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遥】
(接续)逝者如斯夫,汩汩流淌。明天,到了吴铭请首都圈突发记者朋友们吃火锅的日子。寒冷的冬夜,肥牛火锅暖身子。连日来,大伙儿盼望着这一顿晚餐。在此次饭罪拉起的PP群里,住在南城的哥们问吴铭,怎么选定燕清大学南门的馆子?住在京西大学附近的姐们,没等他回答就怼,这有啥奇怪的?那地方一离吴铭的住处近,二就在他读书的大学外头,一举两得。哥们,你爱来不来,我们可以多吃,大快朵颐。还去五栅栏唱K,爽!他拿奖金又换线了,咱们聚一次潇洒潇洒,你居然嫌远?对方叨叨,来,一定来,既给吴铭捧场,也为他饯行。
吴铭不想大家侃大山冒火花,赶紧打圆场。“我尽管换线了,和大家还是在首都媒体同甘共苦的哥们儿。为了心中的新闻理想,甘愿做北漂。连续一个多礼拜,我凑巧跑了一条不错的独家新闻而已,拿了奖金。那叫一个高兴,说不高兴明显装逼,所以和大家一块儿高兴高兴。“他解释说,明天我做东吃火锅,不是要哥们姐们捧场,大伙儿很久没在一起热闹热闹,这次乐呵乐呵。各位,明晚准时到,过时不候。
当晚回到住处,吴铭忽然涌起对南国丁宇的想念,很久没见。兄弟俩天南海北,但咫尺天涯。在义兄面前,吴铭是透明的,和他无话不谈。双方的喜怒哀乐,无缝沟通。
“哥,我明晚请一些好朋友吃肥牛火锅,庆贺自己之前做了一条好新闻。你,觉得小弟大手大脚吗?”
“弟,挺好的。在工作中,一般难交到好朋友,毕竟同行是对手。你从燕清大学毕业,步入社会才四年,结交了靠谱的朋友,不错。虽然说朋友多了路好走,但你交友须谨慎。偶尔就一起吃喝,加深感情啦。明天晚上,弟弟和朋友们吃好玩好。”
“餐馆,定在哪家?”
“老地方。你忘了?以前,咱俩结识不久,你冬天北上,来看正在读书的我。那次,就在南门外的那家火锅店吃饭。餐馆服务周到,食材鲜美、价格实惠,有着燕清大学和京西大学源源不断师生的客流,不愁做不好生意。”
“哪个包间?”
“上次,咱俩在越州房。明晚,大家在昌城房。”
15年后,吴铭将在昌城历经一番悲恸泪干而镂骨铭心的境遇。此乃后话,那时的他根本不能预见,也无从预想。
“几点?”
“晚八点。”
“知道了。我冲凉,拜拜。”
“再见。”
吴铭略诧异,和哥哥聊下聚餐的事儿,他怎么细问起馆子?不过,丁宇向来心思缜密,吴铭转念不奇怪了。
隆冬日暮的京西市,阴沉沉,冻得人鼻子快掉了。华国首都忒广袤辽阔,从城南往北边赶,几个钟,从而,人们难得饭一次罪。于是,吴铭很少和突发记者朋友们见面,大家往往在采访的新闻现场碰头。穿过整座首都来见你,真是交情匪浅。朋友们能到城北蓝旗路聚餐,难得、难得。
终于不用周末跑突发了,准换工作的跑道。工作四年,他一周只能轮休一天。在12人饭罪PP群,当日有5人知会吴铭,晚上轮值夜班突发班,遗憾不能赴约。他回复说,没关系,大家都是好兄弟,下次再聚。
18:30,吴铭提前赶去火锅店,恭候哥们姐们儿。走在闭着眼也不会迷糊的蓝旗路,路过首都文化地标——圣殿书苑。这家灯火通明的书店,广受华国读书人喜爱,吴铭是它的熟客之一。圣殿书苑,以人文社科类书籍享誉海内外,坐落在燕清大学之西南侧门小道和蓝旗路交叉口。他喜欢圣殿书苑,忘不了它的镇店之猫,傲娇、懒洋洋地躺在前台;特别喜爱它的思想者咖啡厅,音乐舒缓、书香氤氲、咖啡香浓,一个阅读享受的好去处。上学时,他经常单车飞出校园,去圣殿书园看书买书。穷大学生囊中羞涩,时常过去坐在地板上蹭书看,偶尔生活费宽裕时就买喜爱的书籍。
圣殿书苑的老板,既是华国的图书界传奇,亦是文化界名流。在1980年代末从法大辞职,白手起家创业,开书店谋生,一路筚路蓝缕打拼,终究打造起在华国民营书店第一品牌。他既卖书,还撰文、出书,书卷气浓。圣殿书苑每周推出一期文化名人讲座,声名远播,成为京西市的一道文化风景线。上学期间,吴铭看着圣殿书苑从京西大学东门的胡同里的小店面逐渐壮大成蓝旗路上的两层书店,心生喜乐。毕业后,吴铭每个礼拜得空,时常去万圣书苑看书购书品咖啡,修炼文化品味。一次恰巧碰到华国著名法学家贺慕槐签名售书,吴铭为此买到签名本,不亦乐乎。
走过中学名校燕清附中,走过互联网创业圣地燕清佳园,走过燕清南门......冬天的蓝旗路,依旧川流不息。不变的街景,变化的燕清学子,年年日新。走在蓝旗路,吴铭仿佛重温熟稔的大学氛围,青春勃勃。
步行十八分钟,吴铭从过街天桥右转,进到肥牛火锅店。这家餐馆,在他上大学之前就营业了,二十多年的老馆子。太多的燕清大学和京西大学学生搓一顿,少不了来这家餐厅。在两校的学子与校友的心中,这家火锅店几乎成为网红馆子,好评连连。此时大厅,食客快爆满,人声喧腾,热气腾腾,好不热闹。
轻轻推开昌城包间的门,吴铭刚踏入一只脚,惊喜叫起来——
”哥,你怎么来了?“
坐在一角的茶几旁,义兄丁宇静静品茗。他抬起头,微笑相迎:“阿铭,你想不到吧?”
立刻,吴铭跑过去,紧紧抱住起身的丁宇,“嫂子知道么?”
“我知会啦,告诉老婆来看弟弟,庆祝你发了好报道。何况,你调入深度新闻部。喜事逢双,我做兄长的哪能不来?”
“哦,难怪你昨晚询问餐馆和时间。小弟我是呆瓜,居然没想到你会北上。现在寒冬,京西冷,我真没想过你会过来,爽。” 我不是打算去广南省深入采访怪病,顺便去深海时见你么?
“弟弟,你下来采访还不知道啥时候呢。何况,我们三年没见面了,虽然在线联络,但我还是想来瞧瞧你。”
“意外,意外!”
“今晚来吃火锅的,都有谁?”
“各家媒体跑突发新闻的好朋友,7位。”
“你待几天?”
“明天飞回去。”
“这么快?”
“我专门为你庆祝,上来一趟。明天下午,要送你侄子上英语辅导课。”
“天冷,你不用过来呀。多谢哥!
“阿铭,咱俩弟兄,不必客气啦。”
吴铭坐下,先给丁宇添茶水,自个儿再斟茶。两人边侃大山,边等其他记者朋友们到来。
19点左右,七个记者朋友陆续到达,4男3女交完稿赶来。人数到齐,吴铭叫服务员上菜,本来叫麻辣锅底。丁宇考虑到女生的口味,吩咐他叫鸳鸯锅底。吴铭感到,自己不如兄长周到,脸微红发热片刻。服务员把各种菜肴、味碟和二锅头、啤酒、椰汁、可乐端上桌,肥牛、百叶、毛肚、黄喉、鸭血、鹅掌、鱼丸、猪肉丸、金针菇、娃娃菜、冻豆腐、粉条、菠菜、空心菜......大家脱掉羽绒服,上座准备开吃。
吴铭给丁宇、两个男记者和自己倒满二锅头,给另两个男记者倒满啤酒,给三个女记者倒好椰汁,此外每人一杯可乐。大家说吴铭不用太客气,大家自己斟。他回说:”哥们姐们大老远过来吃火锅,特别给我面子,我必须先给大家斟酒。”
接下来,吴铭道开场白:今夜吃火锅,一、给我发了条好新闻庆贺,大家聚餐乐爽;二、我已转线做深度新闻,全国跑,以后和大家碰面采访的机会不多,来日方长。大家举杯,纷纷祝贺吴铭:哥们,恭喜恭喜!今后,大家还是在首都媒体圈,得空继续饭罪,乐呵乐呵。
有人问,吴铭记不记得第一次跑突发新闻?
“当然记得,交通事故”。我与摄影搭档接到热线部门主任分派的热线报料,赶赴北五环现场,靠近警戒带一瞧,差点呕吐:主干道中间停着一辆泥头车,后边跟着一辆摩托车,但是摩托坐着一个男子用双脚撑着地面,但是头没了。太惨!摩托车地面一片血肉模糊,红白相混,空气散发着腥甜味。怎样酿成交通事故?两个交警正在维持交通秩序,盘问神色慌乱的泥头车司机。人行道上,围观者叽叽喳喳。摄影记者自行拍摄,我则分头行动,采访附近的商铺人员和围观群众,了解到摩托车手超速飙车所致。知悉大概情况后,我拿着笔记本与圆珠笔欲采访交警欲问询事发原因,对方挥手叫我离开。遭交警拒绝,我心烦,忍着。可是,我刚才采访围观者的时候,远远注意到有记者采访到交警,对方说了话。一个女记者笑着说:“吴铭,你吃闭门羹,并不意外,交警欺生。一旦你和他们打交道熟了,就能采访到交警。是不是?”确实!后来我跑突发新闻久了,交通事故能采访到现场交警。首次采访碰了“钉子”,我无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心想以后脸皮厚点。我对遭采访对象拒绝之事不在乎,懂得此乃锻炼记者灵活应对采访局面的必修课。
从此,吴铭记者正式出道,神经变大条,采访不再怯懦......
大家边吃边侃大山,聊各自的采访故事,说报社轶事,扯娱乐八卦。酒酣微熏时,吴铭站起来:“哥们姐们,这是我义兄丁宇,很关照我,听说我用2000块月奖请大家吃火锅、唱K,特地从深海市飞过来庆祝,我深感荣幸。我和他已经三年没见面,难得。谢谢,我特别敬哥哥一杯!”他给弟兄俩各自倒满一盅二锅头,先干为敬。丁宇跟着喝,“兄弟,你酒量有限,不必干完。你也不用介绍我,忒正式。我过来和你们聚聚,感受感受年轻记者的干劲”。
“我兄弟准备下广南省深度采访,大家如有相关材料,请多多支持他。”吴铭防止义兄不慎说漏广南省怪病线索,连忙岔开话:“哥,今晚吃火锅,不谈工作上的事。”丁宇睿智,懂得小弟准备做独家报道,“好,大家吃菜。”大家听着俩兄弟的话,听出兄弟情深,诚挚地尊敬与关切。吴铭没留意,不知是谁倡议,为吴铭丁宇好兄弟干杯!
不知不觉,大家吃肥牛火锅两个钟。吴铭本来不咋会喝酒,与义兄丁宇,以及好朋友们一起打牙祭,痛快,今儿真呀真高兴。他去买单,前台却告知有人已买单,他晓得义兄悄悄付款。
返回昌城房,吴铭说火锅吃得差不多了,喝完酒,去唱K吼一嗓。李记者举起酒盅,回应称,谢谢吴铭哥们的肥牛火锅。我们争取向你靠拢,早日转入深度报道领域,“大家,一起干!”
三名女记者觉得夜已深,不去唱K。吴铭不勉强,给她们叫了应召的士回去。于是,六个男士朝东走向五栅栏,迈进吴铭预定好的K房练歌,尽兴狂欢。
吴铭,没想到义兄是麦霸。五年结拜,两兄弟只见过两次,没唱K娱乐,况且吴铭五音不全。吴铭唱《与往事干杯》,与突发记者生生涯告别;唱《水手》,意味着新征程奋斗。唱起高中时喜欢的《花心》,他先说明自己唱不上高音,见笑。对着显示屏,唱了高潮处“春去春会来 花谢花会再开”,忽然一声男高音飙上,原来是丁宇拿着另一只麦帮唱。吴铭转过身,望向兄长,“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愿意 让梦划向你的心海”。其他记者,有的唱《干杯 朋友》、有的唱《思念》纷纷送给吴铭,吴铭表示谢意。
丁宇唱《举杯吧,朋友》献给吴铭,祝愿弟弟在深度报道之路越走越远;还唱《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祝福弟弟今后幸福平安。 吴铭感动,凝视着兄长,吟唱一曲《你的眼神》,真挚表达对丁宇的尊敬。
愈夜愈闪耀。夜未央,人欢唱。男士们先后合唱《朋友》、《光辉岁月》,在激越豪迈的音乐中结束一夜的欢乐:
K歌又是丁宇提前买单,吴铭无以感谢,来日方长。
吴铭带兄长回到合租房的住处,洗漱完毕,两人一时睡不着,闲扯。聊着聊着,绕到广南啥省怪病消息,丁宇问:“阿铭,你操作广南省怪病,继续搜索了什么材料?”
“在寻找那个怪病病患的联系方式,以防那家医院拒绝任何采访。”
“你,能弄到吗?”
“放心。广南省会有华国最发达的三大报业集团,我会从当地记者打探病患号码。”
“哥哥,感谢你飞过来,破费与我一起庆祝。”
“阿铭,你做记者才4年,赚不到多少钱。况且,传媒业除了体制内媒体不是发财的职业,从业者往往抱有我们华国稀缺的新闻理想情怀,为国为民向前冲。今晚一点花费,没所谓啦。弟弟从燕清大学毕业做市场化媒体记者,应当‘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而非进体制当肉喇叭。做记者必做调查记者,做社会和国家的瞭望塔,不当愚民的宣传工具。”(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