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八十三回 隐晦的身份

看着秦共逐带着“玉髓楼”的姑娘进了李致常年驻足的富贵厅,反而没有去那个“登科厅”,就是存心给这位小煞神难堪的。

李致丝毫不觉得有什么气愤的,倒是身旁那位陪着一起来的公子却忍受不了。对李致连连摇头,而这时李致还是怕他冲过去恨不得把心爱的富贵厅也给拆了。

“放开!还说什么带我来平城内最好玩的地方寻欢作乐,这就是你所说的?”

李致不以为然,反以为是地笑了,从没觉得当下好笑,不知是不是秦共逐对他的刺激过于重了些,导致瞬间失常,不要疯了才好,他也放开了那只抓住对方衣襟的手,然后很周到替他整理衣衫,眼神里透着说不出的爱怜,那种感觉让对方不由背心一凉,甚至有些毛骨悚然。

“都被人家骑到头上拉屎,还说你头不平了,亏你还笑得出来?”华衣公子实在觉得李致行为反常,一把甩开了他,气得不再与李致四目相对,转身冲着楼下,然后双手重重地拍在栏杆上,后背起伏不定,足见刚才的事还不能平复。

李致倒不是那种忍气吞声的主,而是的确为了秦共逐不值得动气,更非怕对方家世背景,在自己地盘上,而这位华衣公子第一次来,又怎么能闹得不愉快,连忙致歉道:“好啦,还不是为了保全你我两家的面子,何必跟他一般见识呢?再说闹大了,我爹哪里也不好收场,朝廷那边更是……”

“说到底你还是怕大将军,也忌讳自己已然婚娶,被姑姑知道了,于你不利吧?想那么多干嘛,男子汉大丈夫,都是为了这张脸皮活的,要是事事都为别人怎么看,还怎么活?”

李致左顾右盼,忌讳地凑近他耳畔,生怕有旁人听到了半个字,悄声地警示道:“可惜你是皇子啊!要是被里面的人得知你我私下交往甚密,跟他祖父一说,还不得……”

“怕个鸟啊,我陪七妹来探望姑姑、姑父还有你这位表哥的,朝廷说三道四的多了去了,要是都瞻前顾后的,活着什么劲?”

皇子?原来这位华衣公子不是别人,正是元氏一脉众多皇子中的其中一位。

他倒是一副看得很开的样子,可惜权贵之间的纷斗素来不是表面上这么简单,历来帝制明文规定,只能外戚到皇城内探望皇室,却没有哪位皇子胆敢在没有被贬为庶民时到任何藩属之地进行探亲会友的。

若是传出去,定是危及皇位以及大未国祚的重大阴谋。

李致不得不小心为妙,虽说私底下他们是表兄弟,自古无情帝王家,一旦涉及皇权,就是父子、兄弟皆可为敌,区区沾亲带故又算得了什么。

私下交好是心智未熟之前,一旦为了那个至高的权位,人心难免会变。更何况未来储君之位众多皇子都觊觎,就连最小的皇子懵懂无知,也有人替他着想,操心,这种明争暗斗古来皆有之,即使明令禁止,动辄抄家杀头的罪名,这些权臣不惜铤而走险,因为他们都在为荣华富贵博一个不确定性,就是这种不确定,他们甘愿奔走迁徙,不辞辛劳,希望终有一日能封妻荫子,成为当之无愧的肱骨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比沙场上的真刀真枪来得还要凶险万分,稍有不慎就是满门抄斩的下场,自古成王败寇,史书皆是胜利者写就,都想成为功高盖世之人,哪怕失败一笔带过,总好过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有。

大未国君还未正式立储之前,各大势力都暗流涌动,不敢轻易暴露出一丝意图,支持谁,明枪暗箭,无所不用其极,哪怕元泰屡令不止,朝中那些权臣乐不知疲。

这是伤及国之根本的诟病所在,元晟可不想将南梁血的教训在自己的朝中重演,所以对立储一事既没有眉目,也不肯透露半点风声,一旦发现子嗣皇子们有所野心,即刻被贬为庶民,发配至边关,从宗庙与祖籍上勾去性命,也当他不存在。

李善作为大未最大的权臣,他还想多活几年,朝廷那边愈是牵扯众多,他置身事外,两不相帮,直待大未昭告天下,新君即位才算是尘埃落定,似乎对他的权位毫无影响,至于将来哪位皇子顺理成章取缔北卫,还是继续沿用北卫旧臣依旧,他是寿终正寝还是被赐死,死后是美谥还是恶评,都无关紧要,他能想得更多的就是保住北卫,仅此而已。

既然最大的支持者北卫都遵照君王意愿,做个忠贞不二的权臣,那些表面上排挤他的朝廷官宦,自然视他为最大的绊脚石,不断地搜罗他的罪状,希望能在立储君之前扳倒这位大未依仗最大的靠山,否则新君即位,无人能与之功绩媲美,谁还能管得住这头归林猛虎,到时候举兵入河洛皇城取而代之,更易国号,他荣登大宝。

这种大胆的猜想,并非空穴来风,之所以李善做局外人,看似忠心不二,兴许他在酝酿更大的阴谋,当今皇帝还能镇住他,新君不过晚辈,在其眼里终是无功无德,论资历还是实力何以抗衡?

即使李善不想坐上皇位,他亲率北卫铁骑逼宫,然后挟持新君,做他的太上君王,岂不也是为他做嫁衣的壮举。

好在这些年北边一直不太平,柔然一直在边境上没有闲着,导致他根本没有精力抽身参与朝政,然而他没时间不代表他不想,以北卫目前的实力,雄师环顾,一声令下,群将蜂拥而至,何必他亲自出马?

何况北卫还坐镇着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大未长公主——元岱。

同样皆元姓,这江山只要是他元家人坐就成,何必分得是男是女?

李善要当忠诚不二的贤臣,同为皇室族人,流着元氏血脉的她没有这个命,不代表她不可以早作打算,支持自己信得过的人,对将来,对以后的北卫同样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盛举。

私底下元岱让李致多到皇宫大内露露脸,给几位皇子走动走动,了解各自的性情,喜好,甚至预测谁才是大未最后的赢家。

这些事见不得光,更不敢走漏半点风声,堂堂长公主,大未皇帝的亲姐姐,也动了歪心思,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被其他势力得知,必招来嫉恨,甚至整个北卫也跟着受牵连,妄想国之根本,早日立储逼宫啊,是个人均不得忍受,何况还是亲友反目相残。

放眼天下绝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李致并对立储争夺皇位一事不感兴趣,像他这样含着蜜长大的世家子,起点本就比大未境内任何官宦子弟,寒门儒士高太多,甚至就是一些真正藩属之地的贤子贤孙也望尘莫及。

李善仗着当年平定乱世,立下不朽功勋,战功至伟,无人能及,大未元泰曾在立国之初昭示天下,这个位置可以与他平分。

君无戏言,谁又敢拿这种事当真?

一旦涉及到皇权,国祚,没几个人会真的平分天下,让李善管辖三洲二十几个郡县,镇守整个西北门户,已经是对他最大的封赏犒劳了,而接连擢升,二十余年间,他由一支义军先锋校尉,成为一地藩属的大将军,出生在这种世家,爹又是封疆裂土一地军政大权执政者,母亲又是当朝长公主,从小就混迹在太子监内跟着众多皇子接受太傅、大学士们读书习文,他反而觉得不如在北卫自由,拘束太多。

以他爹的地位,在整个大未朝廷的影响力,到京师走马上任,剌令为皇城御林军副统制一职,无需多操劳,他嫌戒备森严,礼数规矩众多,还不如封一个小侯爷有实权,任何事都交给了身边最为信任的内宦江意容把持,他反而当起了甩手掌柜,伙同平城内一群纨绔世子们到处惹是生非,喝酒寻乐。

他的身世够显赫吓人的吧?对方祖父宰辅大人秦鹿之也不是泛泛之辈,受皇上钦定,等同于元泰的良师益友,相传太傅易江山的关门弟子,更是三代皇帝的授业恩师。

他本人更是学贯古今,纵横兵法、春秋谋略、星象占卜、易经谶纬无一不会、无一不精,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诡辩算计、经世济国等大策略更是手到擒来,是为大未独一无二的雄才,特别是他一手策划北汉、南楚等雄踞南北两大国祚的颠覆,可谓是天下文人崇敬仰慕的圣人一般存在。

北卫这么多年之所以能与朝廷分庭抗礼,不是单凭李善一人独大的局面,他功大滔天,还足以真正与秦鹿之以及他的文治安邦一干势力抗衡,天下读书人何其多,多到每个人吐一口唾沫,足以将北卫给淹了。

秦鹿之号称大未皇室的明鉴,那李善自然就是那股暗流,一个是帮助皇室统治管辖社稷的大方略,足以用光明正大来彪炳他的功绩。

李善为了防止被朝廷一帮文弱书生给吞并,网罗了天下奇人异事,奉为座上谋士的纪无遗、江意容等流也就在暗处与朝廷针锋相对,倒不是与大未作对,一个人官做到了极点,想得就是如何能将经世谋略传承下去,后世能继承衣钵,如何能世袭罔替这些。

富不过三代,王朝的鼎盛也伴随着随时衰亡的迹象,这是鉴古知今、颠扑不破的真理。

江意容作为阴谋倒能与宰辅秦鹿之在短时间内一较高下,正因这点被长公主相中,想方设法从李善身边要过来,相助李致。

平日里李致天不怕,地不怕,就连有长公主母亲撑腰,对于李善更是不服气,甚至还有几分鄙夷轻视,唯独对这位江先生言听计从,就连母亲云岱、皇帝舅舅元泰都对此人敬重三分,足见他的本事过人,而且他也对先生的话确信不疑,几乎每一步都按他的意思去做,至于将来是否能接管北卫,彻底按下胞兄取代,也全仰仗此人。

李致从小就在权谋争斗之下耳濡目染,自然不是什么脓包货色,这么雄厚的家底和实力,就是一个草包也能扶起上位,何况他天资聪慧,绝非一般的纨绔世子,平日精于算计,又好结交显贵,懂得官场之道,晓江湖之理,或许坊间流传皆是他风流韵事多于他的品行,也全然性情所致,他完全凭个人喜好,好酒近色,至于国家大事,那都是父辈们做的,他这辈人就该好好享受,不然人生短暂,倥偬操劳,岂不枉费了先辈们一番苦心?

他驭女有术,相传那句:男人骑马打天下,女人当马享天下。

引来无数女人的艳羡,都视为如意郎君,加上他知进退、晓分寸,不参与内阁纷争,也不涉足朝廷权势比拼,诸多皇子都要向他请教一些寻花问柳之事。

他也不外乎是讨个安身立命之本而已。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八十三回 隐晦的身份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