更胜壮年。能轰轰烈烈地做一番事业,岂不胜似一辈子呆在幽州城?”方大洪抹抹嘴,站起身来,器宇轩昂。

陈处墨心里欢喜,连连敬酒。众人觥筹交错,喝了个痛快。

当晚,陈处墨制定了一个计划:一个月之内,完成对漳河上几条大船的改造,驾船出海。

次日,陈处墨一行返回青牛县。一回到县城,陈处墨给张闻西下达了命令:一个月内,制造三台能够安装在大船上的蒸汽发动机,运到幽州,同时对船只进行改造,不再依靠划桨,而是以蒲轮推进。

张闻西兴奋莫名,一头扎进铁匠铺,开始了研究。

陈处墨知道,穿越前的那个世界,工业革命之后,蒸汽机在轮船上的应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一段漫长复杂的改良,才最终投入使用。时不我待,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精良不精良”的问题。

经历了鹤山一役,青牛县的人口虽然有些损失,不过更多的人从大夏各地慕名而来。每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吃饭的嘴,眼见粮仓即将见底,陈处墨心里也是暗自着急,每天去铁匠铺催促张闻西加快研究蒸汽船的步伐。

这日,陈处墨走到街上,只见胖师爷手拿户籍册,带着几个乡勇,身后跟着十几个新来的百姓,正在安排住宿。

“诸位,这是咱们青牛县的陈县令。”胖师爷向众百姓介绍陈处墨。

“县尊大人您好!”

众百姓乱纷纷地向陈处墨下拜。

“各位乡亲,既然来到咱们青牛县,就是一家人了,不必多礼。”陈处墨一脸微笑,将众人扶起,心里却在嘀咕:又多了十几张吃饭的嘴,老子的粮仓还能熬得过两月么?

“哎呦,县尊大人,若不是家里过不下去了,我们怎能背井离乡,来到贵县啊。”一个满脸黧黑的穷汉拉着孩子,一个劲地抹眼泪。

陈处墨心里一咯噔:看来这大夏王朝,内忧外患,很不乐观啊。若非如此,怎会有这么多流民?

“尔等都是哪里人士?为何来到我青牛县?”陈处墨好奇地问道。

“俺叫王老六,并州祁县人。老家闹蝗灾,实在揭不开锅,县城和州府又不开仓放粮。我们听说青牛县的陈县令为官清正,跟着他有饭吃、有衣穿,这才来到此地。”

“俺叫唐牛,这是俺儿子唐二。俺们是青州梁县人,家里被大水淹了,朝廷说没有赈灾的钱粮,全村都出来逃荒了。”

“俺是欠了王地主的租子,舍不得卖女儿,这才出来逃难。听评书先生说,陈县令是个好官,我等才来投奔。”

“唉,俺们也是全村出来逃荒。刚出门时,一共三十多个乡亲,现在就剩我们仨了。”

听到众百姓乱纷纷的回答,陈处墨心里也是难过:堂堂大夏王朝,大批百姓连吃饭生存都成了问题,实在是可悲可怜。

最后一个老农模样的人,佝偻着腰,畏畏缩缩,走路还一拐一拐的。

“老朽姓袁,在家中排行十三,人称袁十三,乃是幽州平顺县人士......”老农自我介绍。

“哎!老乡嘛。不瞒你说,本县籍贯就是平顺县人。”陈处墨笑道。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一百四十七章 老乡见老乡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