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岳升让研究院的人把潜航器拖上岸,拿去研究。
他又马上命令无人侦查机扩大侦查范围。
他想看看,周围都有些什么人,到底是谁在监视他们。
当无人侦察机的侦查范围扩大到五百海里左右时,竟然在五百海里的范围内,发现了二十四个人工浮岛。
最令姜岳升感到毛骨悚然的是,他们在其中的一个人工浮岛的码头上,看到了那艘来恐吓他们的破军舰。
姜岳升估计,那艘潜航器大概率跟那破军舰是一伙的。
看来曹总说的一点也没错,这个海域虽然在太平洋上,但是一点也不太平!
“既然他们用潜航器侦查我们,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搞潜航器?”
姜岳升于是想起了他在藏北无人区基地搞的一个项目,仿真鱼潜航器。
他琢磨着,如果自己手里有仿真鱼潜航器,不仅能侦查,一旦出现意外,就可以用仿真鱼潜航器击沉对方的军舰自保。
可是他在藏北基地参与研究的那种仿真鱼潜航器,是全球最高端的产品,是高度保密的,根本买不到。
“买不到就自己造!”
想到这里,他就让王院长找了几个研究院的骨干,商量这件事。
因为大家都经历了上次被军舰威胁的恐怖,所以大家基本都支持搞仿真鱼潜航器自卫。
经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最后姜岳升拍板,决定马上成立一个新的研发小组,开始着手研究仿真鱼潜航器。
因为他们的研究院刚刚成立不久,很多设施都很简陋,人员也不足。
所以,姜岳升决定先带着大家一起,搞了一款简化版的仿真鱼潜航器。
他还大概记得在藏北基地的那台仿真鱼潜航器的功能,于是就以那台仿真鱼潜航器作为参考,开始做减法。
就是把研发难度大的功能模块都去掉、把成本高的功能模块也都去掉,把研发周期长的功能模块也都去掉。
只留下实用的、成本低的、能快速见效的功能。
具体的研发路线如下:
一、取消了仿真鱼潜航器的深潜功能,变成只贴着水面以下游动,把尾鳍露出水面,用尾鳍尖端的天线与附近的舰艇通讯,同时也具备接收北斗的定位信号和无人机发来的指令的功能。
二、取消了声纳通讯功能和声纳探测能力,就用北斗定位来导航,通过无人机锁定目标后,把目标的坐标传给潜航器来追踪目标。
三、取消了高速巡航的要求,最高时速定为五十海里。
这个简版的仿真鱼潜航器,比起姜岳升在藏北基地参与改良的那个仿真鱼潜航器的水平,简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差了至少三代。但是对付潜在的敌人,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因为他们那艘早就被军方淘汰的破军舰,也很落后。
这天,姜岳升正在与同事们一起,在新的仿真鱼潜航器实验室里安装设备。
实验室的负责人刘松林找到他,说原来做的水洞的预算不够,需要再增加五千万。
姜岳升一听要追加五千万,这个额度可不低,于是就问刘松林:“为什么要追加这么多钱?”
“原来做水洞预算的时候,是按照做十比一的模型做的预算。后来找了几个水洞专家打听了一下,都说用十比一的模型做实验不准确,误差较大,开发周期会延长。最好是用一比一的模型做水洞试验。如果要是按照一比一的模型做的话,就得做个比原来大十倍的水洞,原来的预算就差太多了。”
“嗯嗯……”姜岳升点头,表示能理解。
因为上一次讨论预算的时候,他确实也在场。当时就是按照做十比一的模型的水洞做的预算。
“预算做得不准,我肯定是有责任,主要是立项前的论证太过追求速度了,讨论得不够充分。”刘松林解释道,同时还做了检讨。
“哦……可以理解,我也有责任。”
姜岳升知道,一般仓促上马的项目,都会在实施的过程中出很多问题。
这也不能怪刘松林,他和王院长也有责任。
“让我想想……你要求水洞的水流速度是多少?”姜岳升问刘松林。
“最高每秒三十米。”刘松林回答。
“哦……不高嘛,我原来见过每秒六十米流速的高速水洞。”
姜岳升想起了他在藏北基地的仿真鱼潜航器实验室看到的水洞。
“呵呵……”刘松林笑了,“那是国家重点项目,咱们没法比呀。”
“能不能这样……松林,”姜岳升突然灵机一动,有了个主意,“你搞几个水箱,用架子支起来,就像水塔一样。水从高处下来,流速能不能达到每秒三十米?”
“不行呀,姜总,要想达到每秒三十米的流速,靠高度肯定是不行,必须要有大型的超高压水泵。就是这个高压水泵最费钱。”刘松林解释道。
“嗯……其实不用水泵也行……”姜岳升接着说,“你可以用高压气泵代替高压水泵。”
“用气泵?”刘松林一头雾水。
“你可以用高压气泵,往高压水箱里充入高压空气。你就用球形的高压水罐,然后用高压空气泵向高压水罐内打气,也可以制造短时间的高压水流。能理解吗?”
“哦……”刘松林听了姜岳升的话,突然恍然大悟。
因为做水洞试验确实不需要很长时间,有几秒钟就行。
确实是可以像姜岳升说的那样,用高压水罐来代替高压水泵,这样就能节省很多钱。
因为向高压水罐里面注入高压空气,并不需要很大流量的高压气泵,可以用小流量的高压气泵慢慢地注入,用时间来换流量,小功率的高压气泵肯定非常便宜。
等高压水罐里的压力达到要求后,瞬间打开阀门,就可以产生一个短暂的高速水流。
而要是用高压水泵直接提供高速水流,就需要流量很大的大型高压水泵,于是就把成本拉上去了。
刘松林突然一下子就被姜岳升点开窍了!
这下,刘松林对姜岳升的睿智佩服得五体投地,向姜岳升双手举起大拇指表示敬意。
他原来以为姜岳升肯定是因为家里有后台,才能这么年轻就能坐上高位,没想到人家是真有本事。
……
这天,刘松林又来找姜岳升,说他们组现在争论一个问题,谁也说服不了谁,想请姜总去当裁判。
姜岳升最喜欢干的工作,其实就是跟研发人员一起讨论技术问题。
他一听刘松林想请他做裁判,精神头立马就来了。
他跟着刘松林来到仿真鱼潜航器组的会议室,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正在争吵。
原来,有几个工程师想使用短纤维的静电肌肉,来驱动仿真鱼的尾部的摆动。
而另一些人,更倾向于使用长纤维的静电肌肉。
姜岳升过去组装的格斗机器人,用的基本都是短纤维的静电肌肉。
因为这种短纤维的静电肌肉爆发力好,缺点是耗电高,故障率也高。
而长纤维的静电肌肉收缩的速度慢,但是耗电低,价格也便宜,故障率也低。
倾向于使用短纤维静电肌肉的工程师,主要强调仿真鱼潜航器的机动性要好,在水下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快速反应。
而倾向于用长纤维静电肌肉的工程师,主要考虑的是仿真鱼潜航器续航的问题。他们认为按照既定的设计目标,航程大比机动性更重要。
姜岳升原来在藏北无人区基地接触的那个仿真鱼潜航器非常昂贵,既能大航程,又有很强的机动性,缺点就是价格不友好。
他们现在要搞的这个简版的仿真鱼潜航器,目标就是对付敌人的那些破烂军舰的,其实对机动性要求不高。
但是这里的海域范围可是不小,动不动就需要航行上百公里才能遇到其他岛屿或者人工浮岛,所以对航程还是有较高要求的。
所以,姜岳升思考了片刻之后,表示支持用长纤维的静电肌肉。
他把他的思路跟大家说明了一下,大家基本上都能理解。
反正就是为了对付敌人的那些破烂军舰,只要没有螺旋桨噪声、能跑几百海里就行。
很多工程师都被姜岳升渊博的知识面和冷静的判断能力折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