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熟门熟路

“众卿不必客气,此物味美。现与大家一同品尝。”

女皇便拿起竹签子来吃。

众大臣不敢不吃。

但硬着头皮吃下几口,所有人全都转变态度。

吃得停不下来还在互相抢拿。

这让在现场指导烧制蝗虫筵的徐恒生,觉得目标效果达到。

全民吃货开发大成就,圆满达成!

“陛下,昨天您说的关于流民安置问题,我也想到一个办法,正好可借助抓蝗虫之事,一起来办。”

蝗虫筵后。

徐恒生正在宫里与陛下细说后续的治理蝗虫办法。

“你说。若办法可行,朕可全力支持你。”

女皇陛下对今天的筵席效果很满意。

“今天您与百官的表率已作,很快下面百姓就会知道。但这还不够。”

“我还打算以三文钱一斤的价格收购,鼓励百姓捉来或卖或吃。”

徐恒生说出自己的计划。

收来的蚂蚱,安排人售卖,再买。

看到有利可图。

自然会有人效仿。

只要百姓起了吃蝗虫的风气。

便算是真正解决蝗灾问题。

“解决蝗虫这是其一。”徐恒生说道。

“其二,我想在长安城外,建一处类似皇庄那样的农庄。挖塘建房,成规模的养点鸡鸭鹅。解决流民灾民乱移的问题。”

“我现在是长安县尉,可以长安县名义进行试点。等到规模成熟,还可推广分点。”

这就是徐恒生的打算。

女皇陛下仔细的听完徐恒生的陈述。又问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后。

并没有想太久,就答应了徐恒生这个说法。

“徐恒生,但有些话,朕要你先知晓。”

女皇在徐恒生具体做事的层面,并不多管,让徐恒生自己放开手脚去做。

但也提出了两点,第一个就是钱财。

女皇陛下会发个通告给徐恒生,象征性的给徐恒生一点点钱财。

剩下的,就需要徐恒生自己来想办法维持运转。

毕竟这不是官府救济,不可能投大量钱财在此。

更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人知道这个通告。

其实算是给了徐恒生一个办公的依仗有据可凭而已。

其二,就是不可强迫百姓,若用暴力手段,便称不上帮助百姓,反而是强迫百姓,更非女皇本意。

对这两点,徐恒生自然是应允。

不用陛下提醒,他也会照做。

从宫里出来后,徐恒生就开始行动起来了。

关于陛下宴请百官吃蝗虫的事,百姓们一下子就知道了。

徐恒生乘着这个谈论的热度,派人乔装打扮,走街串巷喊着收蝗虫。

收回来的蝗虫,徐恒生又让人担着货担烤来卖给百姓吃。

当然,最开始买吃的人,自然也是徐恒生安排的。

反正他手下差役多。

冒充什么都行。

效果当然也很理想。

百姓见蝗虫能卖钱。

自然就全都去城外抓蝗虫了。

不仅长安城外,连远在洛阳等地的百姓,听说之后,也在抓蝗虫。

发展到后来,几乎凡是有蝗虫泛滥的地区,都有人在抓。

并且随着抓蝗虫的人多起来,买着吃的人也越来越多。

刚开始吃的少,图新鲜。

但后来,凡是尝过味道的,便都一发不可收拾起来。

一条完整的蚂蚱产业链,从抓、到售卖、到买来吃,就不用徐恒生引导。

民间自然就形成了。

听到外出探查情况的差役们回来汇报说,流民因着这蚂蚱事件。

竟然日子都有渐渐往好了过的迹象了!

徐恒生很有成就感。

蝗虫的事,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蝗虫毕竟是季节性灾害,持续时间不长。

并且只要在八月产卵期之前将其全部灭掉,以后就不用担心。

处理完蝗虫事件。

徐恒生便开始忙着长安城外的农庄建设和选址的事了。

理想的地点,除了地势平坦,地理位置四通八达能方便通往各地之外。

徐恒生最看重的,还是有水源。

挖个大坑也不是不可以,但远没有天然沟渠河湖好。

根据长安城外流经的几条沟渠走向。

徐恒生便在长安城十里之外,选定了一处地。

这里距离长安城也近,步行只要一小时左右,就能到达长安,非常方便。

虽说现在徐恒生只是建一个养鸡场,附带一个屠宰场。

但也还需要留有足够的空间,将来或许还会有养猪场等各种畜类。

旁边一条三米多宽的河流。

徐恒生也预留出一片大塘的徐围。

将来挖成养鱼塘,正好可以就地引流。

挑好地点,剩下的,就是人和钱的问题了。

人,当然就是那些流民。

只要发一个包吃包住还给工钱的招工通告。

人肯定就会蜂拥积聚过来。

至于钱财,徐恒生算过一笔账。

除去一开始基建还有买鸡之类的花费。

只要第一批第二批养的鸡出栏。

徐恒生就能开始盈利。

再说他最近刚从胡人那边收获了一大堆的金银财宝,少说几万两天降之财。

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因此,徐恒生便让差役们将招工通告流通各地,进行招人。

徐恒生的条件写的很详细。

每天三餐,每天一文钱工钱,也有类似官员们的休沐时间。

在大梁朝,普通人吃饭,就只吃早晚两顿的习惯下。

徐恒生这个招工规定,着实让人心动。

刚放出不到两天。

就已是不停有人打听着来到这里了。

徐恒生手下的差役们,这个时候全都过来帮忙了。

不仅是公务需要,他们帮忙每天也有额外的工钱拿,这样的好事,大家都乐不得。

因为是创厂初期。

一切都从零开始,这些人来到的第一件事,便是从建造厂房和建造住处开始。

住处暂且可以用泥土房解决,但厂房,徐恒生肯定要是要用水泥的。

好在之前建印刷厂时候,买石膏之类都是熟门熟路,倒也不用费心。

每天来养殖场应聘的流民,徐恒生也都让人按照男女年龄体格来分类发放木牌,编入小队作业。

有负责挖土的有负责运货的建造的等等。

十来天下来,一座占地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厂房便建造好了。

地面是铺得很平的水泥地。

里面则是一长溜的笼子,摆放着食槽。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熟门熟路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