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万花筒

“我买两个!最粗的那两个万花筒!”

“别挤别挤,这是我的,我已经付过钱了。”

“诶诶你别光看不买啊我们还等着看呢!”

名为万花筒的新奇玩意,惹的爱新鲜的长安人你争我抢。

“阿兄,他们争的就是我们手里这个么?他们都那么大了,还看啊。”

年纪最小的五郎手里握着一个青竹万花筒。

“好东西可不分年龄。”

虽说看他们那么大个人抢着玩万花筒是挺有意思的。

再说他也希望长安人手一个,那可就赚发了。

待到夜里归来第二天清早,徐恒生还在床上睡懒觉呢,王维陆活竟然就主动找来了。

并把徐恒生从被窝里捞了出来。

“您别睡了,起来分钱了,我们今天还想再做点,晚上拿去卖。”

徐恒生牙没刷,脸没洗,看看哗啦啦像小山一样堆积在桌上的铜钱,有点反应不过来。

这是赚钱赚上瘾了还是怎么的?

“昨晚的我们每人都赚了好几两,这钱赚得太容易了!我们还想继续。”

王维陆活平日在作坊作工,一天也就能赚得六七文钱,当然心动。

徐恒生见他们干劲十足,便把万花筒原料给了他们,让他们自行制作,能做多少能卖多少,便由着他们自己。

反正是五五分成,他们卖的越多,徐恒生赚的就越多。

不过徐恒生还是告诫王维,他已从陛下那里得知,过万正月,二月初一,便要进行制举考试,由当今圣人亲自面试考核。

一旦考中,便不需等待,即可立刻做官,这样难得的机会,可不能因赚钱而耽误前程。

“放心吧。这才三天,不耽误。”

王维示意徐恒生放心,随后边和陆活拿着做万花筒的材料,继续回作坊去了。

接下来的两天,这小小的万花筒俨然就成了长安城里最时兴的新玩具。

不管是百姓或者当官家里,谁要是连个万花筒都没见过,那可是要让人笑话落伍了的。

三天下来,盘算一下账,除掉成本和分成,徐恒生发现自己赚了三十两之多。

在这个一文钱能买五斗米(29公斤)的时代,着实不算少。

待到上元节过完,年就算是过完,百姓就又开始着忙碌的生活。

徐恒生在家中自然是准备着制举事宜。

虽说他也知道陛下肯定是要录用自己,但在他看来,大概也是要和别人一样当堂考取。

所以该看该准备的书,还是要看的。

在备书备考这段时间,徐恒生也在加大青竹的购买。

他这安乐坊尽管靠着清明渠,芦草什么的也有,唯独没有竹子。

虽说买竹子其实也不费多少钱,但徐恒生打算,等自己的造的竹纸售卖稳定,规模再扩大些之后,

就打算在城外买个山或之类的地方,大量种竹子。

但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让徐恒生哭笑不得的事。

正月十五上元灯节刚过没两天,就有人给徐恒生传了话,是女皇陛下的话。

她在宫里,不知怎的,竟然也知道万花筒的事,估计是经过一番探查,便又找到徐恒生头上。

所以便私下口谕问徐恒生,为何连宫内都没有的东西,总是在宫外先一步流传?何况已赏赐了金鱼袋,望思之。

徐恒生一看就笑了。

思之,这有什么可思之的。

肯定是陛下不高兴了。

她这言下之意,就是说老花眼眼镜万花筒之类,在民间都已经大火起来的新鲜物,都是徐恒生弄出来的。

竟然不想着先给陛下一份,要好好反思。

徐恒生还能说什么,那下次再弄点啥,先给陛下一份就是了呗。

这陛下都那么大年纪了,竟然也要玩万花筒,这...这可...呃。

算了她是陛下,徐恒生也不敢说什么。

日子过的很快,转眼,正月过去。

二月初一,便到了制举的当日。

制举一般来说,都是以皇帝陛下的亲自面试的名义,进行考核。

但大多多情况下,其实就是由吏部进行考试选拔,主要考的也都是策文。

因此这种行为又成为吏部铨试。

或者也可以叫关试。

这在唐诗或者唐人笔记中,也是常常提到的。

大梁朝与唐朝相差无几。

因此在这科举当官,也如出一辙。

类似王维这样,经礼部试考到进士明经的,只能叫做出身。

就是已经取得做官的资格,但还不能入仕当官。

必须要经过吏部这考试,合格之后分配官职,便叫释褐。

今日这七百名已被录取的人,便都等在皇城的吏部南院内,等候考核开始。

吏部南院与礼部贡院挨着。

这些人故地重游,自然心生感慨。

徐恒生却一点都不感慨。

此时他正坐在女皇陛下身旁,喝茶。

“徐恒生,今日若不考你,外面众人难免有话说。”

女皇陛下挥手让吏部的几名官员进来。

“我朝制科种类有八十六种,例如贤良方正、博通坟典详明政术等等。但都不足为奇。”

“今日我想另辟一种,让你日试万言或日试百篇科,你随手写些文章诗篇便可。开始吧。”

徐恒生心道这陛下怎么不按路数走?

之前跟她见面时候,那可是说好了随便就过了!

怎么临到考试这回了,竟然加大了难度...

怕不是因为万花筒这事生气了吧..

这个念头刚浮出,就被徐恒生否决了。

不会吧,陛下都六十多了,这听着就挺幼稚的事。

跟自己同龄的景鸾公主,怕是都做不出这幼稚事吧?

不过心里想归想,徐恒生还是得考啊。

这安排好的宰相路,还等着他走呢。

徐恒生叹了口气。

默默打开电脑系统,上网查了一些不太有名的诗赋,就开始念了。

徐恒生对抄背古人大家的诗赋这件事,其实很谨慎。

诗赋并不是简单的背几首就行的。

无论作诗作赋,里面的用典押韵切韵,徐恒生真的不懂。

就算他把唐诗三百首全抄一个遍搏了个诗名。

但只要稍微一深入交谈,徐恒生肯定就会暴露什么都不懂的真实水平。

既然如此,徐恒生便直接在网络上找了些不出名的诗赋,直接就说。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万花筒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