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尊贵的将军大人,您来了难道是您要出兵拯救我们了吗?”
扶南国的使者在得知甘宁来到客栈之后,顾不得穿好鞋子,便急匆匆地走了出来。
“范羽你看你的样子哪有一点使者的态度?”
看着一只鞋丢在远处的扶南国使者范羽皱着眉头说道。
“尊贵的将军,在知道您的到来之后,我实在太过激动了。”
范羽顺着甘宁的目光看了过去,才发现自己一只脚上的鞋子已经被丢在了后面,于是他急匆匆地将那只鞋子捡起来穿好。
“我家大人让我率领大军帮你们攻打林邑国。”
“尊贵的将军林邑国只是一个小小国家罢了,我们最大的敌人应该是明堂国。”
听到曹叡,只是让甘宁出兵去攻打林邑国,范羽当即皱着眉头说道。
“我接到的命令就是这样,难道怎么帮你们,你们还要挑?”
甘宁看着范羽居然敢提出要求,当即不耐烦的问道。
“我尊贵的将军没有,您愿意帮助我们,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们能够帮我们击败明堂国,那就更好了。”
范羽生怕甘宁反悔,不愿意出兵,当即表示歉意。
“范先生,实话告诉您吧,我家主公准备出兵两路,之所以让我去攻打林邑国,便是因为我率领的水师可以沿海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你们的领土之内。”
“原来是这样,是我误会大人了,我在这里表示歉意。”
范羽在听到甘宁的描述之后,当即对着甘宁深深地鞠了个躬。
“好了,不要说那么多了,请范先生尽快收拾收拾,与我一道前往林邑国。”
甘宁说着交代完毕之后,便离开了客栈,范羽见甘宁离开,之后急忙命令手下的夫人带着一封信件,先顺海而下,将甘宁出兵的消息告诉范挥。
“大人,那我什么时候行动?”
在甘宁走后没多久,一旁的虞杰当即上前问道。
“你先带着三千人,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扶南国,进入扶南国的第一时间,便派出斥候告诉扶南国,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
“大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虞杰不太明白,曹叡之前明明说过要给扶南国,希望从而让他尽最大的努力抵抗,可是如今却让他第一时间进入扶南国境内,一时间让他有点摸不着头脑。
“正如我们之前说的,要给范挥一定的希望,这样他们才会抵抗,而你就是他们的希望。”
“想一想你大军入境的消息,肯定会被范挥以及明堂国的人知道,作为进攻方的明堂国,在知道消息后竟然会全力进攻,防止你与范挥会合。”
“而作为守卫方的范挥在得知你这么快时间就进入境内之后,便会拼命抵抗。”
“我之所以让你只带三千人,便是因为这个人数无法左右战局,但是可以给范挥希望。”
曹叡看着虞杰说出了他的计划,虞杰听到之后看了看地图想了想之前曹叡告诉他的作战情报,当即对曹叡的计划佩服了起来。
五日后,在经过明堂国的连续进攻之后,范挥已经觉得非常吃力,每天晚上范挥都睡不着,梦到明堂国的将军率领着大军杀入了他的皇宫,将他的头颅斩下。
“大王范羽大人送来信件。”
就在范挥万分焦急的时候,一个小黄门急急忙忙地走了进来。
“快……快……快让他进来。”
听到范羽的人回来送消息,范挥当即激动地连说了几个快。
很快,一个身穿着破烂麻衣脸上脏兮兮的男子便走了进来。
“大王小人范五乃是范羽大人的家仆,奉献家主命令来给大王送信。”
范五说着从怀中用脏兮兮的手拿出了一封信件。
小黄们看着这封脏兮兮的信念,心中虽然有些厌恶,但是还是捏着鼻子将它拿了过来。
范挥从小黄门手中接过信件之后,小心翼翼地将它打开。
“哈哈哈哈……”
在看到信件的内容之后,范挥忍不住仰天大笑起来。
“大王是不是汉人愿意出兵了?”
一旁的小黄门在听到这消息之后,当即上前问道。
“没错,你去把所有的大臣以及将军给我找来。”
随着范挥一声令下,很快大殿之内便聚集了山后的所有将军以及大臣。
“大王这几日敌军攻势颇为猛烈,手下士兵死伤惨重,请大王想想办法。”
会议刚刚开始,负责守城的将军当即来到范挥面前,汇报着这几日的战况。
“范将军放心,我今日叫各位前来,便是要告诉大家,汉人已经出兵了。”
眼前的这位将军是范挥的侄子,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敢有胆量在这样的会议上要求范挥想办法。
若是平时范挥一定会将他这个侄子训斥一番,可是今天是个大好的日子,于是范挥便借着他的口把曹叡已经出兵的消息告诉了众人。
“大王这事情可是真的?”
一旁的丞相听到之后有些难以置信,按照他之前的推算,汉人出兵怎么也得用个十天半月时间,没想到这仅仅过了五日便出兵了。
“这是当然,这是范羽亲自写的信,信中明确表示我汉人已经兵分两路,进入我国境内。”
范挥说着将那份信件拿了出来,让小黄门递给了丞相,丞相从小黄门手中接过信件阅读了起来。
“看来大王之前和汉人打好关系,真乃明智之举,如今汉人一旦出兵,我们只要坚持到汉人到来,那么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丞相在看完信件的内容之后当即上前说道。
“丞相大人话虽如此,可是汉人为什么要先从南边出兵,而不是直接进军北方以解我国之危?”
“那南边林邑国不过疥癣之患,我怀疑汉人从南边进军意图不轨。”
范挥的侄子在看完信件之后,当即上前说道。
“范将军你多虑了,信件上写得清清楚楚,汉人为了尽快支援,我们选择由海陆而来。”
“顺海而下最先到达的便是林邑国,至于明堂国与汉人隔着一座山,他们翻山越岭而来,需要很多的时间,既然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危机,自然是越快到达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