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辰刚进城没多久,就被一伙人给带进了宫里。
对于三天两头就要进宫的自己来说,似乎有些习惯了。
到了太极殿,站在殿门口的谢辰就看到了老李脸色不太对,拉着一张老脸站在那。
周围,是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还有魏征也老神在在地坐着,似乎并不在乎谢辰进来。
说实话,说不忐忑是假的,毕竟自己办的事说起来确实有些危险。
但是……做人总不能老是循规蹈矩啊。
谢辰走进大殿,长拜而下:“微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眉宇间带着一丝怒意。
而正在谢辰参拜的时候,外面传来秦琼求见的消息。
李世民微微挑眉:“翼国公进宫了?”
传信的侍者点了点头:“回陛下,翼国公在宫门外求见!”
“这么冷的天,想来叔宝必然有要事求见,宣!”
李世民虽然对秦琼有那么一些介怀,但是还没到讨厌秦琼的地步,加上秦琼做人做事向来是一本正经,此番求见,必然是有要事!
谢辰微微一笑,拜道:“吾皇真乃圣明天子,可谓是明察秋毫,爱民如子,如此大雪之天,陛下不但操劳国事,还为自己的臣子忧心,实在是令臣敬佩啊!能够在陛下麾下做事,是臣三生三世修来的福分!想到此处,臣便想要作诗一首……”
李世民微微深吸一口气,而后微微挑眉,揶揄道:“是吗?早就听闻你谢牧时诗才出众,朕今日倒是想要见识见识!”
长孙无忌似笑非笑,眼神里带着一丝瞧不起的神色。
他乃宰辅,当朝国舅,又出身不凡,自然看不起谢辰这种贫寒出身的家伙,尤其是……自从这家伙出现之后,自己连夸赞皇帝的词都显得不那么新颖了,实在是讨厌得很!
他目光看向王亨,心里又骂道:这狗太监一本正经地听着,莫不是在学谢辰这厮的话?好将来谄媚帝王?贱人!果然是没卵子的玩意。
魏征也笑意盈盈地看着谢辰。
谢辰清了清嗓子,而后郑重地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陛下,这就是臣从陛下身上悟到的道理!臣必然将以这般的践行,来回馈陛下的恩德!!”
“……”
看着谢辰长拜而下。
在场众人无不倒吸凉气。
这狗东西……
李世民先是愣住,而后嘴里念念有词,等到他抬起头来,才郑重地道:“这诗……极好!立即抄录邸报,传于天下臣子所知。”
长孙无忌张了张嘴,发现说不出什么来,只能闷闷不乐地低头应了一声。
这时候,李治也到了。
李治看到谢辰也在,顿时心里有些胆怯,但是一想到谢主事跟自己说的那些话,他壮着胆子跪下:“儿臣李治参见父皇……”
看到自己儿子的脸,李世民的气其实已经散得差不多了,只不过现在魏征在场,他只能阴沉着脸坐在那,有些严厉地训斥道:“稚奴,你可知罪!?”
李治抬起头来:“父皇……儿臣不知道自己所犯何罪。”
“大胆!”
李世民瞪了他一眼,而后怒道:“你私募钱财,多达万余贯……”
“父皇,不是万余贯,而是两万两千贯。”李治说道。
一下子,老李胸口有些发堵。
他该夸自己儿子诚实呢,还是骂他没心眼呢?
长孙无忌一脸忧色,作为齐王的舅舅,他也忧心齐王的教育问题,眼下看来不能跟谢辰这家伙鬼混了!这家伙商贾出身,要是哪天害了自己的侄子怎么办?
说起来长孙无忌还算是个合格的舅舅,只不过对于李泰跟李治两人而言,也就只是舅舅而已。
对于李承乾,则是舅舅身份之外加了一个臣子的身份。
“糊涂!”李世民怒道:“朕让你读书,你读到哪里了!?”
李治愣了一下,而后道:“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李世民沉声道:“此文作何解?”
魏征跟房玄龄都打起了精神,齐王虽然不是太子,可将来也是要就藩的,能够背出这些篇幅已经算是难得,若是殿下还能说出其中道理,那便是真正的善了。
李治微微一顿,而后缓缓道:“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而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需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而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需要修养自己的身心,而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智……”
李世民心里其实挺满意的,大学篇对于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还太深奥,但是李治却能够说起这段话的意思,证明他是用了功的。
“父皇……儿臣觉得这话还有些欠缺。”
李治突然低着头说道。
李世民一怔。
周围几个大臣此时也愣了神。
“欠……欠缺?”李世民一时间哑口无言。
李治抬起头来,眼神清澈地道:“父皇,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确实需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可是治理好一个国家的前提,儿臣认为……应该是使百姓们生活无忧才对。”
“这其中说到的,父皇都已经做到,父皇体察民情,博览群书,即便是每日批阅奏章也一样会看书,比之天下博学能出父皇左右者屈指可数。而后父皇诚心之至,冠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早已做到了君子之举!”
“再言家事,父皇家庭和睦,我于兄长姐妹们更是和睦,可……可父皇……难道真的做到这些,天下就可以做到完美无缺了吗?”
“所以儿臣一直在想,古籍之中都告诉后世子孙,为人君者治理天下,这天下的好坏本质还是在于民,百姓吃饱穿暖,这教化自然而然就成了!所谓尧舜之君,为何人人爱戴,不也正是因为他们可以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吗?所以儿臣看来,这天下到底能不能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本质上还是要让百姓吃饱穿暖!”
“若是百姓们遭遇了不公,发出了不满的声音,第一件事,应当是为人君者自问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这才是教化,而不是弹压,不是用兵马践行何为武力……”
说到此处,李世民的眼中已经爆发出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