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赞叹不已

行吧,看起来这一波人,应该是另外坊区的。

徐恒生也明白,只要认得字,排版这种事,就是按照书的顺序,往下排就行了,其实也没啥技术含量。

细心花点时间,就能完全做好。

“行吧,你们领了牌子就可以开始做了。我们会派人随机抽查,如果每版的错字率一百超过五个,那今天的工钱就没了,你们记住了么?”

徐恒生还是有点不放心,再三嘱咐道。

“放心吧,你这传单上都写着了,我们都清楚。”

这些半大孩子催促着徐恒生赶紧给他们牌子要开始干活。

待做到从个2点半到4点半,邻近五点也就是酉初时候,他们便急急忙忙的吃完炊饼喝完肉汤归家去了。

一天下来,徐恒生清点了今日成果。

两百一十本书排版完成,并已刷墨拓页完成。

至于为何是两百一十本,也只是因为秘书省只给了徐恒生这么多书。

这些书,所需抄录数量最多,每本都要抄录在十份以上。

即便如此,也都已完成。

剩下的最后一步,只需要把这些书页带回秘书省,让他们在检验过目的同时,按顺序重新组成一本书,便算是一套完整流程。

算算今天的工钱和吃食成本,以及元大儒答应自己的每本工钱。

算下来,这一天徐恒生赚了四两银子,也就是四贯钱四千文,不算多,但倒也符合徐恒生的盈利预计了。

当第二天,徐恒生把这些书页待会秘书省时,所有人都捧着印刷字迹清晰,字体大小都一致的书页赞叹不已。

元大儒更是把徐恒生拉到一旁,语重心长告诉徐恒生,他此举,已是足够记载入史册了。

“不敢当不敢当,我其实只是做了点微小的贡献,其实这也不难想,刻字的印章小一点,字少点,就可以了。”

徐恒生不是谦虚,这活字印刷本来就不是自己发明的,只是他图方便,拿来用的。

“你这心性,老夫很中意,等忙完这段日子,你抽个时间上我家,我收你当弟子。”

元大儒心情特别好,一直在拍徐恒生肩膀,觉得这徐恒生心态如此好,是个可塑之才。

!

徐恒生记得听人说过,元大儒近两年开始,便不打算收徒了,而今却...

“哈哈,说起来,你可能是老夫收的最后一个弟子了,成为关门弟子之后,你也要努力向学,不可学某些名人弟子那般...虚名浮利。”

元大儒学问深广,为人也低调务实,看不上那些只会嘴上空谈的人,也是自然。

“谢谢老师,弟子明白。”

徐恒生自然是感激的。

在这古代行事,背靠的背景越强,名声越大,外出行事就自带增益效果。

他不想成为宋青书那号嚣张跋扈之人。

但也同样要有足够的底气,不必太多废话,就能压制宋青书之流。

“此事你暂且不必声扬,待过几日,你随便带点东西去我府上,走了过场,弄个拜师礼,便就完事。”

元大儒与徐恒生说完这些,便继续就印刷厂的事,与徐恒生谈论着印刷进度之事。

目前,印刷厂的进度完全不用担心,一个月时间左右,便能将整个秘书省需要重新抄录之书全部完成。

这样的速度,在以前,是元大儒都不敢想的。

“只要老师您能越早将补录好的书拿到印刷作坊,这任务完成的时间,便也能提前。”

眼下看来,唯一制约完成速度的,就只是这人工校勘补缺遗漏方面。

“好,等到修书完成之日,老夫定会上奏禀告朝廷你的功劳!”

元大儒抚掌大笑道。

接下来的日子,徐恒生几乎就不用操什么心了。

每天作坊造出纸张,按量售卖给秘书省。

同时再从秘书省拿到每日的印刷图书清册和纸张,回到印刷作坊印刷。

那些兼职的读书郎,也因为每日做工,练得熟能生巧,速度是一日比一日快。

都已经能做到当日送来的书,当日清完工作量了。

王维那一套书,也早就完成,只是没交。留着等待两月之后截止日再交。

徐恒生这边事情已经不忙了,闲暇之余,他便开始琢磨起扫盲夜校的事。

大梁朝入了夜有宵禁,长安六条贯通一百零八坊区的大街,每晚还会有武侯(片警)巡逻。

每个坊的坊门,在敲完六百多下关门鼓之后,就会关闭。

这样一个不能随便走动的夜晚,办夜校大概是不会有人来上学。

况且还是个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代。

这要怎么办。

而且徐恒生开办的这免费教人识字的夜校,面向的群体,也都是那些没钱读书的贫寒百姓。

穷人孩子早当家,十二三岁年纪,就已经是家里大半个劳力了,就像陆活那样,已是要开始分担家里的生存压力。

辛苦一天下来,谁还会有精力来读这夜校。

徐恒生作为现代人,就算是有心要帮,也是有巨大的时代限制挡在面前。

当然,真要想雇劳力,每天几文工钱,自然会有大把人来应聘。

但就不是主观能动性,选不出真心想学习的人。

要那么多连左右都不分的文盲,做事效率可想而已。

学懂了字的人,无论下达命令还是做事,真的比文盲要好用的多了。

徐恒生想把作坊开大,这人才储备问题,自然是要提前备好的。

不过,夜校的事还没想好,徐恒生这边便又新得了两个消息。

第一件,便是徐恒生在安益县农场种下的土豆,历经长途跋涉,终于送到长安城徐家了。

运来的商队,是安益村李铁蛋他们托人花高价运来的。

土豆这东西都是裹在泥里的,一看就是农作物,运货的行商人只以为是普通的农物,自然不会有偷窃的行为。

但因为路途遥远,这几辆满载马车的土豆,就花了五十两之多。

这些多钱,一个人肯定是拿不出,这些都是整个安益村大家伙为了给徐恒生送土豆凑起来的。

因为他们记得很清楚,徐恒生嘱咐过大家,一定要好好收获这些土豆,将来会有大用处。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赞叹不已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