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广告

并且徐恒生还打出了两则广告。

一则是面向商家店铺个人的客户广告这类,谁家有买房买房或者出售求购,或者商铺促销等等,都可以登在报纸上,价格优惠。

另一侧,便是面向报纸内容稿件方面。

凡是有心得体会或者感想闻记,也都可以投稿,以每字折算银钱,一旦录用,稿酬极优。

这第二期报纸一发出去,便引起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刚进长安城,但未被录用的人欣喜。

如果真如报纸所说,每个字都算钱。

一天写一篇百来字的文字怎么说也不止十文八文了吧。

这可是壮劳动累两三天,才能赚到的活!

有了这样的钱,就算不那么艰辛打工,也能体面面的在长安城生活下去了。

这些识字的人心里盘算着,那些向来嗅觉灵敏的商贾,更是早都盘算好了。

前两天西市那边的情况,大家又不是不知道。

这广告效果多好,平时大家经营铺子,促销啊减价啥的,也不是没有。

可就是因为没有足够让全长安知道的渠道,差了点意思。

如今有这报纸!

嘿!那生意,都能想象得到火爆程度了!

于是,这些动心的人,便纷纷想者接下来的行动了。

徐恒生这边,也在忙。

忙着设置报馆。

如今报纸已算是正式运转起来。

可不能没有办公地,到时别人投稿又要去哪找。

好在之前徐恒生买的地皮够大。

无论是食肆那边,还是宁氏客舍那边亦或是印刷厂这。

都还有不少空余。

反正都在城南这安乐坊里,随便徐恒生怎么放都行。

找来找去,最终徐恒生便在印刷作坊的后门一带,清出一间小院,用做京城日报的报社本部。

房也有了,报纸也齐备了,就只剩下人才了。

因此,待到第三期报纸发售时,徐恒生便又添加了一则招聘广告。

凡是有致力于文字,喜爱分享的人,都欢迎来应聘京城日报的撰写文章职位。

只要想想,每天自己手写出去的文,能让整个长安城,甚至外地的人,外国的人看到,这是何等的荣耀。

所以当第三期报纸刚一出售,应聘的人,都差点把报馆大门给挤歪。

凡是对仕途有点追求的人,寻思一番都一致认为。

与其天天自己行诗,把自己写的诗求爷爷告奶奶的请大佬品评,来博得名声,好能在将来的科考里留下好印象。

哪有这报纸直接!

要知道,报纸每一个豆腐块文章下面,可都黑纸白字写了人名的!

这每天看报纸的哪怕就几千几万,日久用不了两个月,怕是整个长安城都能眼熟了!

这种既能赚名声还能赚钱的活。

谁不干?

因此,徐恒生很快就挑选了满意的人。

除此之外,徐恒生还打出了订阅招募广告以及报童招募的。

报童不用说,以前电视上常常能见到。

毕竟小孩子雇佣起来也便宜,而且卖报也不是啥技术活。

这长安城有的是需要赚钱想找工作的孩子。

至于那订阅招募。

总有些讲究人家商户,是习惯送上门,安安稳稳坐在家里喝茶看报,而非走在大街上看报的。

这第四期报纸如期发出后。

正如徐恒生所料。

便有些人家带着小孩子,甚至有些如同陆活那样十来岁就闯荡惯了孩子,自己找上门了。

徐恒生对于这些小孩子,采用的办法也很简单,采用累进考核制。

一开始,每个人只能领少少一定分量报纸,待全部售完,并能如实将银钱交付,便再一点点增加所能售卖的数量以及赚得报纸的抽成。

但,若是有人占了钱,那便从此进入黑名单,再也不会录用。

不过,这只是徐恒生做的预期准备而已。

毕竟在古代,人是很注意名声的,重视名誉的前提下,只要是稍微注意点的人家,那可是绝不会让孩子做出这等事。

总而言之。

届时,长安城便能听到徐恒生在民国电视剧才能见到的,十来岁小孩子边跑边喊着的卖报声了。

但,招募报童的事顺利,可是在订阅事宜上,倒是出乎徐恒生意料。

几乎没人愿意订阅。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目前只是第四期发售。

虽说先期效果不错,可这毕竟是个新鲜事。

但凡能舍得花钱订阅的,当然都是些古板老派的。

求稳自然就反应迟缓。

徐恒生不着急。

只要自家东西好,迟早都会有人来买的。

如此,报馆的生意便算是走上正轨了。

每天清晨,印刷作坊的工人将昨晚送到的报纸稿件印刷完毕后,便会送到报馆。

在报馆院里等待的报童,便在报馆人员的安排下,接过份数不等的报纸,再跑到各自负责的坊区。

“卖报卖报!今日王家面馆促销活动,吃一碗送一碗咯!”

“卖报卖报!某坊区夜现偷衣贼,专投女子内衣,经官府查得,已有最新线索!”

“给我来一份!”

“也给我来一份。”

“一文钱一份,这是您的报纸。”

诸如此类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长安百姓的日常生活,便逐渐的,开始慢慢习惯着每天有报纸读的日子了。

大老爷们每天最喜欢看的,就是市井杂情以及关于官府动态的消息。

女人们,则是对各店铺商家的广告更感兴趣,张家酱油铺便宜,李家米面铺又在清去年的陈粮。

这都是能让勤俭过日子百姓觉得最实用的消息。

偶尔还能看到有一些捡漏谁家置换不要的东西那更是再好不过。

至于青年少年学子,则更喜欢看一些激辩当下文坛最流行风尚的文章,以及连载的小说。

总之,一张正反两面的报纸,可以说是老少皆宜。

大家各有各的喜爱版块。

每天报纸的销量,都能稳定在两三万份。

着实让人羡慕。

有人羡慕,自然就有人心眼想找麻烦事的。

没过几天,徐恒生就听说,有人跑到京兆尹那里,告状这京城日报,扰乱民心,混淆视听,给百姓添乱,着实要不得,必须得取缔的言论。

徐恒生听着就觉得好笑。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我在古代当大厨
加入书架
字体
A-
A+
夜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