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火炕。

而且,冬天即将来临,煤炭也要进入大量消耗阶段。

不仅仅是食肆火锅。

届时城外养殖工厂的取暖,还有食肆、夜校、客舍、印刷作坊以及家里,都是煤炭消耗的大头。

但,这煤炭产自长安城外,拉车运货要一天多才能送到。

每日里这样大量拉货往返,路途耗费等问题,不是长久之计。

但徐恒生又不想用木炭。

烧炭户用木头烧制成炭,再拿出来售卖,是大梁朝普通的百姓最常见的方法。

煤炭这东西百姓不认。

可若是用木炭,对徐恒生来说,消耗更大,这可不行...

长安也就是后世的陕西西安,这里可是有将近半年的取暖期...

天天靠烧木炭煤炭可怎么好...

灵机一动的徐恒生,瞬间就想到另一件事物!

“火炕和壁炉这东西我怎么给忘了。”

这东西去年他还在村家里建过的。

如今天气渐渐寒冷,正好可以铺设火炕。

火炕出头接着灶台,做饭烧柴的功夫,就能把炕烧暖。

到时候不用煤炭,随便找点柴火整个屋里就能暖和起来。

这才是真正省钱省事的办法。

徐恒生想到之后,便立刻开始行动。

烧砖这种事就不必说,凡是农家出身的人,家里烧砖的砖模都是齐备的。

毕竟普通农家都是土房,漏了坏了也都是要自己上手修,甚至重新起一间。

摔砖当然都会。

不过这人手,徐恒生一时半会还凑不出。

工厂那些人是不可能调来用了,现在正是养殖屠宰最忙碌时候。

要不是晚上没电灯照片,工厂都恨不得要日夜两班倒了。

安乐坊的作坊那边更不行,现在供应起全国的竹纸使用量,每日工作量非常大。

徐恒生想了一大圈,最后终于想到食品加工点。

听说他们最近就已在做出发的准备工作。

罐头也都已经做好,大概等装车完毕,就能出发了。

他们来的这一趟,先是跳蚤再是天花,一再耽误延误,才弄到这时候。

当徐恒生来到加工点时,果然就见到院内外的许多板车上,已经堆着很高的的货了。

还未装好的板车旁,则有三五个人正在忙碌的搬运,并且还有人在负责捆绑货物。

其余的人,则在一旁闲聊等待。

这些人见到徐恒生过来,也都很熟悉的打着招呼。

这几个月来,人人都认得年轻有为的徐县尉。

和众人打过招呼之后,徐恒生便直接把自己的来意说明。

他要雇佣大家摔砖做活计,每天每人能有五文钱赚。

众人一听,全都心动的涌到徐恒生面前。

那些还在装货还未完成的人,就只有看看的份。

而那些早就完事,只等出发的行脚商们。

对他们来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不如跟着徐恒生干活赚钱,听说也就三四天时间,挺合适。

于是,将近六七十人的铺火炕队伍,便开始忙碌起来了。

徐恒生将人手分为两队,一队专门从城外某处挖适合造房的红泥。

那红泥黏性大,长安及周围百姓修房建房,都取材自这里。

另一队则按顺序,开始从工厂起手,铺火炕。

这修火炕其实也不难,徐恒生在电脑系统里查得了方法。

按照步骤一步步来就行了。

不过,对徐恒生来说很简单平常的事,对那些做活的人来说,却是惊为天人。

“这叫火炕?造好以后真能烧火做个饭...就能把炕弄暖?屋子弄暖?”

有多人不敢信。

然而那些屋子里已经做好,还未干透的火炕,一看也确实就如形容那样。

“等俺回了老家,俺也要给家里弄个,这可比花钱买炭要好多了!”

有人摸摸火炕,感慨道。

“俺都已经把做法记住了,回家肯定就能照样弄出来。”

又有一人开口,他的话立刻就引起大家的共鸣。

“俺也是、俺也是。”

人多干活就快。

两天半的功夫,工厂里大大小小的房间,便全都垒好火炕。

不仅每间鸡屋,就连必要的工作间以及工人宿舍,也都起了火炕。

将工厂的大部头忙完。

徐恒生便领着大家,又去了印刷作坊、自己家里。

花了一天时间,便全都完成。

不过,有件事说来也很有意思。

在长安城里修火炕时,也有些好奇的人主动凑过来看,看徐恒生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这东西真能让屋子里暖和?连炭都不用烧?”

围着听的人,就没有不心动的。

“可...可还招人么!我不要工钱都行!我也想学这做火炕!”

当即就有些壮青年,主动向徐恒生提着要求。

因为三天已过,陆陆续续那些需要运送罐头的岭南山东行脚商,已经要出发了。

人手逐渐减少,徐恒生便也都同意了。

目前就剩下二娘食肆和客舍夜校那边的火炕没铺。

就算人手减少,也没啥要紧。

在队伍里的人,熟手时不时指点着新手。

新手又很快变成老手。

等到第四天之后,整个队伍的成分占比,便几乎没剩下几个行脚商。

全都是本地人了。

其实也不全是本地人。

正常在长安城生活的人,是有稳妥的工作的。

而现在。

在队里做活的,其实都是那些从别处过来长安,领到了暂住证之后,到处打零工的人。

今年夏天时,徐恒生曾向陛下提出过关于允许人口流动干活的事。

这些人都是受益者。

他们在外面辛苦赚钱,按时把积攒的钱存进银行,再让远处的家人取用,真的是太方便了。

有些人也都听说过徐恒生的名字,心里也对他感激。

所以干活不要钱,自然也是些许感激意思在里头。

当然,并不是人人都干活不要钱。

有些人见自己已是熟练手,便也找到徐恒生,想向他提出工钱要求。

毕竟这一天天干下来还不赚钱,就算包吃也是不够的。

对于这一小部分人,徐恒生也不说什么。

只是跟他们结清工钱之后,就客气的请他们去别人家干活吧。

待到客舍夜校和食肆全部建好时。

整个队伍五十来号人,竟就没有一个要领工钱的。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我在古代当大厨
加入书架
字体
A-
A+
夜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