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快马加鞭

不过,就在这不断赶路的路途中,徐恒生也发现,其实这一条路倒还算好走。

首先从凉州到长安,是有修官道的。再加上一路上也都有驿站,安全问题倒也不用太担心。

而且越靠近长安方向,路上的商贩行人都越来越多。

徐恒生真要想顾个赶马车的,倒也不难。

因此,在离开凉州城的第十天,雇的镖局人离开之后,徐恒生就在驿站旁边观察琢磨了一会,就琢磨出了个办法。

首先是换马车。

徐恒生原本的小马车,是只能做下三到四个人的小型车

人一坐下,连行李都没地方放。

所以才不得不带着两辆马车上路。

然而在这远离偏远地区的繁华地,各种小中大型马车都有。

而且,尤其是这种远离州县的驿站。

在驿站周围,都有周围百姓自发形成的集市。

里面不仅有旅行所必须的吃食售卖,连大牲口,衣服等等也都有卖的。

徐恒生观察了一会,便找到一处类似车马行的地方,把自己两个马车换了一个大马车。

另外又添了五两银子。

原来那个不到两平方米面积的小马车,突然就换足有三四平方米的大马车,就宽敞多了。

而且一辆马车由两匹马拉着,速度也能快上不少。

徐恒生又在集市买了些米面肉食,便再次赶着马车上路了。

尽管还是早上出发赶路,临近傍晚就找驿站或客舍休息。

但行进速度却比之前速度要快多了。

十多天后,徐恒生他们还在官道道上赶路,就看到前方地平线上,逐渐显现出一座城池。

长安城到了。

不止徐恒生,就连沿途的一些行人,也因为看到这一幕而神情振奋,快马加鞭着。

徐恒生一边叮嘱马车里的妹妹弟弟们小心别跌落马车,一边仔细打量着远处的城池。

在大梁朝生活了一年,他对京城长安,多少也有些了解。

总而言之,无论是根据人说还是自己从书上看来。

这长安城的布局,和历史上的唐朝的长安,相差无几。

也就是说,徐恒生从电脑系统里找来的那些唐代的长安城地图,肯定是能对得上的。

不管怎么说,了解的越多,起码徐恒生想达成自己的目标,就要容易些。

他可是记得太平公主景鸾顶着那张面无表情的脸,让自己自裁的场面。

他们的马车随着长长的进城队伍,正缓缓的靠着着长安城门。

在新奇之余,徐恒生却留意到,在他们排着队伍的旁边。

有一些运着满满当当货物的马车,不用排队就轻松的进了城。

为啥这些马车可以格外优待?

徐恒生思索之时,便听到旁边马车上有人议论道,

“啧...这些运盐的,可真够好的,连队都不用排呐。”

“要是连盐都跟我们一样排队,怕不是现在两百文的盐价就要升到五百文了,你吃是不吃?”

“唉,那还是让他们赶紧别排队了。”

闹哄哄的环境下,这两人的声音很快就被嘈杂的声音覆盖了。

徐恒生皱了皱眉。

走进长安城那深深的城洞门。

当阳光再次照射在马车上时,徐恒生一行人,便正式踏入了长安城。

然而,不同于首次来长安身边人的兴奋激动。

徐恒生却难免有点失望。

这首都长安,街道确实宽。

可这都是土路啊。

这和乡下农村没啥区别。

只是除了皇宫建在这,城市也比别的面积大而已。

道路两边有成列的槐树,还有土夯的泥坊墙,墙下倒是有个泥沟。

徐恒生想起以前某本书里看过的描述长安城的内容。

一到大雨天,土路就泥泞不堪,连官员上朝都得取消...

唯有宰相府到皇宫这一段路,路面铺了沙子,而被人称作沙堤而已。

徐恒生琢磨着,看来自己需要建的工厂,又多了一个。

水泥加工厂,把这长安改成水泥路面,应该对自己升官有帮助吧?

但不管怎么谋划将来。

眼下徐恒生现在最紧要的事,是要赶紧找住处安顿下来。

好在此时距离正午还有不少空余时间。

徐恒生架着马车,直接就沿着朱雀大街,朝正北方向的皇城直接奔过去。

大梁朝各部门工作的地方,就在这皇城内。

徐恒生这次同时领受的两个职位。

其中一个光禄寺,便是在这皇城内了。

但当徐恒生交出任命文书之后,听过详细解释之后,徐恒生才明白,光禄寺下面,其实还细分了四个分支署。

自己进的大官署,只是负责祭品宫膳或者大的节日筵席和外邦蕃使之类。

并不负责皇帝陛下的日常饮食。

只有内宫六局之一的尚食局才是皇帝陛下自己的小厨房。

呃,原本徐恒生还以为他要进宫天天忙着给陛下做饭吃。

现在看来,倒是省了每天去皇帝陛下住的兴庆宫。

或许这其中有些误会,但徐恒生却也乐不得。

首先他在大官署内并没有实质官职,充其量也就是个兼职打杂的人。

而且这大官署暂时对自己没啥特别要求。

只是让徐恒生每天中午时候,过来一趟。

跑一趟又不用具体干啥,每月还能拿到十几两的俸银。

徐恒生觉得,这可能就是公主给自己的一份补贴也说不定。

长安城身为国都,物价肯定高。

就算徐恒生之前卖皮货积攒了五千多两银子。

在这个皇亲国戚高管云集的地方,肯定也是不够看的。

能有补贴那可再好不过。

办完手续,领了身份令牌。

徐恒生离开皇城便朝旁边的务本坊过去。

与皇城面对面的几个坊区,务本坊就是其中一个。

国子监太学四门学,便都集中在这务本坊。

徐恒生赶车进了务本坊,很顺利的就办理了自己的入学手续。

在最后,负责登记入学的郎官问徐恒生,是住在学校还是外住时。

徐恒生略做沉思,便选择了外住。

自己毕竟还有弟弟妹妹。

一大家子,他可不放心。

“好,两日后,你便开始入学读书,正好新进一批,莫要迟到。还有你的书单。”

徐恒生接过那位郎官递来的书单,仔细看了一会,便妥善收好了。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快马加鞭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