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以北,黄河以南20里处,那里有个桃花林,林中有个道观。相传那道观是唐朝皇帝李世民巡游至此,见那黄河奔腾不息,上下翻腾,声势浩大,犹如那土龙一般左突右冲,横冲直撞,甚是骇人。为了黄河岸边平民百姓的平安,于是下旨建造了这个道观,以镇压这闹事的土龙,所以叫做镇龙观。但是世事无常,随着时间的流逝,战争的洗礼。当初规模宏大的道观如今只剩一个老道士,两间破房子,一个小徒弟。看着一片片的残垣断壁,思之令人唏嘘不已。真可谓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道观后面的空地上,有一个看起来约莫15.6岁的少年,只见这少年,他长长的头发如有黑丝绸般的光泽,薄薄的轻抿的唇,挺直的鼻梁,尤其是那双眼睛,干净又清澈。他是这道观的老道士捡到的孤儿。老道士捡到他的时候,他还是襁褓中的婴孩。老道士干脆以自己的姓,李为姓,给他取名李贞。李贞虽无父无母,但老道士对他极好,视如己出,日子过得虽是清贫了些,但是老道士对李贞照顾的可以说是无微不至,面面俱到。老道士平时下山卜卜挂,看看风水,也是将这这个婴孩养大了,教他练武,读书认字,老道士真可算是功德无量。
此时忽然风声大起,数十米外的枯黄落叶纷纷被卷起,极快的被吸到风眼处,枯叶夹杂着泥沙越聚越多。只见风中之人双掌顺势一推,枯叶泥沙竟如离弦的弓矢一般迅捷,纷纷扎进了不远处的一棵棵桃树树干里,劲势不衰,带的碗口粗的桃树摇晃不已。
老道捋了捋花白的胡子满意的看向场中的弟子李贞,笑道:“贞儿,你的内劲,剑术,还有我道门的独门秘技已练至大成,为师已经没有什么可教你们的了,如今你都已经16岁了,该下山去历练历练了。”李贞闻言大惊,忙道:“师父,不是说到我18岁的时候在让我下山历练的吗?”。老道士慈爱的看着李贞,不急不缓的说:“贞儿聪慧异常,早已全部学会了师父的全部本事。”老道士顿了顿接着说:“为师这几日观星颇有所得,这几日你下山乃是这几年中最好的日子。”这下李贞明白了,自己师父的道门观星法一向是很准的。李贞缓缓跪在老道士膝前,恭恭敬敬的给自己的师父磕头。再抬起头来时,已是泪流满面。老道士也是红了眼睛,边摸着李贞的头发边说:“痴儿,痴儿,快起来,快起来。为师给你们准备了好东西。”李贞这才缓缓站起,牵着老道士的手回到了道观里。
只见老道士微一用力,推开了道观里的那尊巨大的三清石像,石像下面有一深坑,老道士伸手一摸,拿出了一柄宝剑。猛一拔,瞬间整个道观里寒光阵阵,声似龙吟。老道士摸了摸剑身,道:“老朋友,好久不见了。”下一刻,老道士的气质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缩在这个道观里的邋遢老道士,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风水先生。这一刻他仿佛和这柄宝剑合二为一。这一刻李贞竟然觉得不认识自己的师父了,他觉得自己师父身上的锐利之气刺的自己睁不开眼睛。李贞疯狂的运转内力,方才堪堪挡住自己师父这无意中释放的劲气。
良久,老道士缓缓真开眼,道:“贞儿,这柄剑为师送与你,你要好好待她。剑名无双,长三尺六寸,重七斤四两,东海深处万年寒铁所铸,可断金切石,无坚不摧。”“可是师父,我拿了您的配剑,您怎么办?”“无碍的,为师哪也不去,就在这道观里等你归来。”
于是李贞收拾好行囊,带着无双,再一次给老道士磕了头。在老道士的慈爱的目光中一步三回头的下山去了。李贞还是头一次一个人下山,以前都是师父带着的。想到此处,又忍不住回头看了看,仿佛看到了师父还站在道观前看着自己,心中忍不住,就又红了眼眶。又走了一会,想起自己可以常回来看师父,心情不自觉的就又好了起来。这下才有心情细细的看起这美丽的雪景,跟自己在山上的时候看起来居然完全不一样。
习武之人脚程快,等他反应过来,已经走到了黄河边上,是的,他走反了。原本他是打算去东京的。此时已是三九,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黄河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到底是个少年人,也不见他因为走反了而感到烦闷。兴之所至,他拔出了无双。就在这人迹罕至的黄河边上练起了师父教他的剑法。名曰:千秋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