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11章

揭秘药价虚高黑幕继续紧盯怪病发展

{萧遥}

吴铭记者在广南省调查采访怪病的那个礼拜,越州市卫生局曾姓副局长语出惊人:“我走遍全世界,看病最不难是华国,看病最不贵是华国!”此话一出,立马遭到华国各界人士暴风骤雨般地抨击,口诛笔伐一片。

为什么曾副局长一句话,会掀起舆论波澜?只因为,他口无遮拦之言戳到了华国平民百姓的痛处,站着说话不腰疼。

实际上,包括医疗在内的三大基本福利,近年来成了老百姓心头上压着的“新三座大山”,苦不堪言。新三座大山,是社会对当下华国医疗、教育和住房三大基本福利负荷的形象化白描。这些福利沉疴,早已成了老百姓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当前,“看病贵、看病难”现象已经成为华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看医生成了挺让人头疼的麻烦事。首先,有没有钱看病。数年前,华国卫生部做过一项调查显示,华国约近半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居民应住院而不住院。其次,去哪里看病?社区医院还是大医院?二甲还是三甲医院?除了费用的要素,服务等级、治疗效果等都得有所考虑。再次,医疗费用问题。看一次病至少几十块,甚至上千元;住院费用,从几千到不封顶。于是,“看病恐惧症”在许多农村里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时间屡见不鲜。

就上述的民生痼疾,燕清大学知名教授秦棐一针见血刺破了盛世的华丽面纱。石破天惊,渔阳鼙动。吴铭记者上学时,一个冬夜听过秦老师在一教阶梯教室的讲座。记忆犹新,他不用话麦,声音洪亮。多年过去,他还记得秦棐教授的这句断论,醍醐灌顶惊醒梦中人。闻之,我心泫然,世上苍夷,民间疾苦。

其中,“看病贵、看病难”尤其容易引来人们怨声载道。实际上,华国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造成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现象的成因,不外乎: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少,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医疗资源分布失衡,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差。医疗卫生筹资机制改革滞后,多数老百姓自费就医。国家政策调整,增加病人的医疗负担。政府把医疗机构推向市场,财政拨款越来越少。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太小。医疗机构转向成市场住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究其原因,人们往往容易想到华国政府对医疗行业的财政支出严重不足。有一年底,财政部副部长王国岸介绍,上一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比重为5.9%,本年度预算安排10071亿元,比上一年执行数增长10.5%。

如此低的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国际排名靠后。况且,微少的卫生财政投入却绝大多数花费到遭人民群众极其诟病的高干病房。从而,华国人民免不了抱怨看病贵、看病难。

高干病房,是华国历史遗留下来的特色产物。为闯过枪林弹雨里而出力建政的老干部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曾经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革故鼎新已经数十年,在战场上流血的老干部为数不多。对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干部继续保留特殊的高干病房厚遇,则是对平民百姓看病不公的特权问题。当下,高干病房已经成了阻挡华国医改的拦路虎,这颗“恶性肿瘤”必须彻底切除。

随着华国老龄化程度加快,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快速攀升。可是,高干病房是占用了过多的医疗资源,在有限的政府资金投入里霸占太多的医疗经费开支,畸形挤占了老百姓看病需要的政府资金。在华国每个省城,都设有高干病房。有一年,东北一个省会大医院干部病房的豪华程度堪比八星级酒店,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设有省级、副省级、厅级及离休保健床位257张,耗资4.8亿。参考之,华国屁民能享有多少政府卫生投入?

高干病房在华国,不仅建设费用不菲,用起来更加是天价。

曾经,有网友爆料,其同事之父是离休老干部,在高干ICU住了接近四年,进ICU时只能眼珠转动。他不能与家人交流,家人也不需要经常去看,缘于医院把病人的所有事情都管起来了,并随时通报家人。据老干部家属说,高干病房ICU费用一天接近10000元,四年下来费用1000万以上。就算巨贾富豪,承担如此昂贵的医疗费用亦艰难吧?

早先,华国媒体宣扬过一位优秀护士的先进事迹。一位老干部浑身插满管子,躺了1000天病房,这位护士无微不至地照顾,直到他的所有器官衰竭为止。算算,这个老干部花费了多少医疗公费?天文数字公费,逃不掉。

参考媒体报道了高干病房的建设费和使用费,华国屁民就能明白能享用多少政府卫生投入经费?自然而然,看病贵问题诞生。

比起看病难,看病贵实际上在华国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这触及到一个显性的医疗话题:药价虚高!人们百思不得其解,药价为什么异乎寻常的高昂?药价虚高的成因错综复杂,除了财政投入不足之余,不可否认,一部分药厂和医药代表的不当行为,在其间推波助澜,带来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出于对药品营销的公开公正的慷慨呼唤,吴铭记者独家采访了一些专业的药品销售人员及经理们如吴广(化名)等人,揭秘华国药价虚高黑幕之一角。

又一个周四下午,《京西信报》深度新闻部例会。在线开完会,吴铭记者掏出手机,预约采访。按按照王晟主任提供的号码,他拨打广南省一个医药销售公司总经理吴广。“你好,吴广总经理!我是《京西信报》记者吴铭,经王晟主任介绍,约你见个面,采访有关药价虚高的内幕。今晚如何?具体的时间、地点由你决定,怎么样?”

“你好,吴记者!非常高兴与你见面。晚上九点半,你来我办公室详谈可好?”

“没问题。你说下贵公司的具体地址,我记着。”

“你的PP号多少?我加你。为了防止你听错,我发短信给你。”

吴铭记者想,吴广总经理人还没见到,已感受到他的心细。两人互相加了PP,吴广不一会儿就发来了公司地址短信。

晚上,吴铭消灭掉前天撰写怪病深度稿剩下的干粮,权当晚餐简单搞定。接着,他上网搜索有关医药代表曝光药价问题的资料,没有发现有关报道。看来本次采访又是独家新闻,主任不错嘛。

晚上九点,吴铭记者打的二十五分钟到了吴广的公司楼下。他的公司位于越州市玉江新城写字楼,寸土寸金的商业旺地。夜里,大厦几乎不见人影。搭电梯直达18层,吴铭按铃进门。坐在大堂沙发的吴广闻声,开门请进。他带吴铭记者前往公司茶室,泡茶面访。

“吴记者,蛮快。我昨天才告诉你们主任王晟,你今晚就来采访。”

“吴总,你怎么认识我们主任?”

两人落座,对坐在茶几的两边,寒暄起来。“我瞧《京西信报》的深度报道够威水,在全国都有影响力。一个朋友在首都做媒体,认识你们主任。刚好,我有个医药行业的料需要曝光,所以就找到他爆个料啦。”

“广南省和越州市报社发达,你怎么不找本地媒体呢?”

“我不认识里面的人,而你们报社我凑巧能找到人,因此就联络贵报社啦。我以为,王晟主任要做,也会安排一周后才做。没想到他今日就派你采访,佩服!”

吴铭记者,丑话说在前头:“吴广总经理,我正式采访会录音,所以你必须保证说的话千真万确,没有任何假话。”

“明白。既然我主动爆料,就实话实说。”

“吴总,咱们开始采访。请你详细披露,你所掌握的药价虚高的黑幕。”

“药价虚高的黑幕芜杂,形形色色。我先讲第一种:药商中标价严重超标。”

吴铭记者做好一个聆听者的角色,耐心听吴广总经理道出一种隐秘。后者冲好茶,先给吴铭斟上一杯,然而自己来一杯。吴铭品了一口,迅即皱眉、面露尴尬:好苦,不同于其它茶,禁不住问,“吴总,这是什么茶,咋这么难喝?”

“广南省特产的茶,双从茶。初尝觉得苦涩,难喝。其实,细细品茗,很快可以感觉它的韵味,喉咙里迅速觉得一股淡淡的清甜。也就是苦后回甘,这是双从茶独有的特点。总的感官体验,主要表现为:“入口微苦,回味清甜”、“入口苦中带甜,随后苦味渐消,甜味渐长,甜的余味较苦味长”等。

“吴记者,你细细品味,能感觉到苦后回甘的滋味。”他稍稍劝着吴铭记者。可是,吴铭不敢大口饮茶,抿嘴小饮一口,勉强品味回甘的味道。

题外话不再说了,我开始讲第一种黑幕了。吴铭记者,听着对方轻言慢语,徐徐道来——

每一种药品从出厂到病人手里,需要经过漫长的流通渠道。在广南省,一种药品要想让病人买单,必须通过3道关卡:省医药采购平台、医院遴选专家组、医生。每一道关卡都险象环生,充满着药商、医药代表之间的市场竞争。本来应当是正常的竞争却暗涌潜流,混杂着一股污浊的不良手法。

两年前的1月15日,举行“广南省卫生工作会议”。副省长零少勇点名批评医药招标做得“大家都不满意”。省卫生厅厅长姚向兵立刻回答,广南力争在年内建立第三方医药电子交易平台,改变目前政府直接参与招投标的做法,以遏制回扣。卫生厅决定,三两后,广南省90%的县级公立医院要取消药品加成。

吴广端来笔记本电脑,打开图文资料,指给吴铭记看确切的证据。在广南省医药采购环节,原来,从四年前就冒出药商违规超标准中标的不法之风,助推了药价的凶猛提高。

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山阳惠德药业“注射用甲磺酸罗哌卡因”超标投标。该违规中标的黑幕,牵涉一个核心问题:以超标的价格,违规中标。

比超投标早一年公布的《广南省物价局关于药品价格实行“三控”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第二条规定是,“控制实际供货价”。条文内容是:对在我省销售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药品,实施供货(含出厂或口岸)价格网上报备制度,供货(含出厂或口岸)价格与最高零售价之间的差价率不得超过我局规定的最高流通差价率(额),且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零售价。

第三条“控制流通差价率”的第二款规定,所有医疗机构和社会零售药店的药品零售价格计算公式为:购进价格在2000元/支、瓶或盒(含2000元)以下的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实际购进价×(1+差价率)+差价额。

其中,药品流通环节最高差别差价率(额)显示,购买10元支(盒、瓶)及以下的药品,医疗机构差价率(额)是25%。

山阳惠德药业开具的“注射用甲磺酸罗哌卡因”增值税发票显示,该产品两种规格89.4mg和119.2mg的供货价格分别约为5元/支、6元/支。该厂的销售发票和随货同行单上的价格,予以佐证。

参考上述广南省物价局《通知》的相关规定,该药厂两种规格的“注射用甲磺酸罗哌卡因”的合理中标价,应该分别是:6.25元=5元×(1+25%)和7.50元=6元×(1+25%)。

但是,山阳惠德药业的这两种药品,于去年前在广南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的价格分别都超高,譬如1996年89.4mg和119.2mg与规格的中标价各是32元和39.88元。自2001年该药厂的119.2mg产品进入了广南省基药后,在当年第三方平台:广东省交易中心的中标价格,每月不同:1月份为34.4元,11月份为35.95元。

两个中标价,远远超过广南省物价局通知规定的最高价,分别是最高零售价的近6倍和5倍。然而,依据2000年6月27日广南省物价局和卫生厅联合下发的《通知》落实文件的规定,“对出厂价与交易价差异过大的,省物价局将通报采购交易机构建议取消其中标资格”。

吴广从电脑里陆续调查有关资料,显示山阳惠德药业还在华国12个省(区)投标两种规格的“注射用甲磺酸罗哌卡因”,中标价出奇的高,为26元—44.14元。对此,他越说越气,脸色通红,义愤填膺:“这家药厂严重违反了通知的规定要求,纯粹将病人当做挨宰的鱼肉!”

吴铭记者趁机提问:“吴总,你给我们《京西信报》爆料的动机莫非是不忿于害群之马的药厂鱼肉老百姓?”

“是的啦。”他愤愤不平,山阳惠德药业在药品流通的起始环节就搞乱了市场价格,造成不良竞争的乱象,又让社会公众误解大部分药厂的正常营销。它连年得逞畅行无阻,闯过广南省医药采购平台和医院遴选专家组的招标关卡的深层因素,在于该药厂和广南省卫生系统相关部门人员的不法勾兑,“水深浪急”!因而,“我要曝光这加违法乱纪的药厂,为广大老百姓看病的公共利益着想你。”

“除了公共利益,你没有其它的爆料动机?”吴铭记者追问。

吴广坦言相告:“有啊。清理掉乱投标的药商,为民除害,华国药品竞争变得良性化,国内药品销售行业便能除旧迎新。有了焕然一新的市场秩序,我们药品销售公司从中能够正常取得更大的商业利润,同时造福平民百姓看病。”(未完)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11章 揭秘药价虚高黑幕继续紧盯怪病发展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