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随后被带到昭狱,随便动几下酷刑就什么都招了。颤颤巍巍的把所有人都招了出来。
很快名单就出现在崇祯的手上。看着手上的名单。
然后对着百官们说道:“可真是精彩,居然这么多官员参与了卖官。若是太祖皇帝在世,这要多少人头滚滚。诸位爱卿是不是觉得朕刀不太锋利是吧。居然连三大营里都出现了买将现象。这种人都能领兵,朕如何睡得着。”
“陛下臣等罪该万死。”
“尔等是该死,你们自认为朕离不开尔等,大明离不开尔等。所以才有恃无恐。大明若亡,并不是亡于我朱由检手里,而是你们,你们。史书就把你们丑陋的嘴里记录下去,你们将会遗臭万年,让后人唾弃。今日之事朕要让史官一字不漏的记下来,把尔等所有的名字写上去。”
明朝皇帝奇葩,官员也一样奇葩,特别是言官团体,他们真不怕死,有事是真敢骂皇帝,就想把皇帝骂发飙了,一怒之下砍了他,这样他就会名流千古。所以明朝言官算是第一代喷子。
明末时期要说最怕死的团体那就等是被打压最惨的武将了。让他们去打建奴,都躲的远远的,那时候整个大明谈奴色变。文官呢,拼命贪,拼命搞党争。李自成来了跪李自成,后来多尔衮来了又跪多尔衮。完全没有一点尿性,不过也有一些忠臣听闻崇祯死了,也纷纷尾随而去。
百官们听到要遗臭万年。这可真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吏部右侍郎王光弘,左侍郎李广义,兵部侍郎,张震,王永元,工部尚书赵德,刑部侍郎黄植兴,大理寺卿王晨露大理寺少卿左光忠,都察院左都御史敖东。朕念到名字之人,抄家,没收所有名下土地,工部统计好所有田地。革职永不录用。”
所有人都以为皇上要大开杀戒,没想到就如此轻飘结案。
后世十几年的教育,他始终下不去杀心。
被念到名字的人原本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结果又活回来了。
“罪臣叩谢皇上不杀之恩。”
“滚吧。”
崇祯随后又对着百官说道:“至于名单上其余之人,朕也不想深究,如今大明内忧外患,朕只想诸位臣公已天下为己任,中兴我大明。”
“臣等不负皇恩。”
“如今大明国库吃紧。”
真是个贪得无厌的皇上。百官们听到这里。连忙表示。
“陛下,臣家中还有些银两愿全部上交国库,尽绵薄之力。”
有人带头了,其他官员纷纷表示。
“大明有尔等良臣朕胜感欣慰。”
百官们时在想不懂,皇上如今怎么跟变了个人似的,在也不是他们三句能忽悠瘸的皇上。难道脑子被雷劈好了。
见此差不多了,王承恩:“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今日大街上全是锦衣卫奔波在路上,以及维护治安的五城兵马司的衙役。整个京城那是鸡飞狗跳,有人欢喜有人愁,把一众吃瓜群众喜乐了。
由于崇祯上位之后,诛杀魏忠贤,锦衣卫在崇祯期间是过的最凄惨。如今一下子抄这么多家,一时间还忙不过来,只能抄完这家,在赶往下一家。
一直忙到晚上总算是忙完了,把所有的金银珠宝拉了回去。
骆养性:“抓紧时间统计。万岁爷那边还在等着呢。”
一个时辰后,总算是统计好了。随后拿起账本就朝宫中而去。
御书房
“万岁爷这是宗正大人催俸禄的折子。”
崇祯打开看了看。
经过两百多年,分封加封的在位亲王几十位,更别说在往下的郡王,以及他们的子嗣。加起来至少在三十万宗亲。这些人都靠着皇帝来养,一年在这上面至少要用去两百万两。
崇祯气愤到:“真是一群吸血鬼。”
其实这也不能怪宗亲,都是朱棣留下来的问题,朱棣怕后人学自己,所以就把所有藩王架空,给钱养着你们,你们无诏不能出封地,哪怕是城都不能出。而这些亲王们又没有其他娱乐项目,所以只能不停的造人。就这样大明两百多年,朱家子孙发展到三十万。三百年也就十万天,也就是说朱家一年有三个新生儿出生,这要是放在后世,都能上光荣之家,还担心什么生育率下降。妥妥的生育主力军。
正在崇祯发脾气的时候,骆养性来到了御书房。
“参见万岁爷。这是今日抄家所得账目,请万岁爷过目。”
“念。”
王承恩接过账本:“周延儒一共抄出黄金五万两,白银六十万两。珠宝首饰折算白银十万两。”
崇祯倒吸一口凉气。
“王光弘家抄出黄金一万两,(则算十万两白银,大明张居正变法后实行银本位)白银五十万两,珠宝首饰折算白银八万两。李广义抄出白银十五万两,珠宝首饰折算白银八万两,张震家抄出白银四十万两,珠宝首饰折算白银十五万两,王永元家抄出白银八万两,珠宝首饰折算五万两。赵德家抄出白银五万两,书法名画两百册。价格没统计。”
这些书法名画价格都不稳定。反正就是很值钱。
崇祯心想看样子这位工部尚书是个文学爱好者。
“黄植兴白银十五万两。珠宝首饰折算白银四万两,王晨露家抄出白银三十万两,王关忠家抄出白银十万两,敖东家抄出白银二十二万两,加上之前的八十一万两,合计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四百五十六钱。”
听到最终的数字,崇祯就一个想法,终于有钱了。不过又一想,跟李自成的两千多万相比,这才哪到哪。
“朕之前答应过你,抄家之后拨百分之十五作为你们锦衣卫经费。这样吧锦衣卫留下八十万两,剩下的都运到内库,大伴做好交接。接下来锦衣卫主要有三件事情,第一派出密探朕要知道建奴一举一动。第二全力配合杨嗣昌的战略,给我全力寻找张献忠李自成本部所在。第三去山西收集晋商的叛国证据。另外此次抄家具体金额保密,对外就说一百五十万两。”
“遵命。”
“是。”
锦衣卫接任务从不问为什么,皇上说什么就是什么,皇上说晋商叛国,那就是叛国。
骆养性领命后就退出了御书房。
崇祯问道:“大伴,国丈那边可有什么动作。”
“回禀万岁爷,国丈今日下午上交了白银十二万两。”
“真是不到棺材不落泪。”崇祯说到。
随后想了想,先不着急,现在有钱了,到时候在一起收拾。
王承恩:“万岁爷,宗正那边已经催了好多次了。”
“先不管他,大明从今往后不养闲人。”
然后又说到:“传旨,召大明所有亲王,郡王等皇室宗亲,每系派出三位代表三月后中秋之夜朕主持家宴,宴请诸位叔伯兄弟姐妹们。”
当天晚上百官们又涌入北镇抚司。锦衣卫们看着大臣如此送钱。心里慷慨到;还是万岁爷厉害。
最后一合计又多了八十万两。
银子连夜运往宫中。
看着成堆的白银。崇祯心里一下子有了底气。
“万岁爷,一共四百一十八万两。”
“怎么多出了八十万两。”
王承恩:“多出的是百官们连夜捐献出的。”
“原来如此。另外拿出五万拨给内务府,三万两给皇后,其他嫔妃两万两。这些年大家过的挺不容易。留下一百五十万两。”
“是。”
第二天早朝。
户部尚书:“陛下臣又是启奏。”
“准。”
“陛下按照惯例抄家所得银两应该归于国库。如今大明正值用钱之际。”
好家伙这是要钱来了。还好他早有准备。
“爱卿说的不错。昨日抄家所得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登记纳入国库。”
满朝文武一阵无语。怎么可能才这么点。但是他们也不敢质疑。说多了不就是变相承认他们贪的多。说少了户部吃个哑巴亏。没办法户部只能认栽
“多谢陛下。”
崇祯随后又说到:“拿出三十万两补发百官俸禄,六十万两作为辽饷,四十万两给杨嗣昌,另外户部筹集多少剿寇军饷。”
户部尚书一阵无语,怎么发过来问自己要钱。
“回陛下,户部目前筹集银两一百万,粮食五十万旦已经交付杨部堂。”
“很好。”
解决这件事后,户部尚书回到了队列。
这时候首辅说到:“陛下,朝廷空缺的官职,很多事情运转不开,还请补充人员。”
“这件事内阁拟草名单。”
“是。”
然后又说到:“孔贞运负责查清革职官员的名下所有店铺田产。店铺售卖后所有银两冲入国库,田产登记造册,不许任何人私自售卖,暂归皇庄管理。”
“遵命。”
“史可法等人还有多久到京。”
“启禀陛下,史可法,孙传庭,陈新甲五日后抵京,卢象升需要一月。”
“朕知道了。”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众臣们又回到了各自的岗位,
崇祯也在御书房趁着懒腰,筋骨。
“传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