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梦楼走后,少艾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整日里心事重重的,而且她开始执着于研习琴棋书画和女红,原本在张府的时候,张夫人就一直教授少艾这些东西,但是少艾并不满足于此。
当她得知了李梦楼的真实身份之后,她觉得现在的自己完全配不上李梦楼,这种差距不光来自身份,更多的是慕瑶身上所有的是少艾身上所没有的,这也是为什么李梦楼对自己的妹妹如此情有独钟。
少艾知道自己的妹妹在之前几年的时间里是多么的努力,当慕瑶离开家之后,她曾经去过慕瑶居住的小屋,那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和乐器,她能感受到慕瑶这几年是如何度过的。但那时的自己并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而现在,慕瑶已经贵为公主,而且德才兼备,琴棋书画又是样样精通。不管从什么地方比,少艾都与慕瑶无法相提并论。而自己能够被外人称赞的除了容貌之外再无其他。这也是因为世人并未见过慕瑶真容,如果世人见过慕瑶真容,恐怕世间再无女子可以出其右。
少艾开始努力的学习,想让自己有朝一日可以与妹妹比肩,而她更想有朝一日可以伴在李梦楼左右,这才是她心中所想。
少艾无时无刻不在用功,慕瑶也只能嘱咐如月好好的照顾,慕瑶拜托素素有空的时候多来七柳斋教教少艾学问,琴棋书画,让杜三娘没事儿的时候教教少艾女红。现下少艾身边有最好的老师,她又是天资聪颖,进步可谓是神速。
慕瑶每天除了把自己关在房中瞎捣鼓之外,多了一份差事,那就是教教少艾武功。不过每次教授少艾功夫的时候,唐宁和霓凰总是喜欢缠着她问东问西的,慕瑶便让如兰先教教少艾太极功法。自己则又跑出去躲清闲去了。
秋天的景色总是让人伤感,慕瑶坐在清水河边欣赏着对面忙忙碌碌的烟火气,他感慨时光如梭,十五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般转瞬即逝,少艾也慢慢的变得成熟,而自己也不知不觉在这个世界待了十五年了。
正当慕瑶伤感时,一鹤发童颜的老者走到她的身边说道:“时光荏苒,岁月蹉跎,留不住的只是昨日黄花。”
慕瑶侧脸看了看老者,她认出来眼前的人正是多年前把少艾带走的老头林芝洞。不过他现在的容貌好像有了很大的改变,原本布满皱纹的脸现在变得无比细腻光滑,当日的沧桑老者,现在却是一副白发少年模样。
慕瑶第一次见林芝洞的时候就知道这老头有点东西,现在看来确实如此,恐怕在这个世界,林芝洞才算是神一般的存在了。
慕瑶转过头看向远方说到:“你这是练成长生不老之术了?”
林芝洞笑着说道:“长生只是奢望,容貌也不过皮囊,姑娘何必执着于此?”
慕瑶笑着说道:“我倒是不贪念长生,只是这人世间的贪念各有不同,我也不知道我该贪些什么,不如老头你告诉我,我应该贪些什么?”
林芝洞沉默片刻说道:“姑娘小小年纪,荣华富贵,才智武功都已经是人上人,你不想要的追着你,你想要的远离你,既然无所得又何必强求?”
慕瑶不知说什么好,这林芝洞说话过于深奥,她都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她想要什么,而林芝洞这模棱两可你怎么理解都行的话,让慕瑶甚是恼火。
慕瑶没好气的说道:“废话就别说了,你要是真的知道我要什么,就说出来!”
林芝洞笑了一声走掉了,留下慕瑶独自一人在原处。
岁月在不经意间便已经走过了三个冬夏,慕瑶和少艾已经是十八岁的大姑娘了,在慕瑶的七柳斋住着,少艾的身材也发育的越发曼妙,慕瑶,少艾一母同胞,此时二人站在一起,单看身姿气质已经难以分辨。
三年间少艾一刻不停的学习来提升自己,如果不论武功,此时的少艾足以和慕瑶比肩。可就是武功这一项,不论如兰如何教,少艾都是一窍不通。练习武功时她那笨手笨脚的样子,着实让众人费解。
三年时间北楚的朝堂也是变了天,自从太子在与南陈一战中败北,让皇帝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火铳队一夜覆灭,皇帝便对太子失望透顶,只是碍于太子和皇后身后的家族势力并未立刻追究,但三年的时间里,皇帝无时无刻不在想方设法的削弱太子势力。而在这三年里,被提拔最多的恐怕要数慕瑶手中的人脉,三年时间里,张敬城升任吏部侍郎,官居二品,公孙无敌封为礼部尚书,官居一品。罗冲,火铳队被袭时,带领十几人反击的他也因为当时的功劳被封为北楚的先锋将军。林氏一族虽然身为商贾,依旧有很多氏族宗亲进入朝堂为官。
慕瑶虽然位高权重,但是整日里依旧是一副懒懒散散,不谙世事的样子,这一点却很让皇帝着急。而慕瑶手底下的这些人,在朝中也基本都是纯臣。皇帝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是心里还是有些不开心,毕竟自己有意偏袒并栽培慕瑶的势力而慕瑶给他的感觉总是不够真实。
或者皇帝并不知道,这些所谓的权利和富贵并非慕瑶所求,在她的眼里这些就显得没那么重要。而慕瑶至今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或许只是再次作为“人”重新体会一把这种感觉罢了。
淑贵妃也因为慕瑶的原因颇得皇帝宠幸,十二皇子柏青更是让皇帝深爱有家,尤其是他整日里与虎为伴,那种毫无恐惧的模样让皇帝动了恻隐之心,他对十二皇子的宠爱更甚。
虽然这三年里后宫之中也多有皇子公主诞生,但却没有一个能得到皇帝如此喜爱的,而且皇帝对十二皇子的包容程度可谓是其他皇子都无法比拟的。
这日皇帝在御花园中散步,远远的便看见柏青依偎在虎身旁晒着太阳打盹,皇帝兴致勃勃的走到十二皇子柏青面前,老虎察觉到有人来睁开了眼睛,见是皇帝之后又闭上了眼睛,柏青正睡得香完全没有察觉到有人来。
皇帝轻轻的坐在地上靠在柏青旁边,看着这个还只有五岁的孩子却一脸帝王之气,这也让皇帝想到了自己小的时候,只不过,柏青这帝王之气恐怕要比自己的更胜。老虎整日跟在柏青身边,很少有其他皇子和公主敢来找他玩,柏青整日里像个山大王一样骑着老虎在御花园里到处撒欢,累了就跟现在一样依偎在老虎身边睡觉。就连淑妃娘娘的话他有时候都不听。
然而就是这个么个不听话还淘气的孩子却深得皇帝喜爱。
柏青睡饱了,睁开惺忪睡眼伸了个懒腰,他恍惚间看到皇帝躺在自己身边,随口喊了一句:“父皇……”
稚子之声却宏亮有力,皇帝看着柏青说道:“柏青睡醒了?”
柏青站起身来点点头,皇帝跟着站了起来给他拍去身上的泥巴。皇帝笑着说道:“柏青到了该读书的年纪了,不能整日如此胡闹。”
柏青倔强的歪着头说道:“不!我要学慕瑶姐姐那样,学习武功成为一代大侠!”
皇帝听后笑着说道:“既然你要学你慕瑶姐姐,为何只学她一面?你慕瑶姐姐的文采至今依旧无人超越。”
柏青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说道:“不!我就要成为一代大侠!我要慕瑶姐姐教我武功!”
皇帝无奈,只能下旨让慕瑶进宫一趟,想着让慕瑶能够劝一劝柏青读书。
柏青见到慕瑶之后便兴冲冲的对慕瑶撒娇道:“慕瑶姐姐,我想跟您学武功,成为一代大侠!”
慕瑶无奈的看着柏青说道:“你想成为怎样的大侠?”
柏青高兴的说道:“当然是和姐姐一样!”
慕瑶说道:“我的诗你会背几首?”
柏青低头不语,慕瑶说道:“想要跟我一样,要先做学问再习武功。”
柏青听说要读书,拗劲儿又上来了,歪着头说道:“我不!我就要学武功,我不要学识字!”
慕瑶好言相劝,柏青吃了秤砣铁了心的只学武功,就连淑妃在一旁劝导都无济于事。慕瑶看到这样的小孩儿就来气,不听大人的话!
柏青像小狼狗一样在淑妃的怀里打滚耍浑,慕瑶直接拎起来就是个大嘴巴,这一巴掌把在场的所有人都给吓傻了,宫人赶紧跪地不敢出声,就连淑贵妃都愣了好一阵子才反应过来,淑妃是柏青生母,自然心痛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却不敢在慕瑶面前维护,毕竟柏青真的是太淘气了。
而挨了一巴掌的柏青却一滴眼泪都没掉,他愣愣的看着慕瑶问道:“姐姐为何打我?”
慕瑶冷冷的说道:“不听话不该打吗?”
柏青显然是怕慕瑶的,慕瑶说他不听话,他便赶紧跪在地上给慕瑶磕头,说道:“小子惹姐姐生气了,还请姐姐原谅小子。”
慕瑶站起身来说道:“从明天开始进朝晖堂做学问,要是成绩不合格,谁敢教你武功我就打残谁!”
说完慕瑶便走了,柏青在原地跪着一动都不敢动。五岁的孩子,一句话都没说便回到自己的房间,拿起书本有模有样的看了起来。淑妃心痛的躲在门后看着柏青,眼泪都下来了,她本想上前安慰,却被柏青关在门外。
第二天柏青便自己一个人进朝晖堂读书去了。要不是皇帝来查其他皇子公主的功课都不知道柏青已经进朝晖堂了,皇帝看到柏青非常意外,他没想到慕瑶的效率这么高,仅仅一次便让柏青乖乖的到朝晖堂读书,要知道,自己和淑妃可是费了好大的劲儿都没能说动他。
皇帝欣喜不已,但当看到柏青脸上的巴掌印的时候,生气的问道:“这是谁打的!这么大胆!”
柏青打掉皇帝的手说道:“父皇!是儿臣的错,与他人无关!儿臣今后一定好好读书!”
柏青好像变了性一样,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有模有样的读书。
皇帝退出朝晖堂问程海,“谁打的!这么大胆子敢打皇子!”
程海支支吾吾不敢说话。程海的表现让皇帝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皇帝轻笑了一声,原本阴沉的脸又变成了笑脸,“这孩子,也就慕瑶能制服他!”
柏青进朝晖堂读书,皇帝来朝晖堂的次数也变得勤了很多。柏青天资聪颖学什么都是一学就会,而且能够牢记于心,这让他没几天便超过了其他的皇子公主,皇帝见此,只能给他另外找个老师,单独教授柏青学问。
只不过这朝晖堂里的老师过于迂腐,而柏青的思维过于聪颖跳脱,朝晖堂的老师们很难教授更多的东西,皇帝便让吏部着手再招老师进朝晖堂。
给柏青选了几个老师,但是柏青那些古怪的问题着实让这些人摸不着头脑,纷纷请辞。皇帝一筹莫展,柏青不读书时头痛,现在他读书了更头痛。皇帝没有办法便找来慕瑶,慕瑶倒是给皇帝推荐了个人,南怀仁。
皇帝从未听说过南怀仁的名字,怕是并不出彩的文人罢了,不过慕瑶却对他赞赏有加,此人一定有过人之处。皇帝便将南怀仁召进宫中教授柏青。
南怀仁此时尚在九京,接到圣旨的时候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传旨太监说是慕瑶推荐自己进朝晖堂给皇子当老师,他这才回过神来是怎么一回事儿。
南怀仁奉旨入宫,此时的他意气风发,自己的满腹才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而教授柏青学问对于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南怀仁可不是坐在屋里做学问的迂腐书生,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柏青的问题对于他来说都是小儿科。而且南怀仁喜欢在教授学问的时候将一些自己游历的趣闻,这也让柏青对除了慕瑶姐姐之外的另外一个人敬佩有加。当柏青得知南怀仁正是慕瑶姐姐引荐的时候,更是对南怀仁尊敬不已。
皇帝也跟在柏青的旁边听了几场南怀仁的课,皇帝感慨如此人才竟然沉寂这么多年而不能被发现实属可惜。南怀仁告诉皇帝,北楚的科举有弊端,很容易造成北楚人才的流失。皇帝把南怀仁这句话听进去了,他下决心要改革科举制度。
朝堂之上,皇帝将自己想要改革科举制度的想法说了出来,却遭到一众老臣的反对,皇帝知道他们为何反对,科举制度的改革会导致这些人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这件事情非同小可。
皇帝一筹莫展之际,张敬城走到殿前说道:“启奏陛下,臣认为改革科举之前,应先改革吏治。”
皇帝问道:“如何改革吏治?”
张敬城说道:“改革吏治首先要做的便是取消属官制度,各级官员的认命都应该由朝廷钦点,而不是一级一级的向下辖制。”
张敬城此言一出,整个朝堂瞬间沸腾。皇帝对张敬城的看法非常的认同,但是他却并未在朝堂上面表现出来,而是大声斥责道:“胡说八道!退下!”
皇帝的雷霆一怒,让整个朝堂鸦雀无声。张敬城失望的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皇帝对张敬城说道:“依你的意思,就连认命个驿员都需要寡人钦点,你是想累死寡人吗?”
张敬城还想说什么,皇帝直接生气的挥手退朝。
然而刚走出皇宫不久,张敬城就被早已经等在城门外的一个小太监重新叫回宫中。
皇帝对张敬城说道:“朝堂之上,有些话寡人不便说,如果是你,你想如何改革吏治?”
张敬城说道:“回禀陛下,取消属官制乃是吏治改革第一步,以政绩来衡量现有官员的升迁。新任命官员的权利收回中央,新官员任命必须由皇帝钦点才能真正的解决目前北楚政权存在的弊端。”
皇帝听闻觉得张敬城说的非常有但是真正执行起来恐怕困难重重,就单单取消属官制度这一项,就很难完成。皇帝让张敬城将吏治改革的详细方案整理好交给自己。张敬城领旨离去。
其实对于吏治改革张敬城早就已经胸有成竹,只是时机未到再好的方案也没有任何价值,可现在今时不同往日,皇帝想要削藩的决心恐怕已经与日俱增了。毕竟皇帝年事已高,现在着手给下一任清扫障碍是皇帝必做的事情。
张敬城连夜整理奏本想要尽早将方案提交给皇帝,可此时已经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张敬城了。
公孙无敌身在中枢多年,知道张敬城今天白天在朝堂之上说的话的严重性,他便将这件事情告知了慕瑶。慕瑶猜到张敬城这话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慕瑶让罗冲在张府周围布下暗哨,有任何可疑的人,追查到底之后格杀勿论,罗冲领命去办。
慕瑶对公孙无敌说道:“不管父亲在朝堂之上说什么,你给我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公孙无敌当然明白慕瑶这么做的目的,毕竟公孙无敌,罗冲,以及唐宁都算是慕瑶的属官,虽然已经归属朝廷调度,但终究是得益于属官制度才让他们如此顺风顺水的在朝堂之中。但是慕瑶的意思其实并不是因为这个,公孙无敌自然也能明白慕瑶让他反对张敬城其中的深意更是在保护他,怎么说张敬城也算是慕瑶手底下的人。
第二天的早朝,皇帝还是重复着昨天的话题,如何改革科举制度,但是皇帝却故意避开了吏治改革这件事情,不过还是有好事的老臣故意将话题引到吏治改革上,皇帝在明面上一直是反对吏治改革的,显然这些老臣故意重提这件事情是想把张敬城拉下水。
朝堂之上所有人的矛头都对准了张敬城,好像不把张敬城拉出来安上个什么罪名不算完,公孙无敌直接走到殿前对皇帝说道:“陛下,臣以为随意改革吏治欠妥,张大人昨日在朝堂之上所说确实是欠缺考虑,还请陛下三思。”
别人针对自己,张敬城可以不当回事儿,不过这公孙无敌忽然跳出来反对自己,张敬城倒是要考虑一下到底是何用意了。张敬城意识到这可能是慕瑶故意让公孙无敌在朝堂之上反对自己的。
公孙无敌跳出来反对张敬城,皇帝也是略有所思,他知道这背后一定是慕瑶在搞名堂。但是他现在还不知道慕瑶是打算怎么做。诸位老臣还没有反应过来,都在顺着公孙无敌的话针对张敬城。
皇帝不胜其扰,赶紧把张敬城交出来跟这次人对质,张敬城不紧不慢的走出来说道:“陛下,臣昨日彻夜不眠,也在回想昨日臣所言之事,觉得确实欠妥,请陛下恕罪!”
说罢张敬城便跪在殿上,皇帝一时不知道张敬城这么做是不是在和慕瑶打配合,但是皇帝明面上一直是在反对这件事情的,所以他也不便明说,只是斥责了张敬城没有风骨便草草了事。
诸位老臣也都因为得了便宜而在洋洋自得,谁知道第二天,公孙无敌便提交了一份官员任命的名录给皇帝。
早朝时,公孙无敌当着列位臣公的面,将慕瑶想要任命的属官名单呈给了皇帝。皇帝看到名单差点从榻上掉下来。
皇帝转念一想,这恐怕是慕瑶的计谋,但是时至今日皇帝却也不知道慕瑶到底想要干什么。
皇帝将名录递给程海,让他当朝宣读。程海接过名录开始一一宣读,“封林伯甫户部三品侍郎,林玉成户部五品员外郎,封唐青枫兵部五品待召,唐三笑兵部五品待召,封南怀仁从一品太傅,封老……老铁匠工部一品侍郎,封程前刑部五品书记官。封李忠书刑部三品侍郎,封林北业礼部三品协律郎。封唐宁兵部二品侍郎。”
程海越念越小声,殿中早已经炸开了锅,老臣们都在请命阻止皇帝册封,看到这些人的表现,皇帝似乎明白了慕瑶想要干什么。
皇帝大手一挥,说道:“恩准!明日由吏部照准册封!”
说罢皇帝便快速离开,根本不给老臣们反驳的余地,下朝之后,反对册封慕瑶属官的老臣们便都到养居殿找皇帝。皇帝召集他们进殿。
一见面,老臣便纷纷说道:“陛下,这长乐公主已经是左丞相了,如果按照名录册封属官,恐怕……”
皇帝说道:“左相有权利册封比自己官阶低的属官,有何不妥?”
老臣们被皇帝一句话给堵了回来,此时太子也出现在了养居殿前,虽然太子因为三年前的事情被禁足了一段时间,但因为皇帝还不能处置他便又把他给放了出来,这些年太子在朝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有增无减,很多老臣也开始以太子马首是瞻。
太子到养居殿的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阻止皇帝册封慕瑶的属官。老臣们见有主心骨了,纷纷跟在太子的后面又进了养居殿。
皇帝看是太子来了,便问到:“何事?”
太子说道:“父皇,左相如此做派,您真的就能容忍?”
皇帝站起身来说道:“瑶儿册封属官,你也认为不妥?”
太子说道:“父皇,册封属官儿臣没有意见,可这一下子册封了这么多,是不是有结党营私的嫌疑?”
皇帝不紧不慢的说道:“有吗?”
太子说道:“父皇难道没有注意到吗?左相册封的属官已经遍布朝廷三省六部,怎么不让人惊心,就连太傅之位也是左相的人!”
皇帝一边无意的翻书一边说道:“南怀仁才智通达,配得上太傅之尊,有何不可?”
太子还想说些什么,程海刻意的说话打断了太子,“陛下,该用午膳了。”
太子只能领着大臣退下。老臣们都在商议,“这左相可以册封属官,那我们也可以!”,“对我们也拟一份名单呈与陛下,让陛下册封!”
……
皇帝册封的旨意很快便下到长乐公主府,慕瑶所有的属官也都尽数册封。然而就在慕瑶的属官册封完第二天,老臣们还没来得及将自己册封的名单呈送上去,朝堂上公孙无敌再次提议撤销册封属官的制度。此话一出,朝堂上再次炸了锅。此时张敬城也跳出来,将已经拟好的改制策略呈送到皇帝面前。
张敬城说道:“启奏陛下,臣思来想去这册封属官之事还是应该取消,否则对江山社稷无益,臣连夜拟好奏表呈送陛下,请陛下预览。”
公孙无敌和张敬城一前一后,根本没给老臣们任何的机会,就连太子都没能插进去话。
皇帝接过公孙无敌和张敬城的奏章,看了两眼,对着公孙无敌和张敬城说道:“简直是荒唐,左相前脚将属官都一一册封,后脚你们就上书取消册封制度你们是把这朝堂当成尔等的戏台子了吗?简直放肆!”
皇帝龙颜大怒,张敬城和公孙无敌赶紧跪在地上,张敬城说道:“启禀陛下,这册封属官之事,确实乃是吏治毒瘤不可不除啊。昨日左相册封属官,其属官几乎遍布三省六部,左相现在可谓是一手遮天,陛下,还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废除属官册封制度。”
诸位老臣此时哑口无言,他们现在是支持废除不是,不支持废除也不是,骑虎难下左右为难。
皇帝眼见时机成熟,便对着这帮老臣说道:“列位臣公可有异议?”
在场众臣赶紧附议废除属官制度,而带头的全是慕瑶底下的属官。一群老臣眼见如此,不敢再提册封之事,赶紧跟在后面附议废除属官册封制度。
慕瑶这一招釜底抽薪用的可谓是出神入化,完全没有给这帮老臣任何机会,不过废除之事虽然已经定下了,但真正实施起来的难度的阻力依旧不小,不过皇帝做了个非常聪明的事情,那便是将慕瑶册封的这部分属官继续留任,并未革职。这些人此时就像是钉子一样钉在了三省六部之中,让反对皇帝执行这项国策的老臣都不敢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