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一旦觉得只是个副业,多半做不好
副业赚钱,的确有这么个说法。
但是你信,你就是一个大笨蛋。
你如果要赚钱,不应该是看收入的嘛。
当然我们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也就是主业。
所以我们想做点副业多赚点钱。
你可以这样说,但你不能这样想。
现在自媒体随便拿出一个,做得好点不比很多人工资高吗。
比如你月薪6000,一天就200块钱。
你写篇文章,发个视频,卖个服务,一天可以几千,或几万。
你所谓的主业又有何地位,是主呢。
有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是什么呢。
就是在你有一份固定收入的时候,你开拓第二第三收入。
你可以固定工作不扔,待其他产业远超你工资几倍的时候。
你再慢慢放下,或者也可以不放。
今天发了个朋友圈。
我说我们随便找个咖啡店,剪一上午视频,就把钱挣了。
而有些人还在开各种会议。
揣测老板会不会喜欢这个PPT。
然后就这种破事,写成工作报告,轮流审批。
因为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做事了。
这就是自欺欺人。
当你真正去自己做一个你们所谓的“副业”时。
你才能激发你所有潜能。
你从无到有,从零到一。
你确定卖点,设计盈利模式,到营销,你能独立完成一个赚钱的闭环。
靠自己挣钱,跟打工思维都是不一样的。
你会了解自己和社会,认知得到提升。
潜能得到开发,也就有机会运气大爆炸,赚到钱。
2
赚钱,往往是不折手段的。
我这里所说的不择手段,不是叫你去缺德。
而是,你知道这是能赚钱的,你要用尽浑身解数。
就是要发挥你全身本领,去做。
而不是蜻蜓点水的搞一下。
很多人之所以,很难做出成绩就是太不尊重赚钱这事了。
你要想啊,你做的是世上仅此一家嘛。
别人也在做,凭啥你随便搞一下,就胜出。
逻辑都不通嘛。
要么说很多人的工作是没意义的呢。
甚至是浪费时间的。
这个世界上最值钱的就是时间。
哪怕一个小时,都很值钱。
任何值得战斗的东西,都值得不择手段地战斗。
但一般人搞反了,小事不择手段,大事缺乏勇气去突破条条框框。
普通人发财的最大障碍,不在于不勤奋。
而是在于缺乏第一时间直面自身错误的勇气和行动。
我每次回老家,看生活在农村的青年都很拼。
起大早干活,城里很多人睡觉到十点的大有人在。
能说农村的青年,好吃懒做吗。
一个村子,最多一到两个好吃懒做的。
其余人都勤劳,包括老年农民。
还有就是我们不愿意直面我们的错误。
人沉浸在自己的认知泡沫里面。
不遇到重大损失,根本不可能考虑改变认知框架。
从这个角度讲,损失越早,越好。
3
普通人第一桶金靠自媒体是绝佳的选择。
看清楚,第一桶金份量可是比副业赚钱重多了。
它就能让你赚到第一桶金,第二桶金。
你只要按刚才说的,不择手段,而不是蜻蜓点水。
因为我们做的不是垃圾兼职。
自媒体的潜在价值,没有上限。
公众号我就不说了嘛。
眼前的这些平台就值得去做一做。
比如小红书,它是可以接广告的。
你有一千粉,就开始有人联系你打广告了。
就连大众点评账号,都有很多人把它做成了种草号。
帮别人点评一条几十几百甚至几千。
那时还怎么没有这些自媒体平台呢。
知乎也值得做,他有知乎好物推荐可以变现。
有付费专栏,还可以引流。
有人培训知乎好物,这又能当做一个项目来变现。
还有B站,今日头条,喜马拉雅都值得去做。
现在信息这么发达,你不会可以去问啊。
你不知道自己适合啥,聊着聊着就有了。
你不知道自己有啥优势,有可能你自己发现不了。
交流着就出来了。
很多问题,聊聊就想通了。
哪怕你就喜欢刷电影,追剧。
你看过那么多电影,电视剧。
你剪辑几个精彩镜头,做一个内容解说。
录上几分钟十几分钟视频,上传到头条就是一个变现账号了。
你不知道的是,你累积100个视频,是什么效果。
有可能一个视频靠播放收益就可以几千块。
你有空就做个视频扔里,等着它自己跑数据。
啥都不耽误你干别的。
抖音就更不用说了,变现入口可以无限组合。
如果你没头绪,完全可以去问。
你可以问我,可以问那些做的好的人。
怕别人不回你信息,你给别人发个红包行不?
不是人家现实,这是一场交换。
别人的时间值不值钱,值不值得浪费在和陌生人聊天上?
很显然不值得。
我们自己操盘了这么多的项目,认知和信息量是逐步提高的。
比如我的粉丝,想学什么,最起码我可以告诉你该跟谁学。
哪些是有结果的,哪些是吹牛逼的。
你不知道,分辨不了,但我们知道啊。
我也不培训,因为我不喜欢那玩意。
但我读者群交流就很有价值。
因为独立创造财富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心理。
就和不赚钱的人不一样了。
群内主要聊聊技术,聊运营,聊变现信息。
不讲课,提问式加聊天教学。
搞群,第一是信任咱的读者公众号粉丝。
认可咱,聊天就有价值。
就聊怎么搞流量,怎么搞技术,怎么搞服务。
别讲课,一讲课废话就多了。
很多课就是几句话的事,非要绕几个小时,观众才觉得值。
我们读者群,没必要那样。
聊天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效果非常好。
一个人讲+下面一群人听=喂猪。
这话不是我创造的,到底出自谁的笔下,我也不知道。
但我觉得这个表达很有灵魂的诠释了。
尤其是读者群,当然有些特殊教学是要讲课,比如学剪辑,学PS。
但普通人,不会的技术类的,也别学了。
把自己会的能卖出去了就谢天谢地。
分享个特别的心得,其实很简单。
那就是让自己待在有利于成长的圈子里。
在里面长期被熏陶,你甚至都不用刻意参与交流。
光是围观大家的聊天,你就能被影响。
注意力会被引导至,有利于成长的事情上来。
想不通的问题想通了。
好的信息用上了,都是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