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制举

来的时候急急忙忙,走的时候,倒也是很低调。

这到让徐恒生有点意外,能体恤百姓不劳民伤财,真可以算得上是好皇帝了。

最后一件事,就是公主殿下在她临出发继续去西南监军时。

给了徐恒生一封信。

信徐恒生已经看过了,挺详细的给徐恒生解释了关于四门学还有制举。

还有光禄寺的一些注意事项。

信挺厚,徐恒生大致将信过了一遍。

因为他暂时有点忙不过来,打算路上时候,再好好看。

现在,他需要准备迎接家人,做好去长安的准备。

因为陛下已经离开,徐恒生是没法再住刺史府了。

不过好在他之前卖冷饮又赚了钱,他便找了个小院落,短租了几天,打算继续卖冷饮。

之前给他的硝石,他还有好多没用完。

现在正是热的时候,还能继续赚点钱。

白天门口热热闹闹。

到了晚上,徐恒生备好第二天需要的材料之后。

便关上门,一边用系统查找了资料,一边仔细看公主写给自己的信。

之前徐恒生就了解过。

大梁朝和唐朝,在很多方面都差不多。

因此,这大梁朝的京师学。

就是很耳熟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以及律算书学了。

以徐恒生的身份,国子学太学自然是进不去的。

虽说四门学是庶民子弟能进,但要没有女皇陛下,徐恒生肯定也是进不去的。

当然,通过女皇陛下后门进学校这件事,徐恒生自然是不会透露的了。

进了四门学,其实也就是为了能制举。

说到制举。

这是和科举不太一样的一种考试。

大梁朝的科举,无非就是通过州县初试,既乡贡。

或者是太学这类学校保送的学生,

在京城参加的考试,既所谓常试。

现在耳熟能详的进士科、明经明法明书算等,每三年一次,就是常试。

但制举,则是不定期,属于皇帝灵机一动,或者拍拍大腿,拍拍脑门,想开考就开考的。

不过说起来挺随意。

其实也是有需要才开的。

比如突然发生打仗、或者突然灾害或者病疫,需要招收专门人才。

这就是制举。

除了同样耳熟能详的博学宏词科、还有知谋将帅科、王霸科拔萃科、疾恶科等等不下百种的科目。

徐恒生利用电脑查询时候,才知在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张问张九龄,就是没通过科举。

直接是制举录用。

尤其是宰相张问。

他通过的是材堪经邦科。

是帝国最高级的人才,才能考核通过的。

若说普通人通过科举考成了进士。

但几百名进士都未必能有一两个人,能通过材堪经邦或者博学宏词。

听着倒是很棒。

但徐恒生确是愁眉苦脸。

据公主殿下非常含蓄的透露。

当今女皇,也就是她的母后,有意也要让徐恒生从这两个科目里挑一个来殿试策问的。

说实在话,徐恒生感觉很头大。

他的古文水平,充其量,也就是能把繁体字给看下来的程度。

至于别的,他连四书五经都没得翻过。

让他和那些考过进士明经之类科目的人...同台回答各种经国安邦的问题...

应该...能靠他这超越几千年不止的见识,赢过别人吧?

徐恒生在电脑系统里查过几篇状元文之后,倒是收了看不起古人的心思。

算了,干着急也没用。

走一步看一步吧。

五天之后,李铁蛋安全的将二娘他们带到徐恒生面前。

久别重逢,和家里几个小孩子团聚,徐恒生难得的高兴起来。

“大朗,这次过来,按你的要求,将最后留下的这些土豆,都带过来了。还有地里那些,只能等今秋收获之后,再给你运了。”

“嗯,到时候我家地里的那些,就劳烦你帮忙收了,至于农场里的,到时收获之后,给我留一些做种,剩下的你们也可以卖给别人。”

这土豆,徐恒生还打算留着将来推广。

可不能疏忽。

农场里已经没啥人了,那么多土豆,徐恒生肯定是顾不过来,不如给李铁蛋他们。

“大朗你放心吧,还有剩下的那点皮货制品,我们这次也带来了。”

李铁蛋指着满满当当的载货马车说道。

“我没法等皮货全部卖掉了,着急赶路,这些皮货就麻烦你帮我卖吧,卖得的钱,七三分成,就当是给你们的辛苦钱了。”

徐恒生在凉州城耽搁的有点久了。

他必须要赶快出发才行。

“大朗谢谢你!多亏有你,我们这些人,才能过上这以前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大朗听说你要去读书了,俺寻思你考个状元啥的,肯定不难!我们都期待呢”

李铁蛋从徐恒生的书信里得知了,他是要去京城读书的。

“谢谢你们。我会的。”

徐恒生和李铁蛋告别后,便安顿了弟弟妹妹,让他们好好休息,好第二天出发。

好在家里也没啥值得带出来的东西,所以轻车简从,也也轻巧。

然而,再怎么轻巧。

徐恒生一家毕竟五口人,一辆马车肯定是坐不下的。

但是从凉州城到长安路程太远,根本没有车夫愿意去。

徐恒生又不能让妹妹弟弟赶马车。

想来想去,徐恒生便去了趟镖局,想问问人,有没有护送服务。

“出一趟镖倒是可以,但去京城是没有的。我们只能做短途护送,不超过半个月,接下来的路,那还得您自己想办法。”

怎么办,那也只能这么办了。

徐恒生既不认识什么商队,更没有什么家丁家仆。

这出趟远门,实在不方便。

哪怕有火车都好啊。

徐恒生叹了口气。

也只能先出发走着了。

走在路上,徐恒生才真正体会到古代出行不易。

什么水泥路不存在的。

有条像样的宽阔土路,就很不错了。

有些地方的土路,甚至地面都不平整,稍不留神,就容易陷进凹坑里,然后就要人下了马车,推出坑再继续上路。

至于吃,更是艰难。

辛亏徐恒生有文书,可以住驿站。

但走了这五六天,也才路过了两个驿站,剩下的,就只能投宿路边野旅舍了。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我在古代当大厨
加入书架
字体
A-
A+
夜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