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当年没有人站在正义的一方去拯救她的母亲一样。”
“迟到的正义依然是正义,但是却毫无意义。”
李空空等人对于沈芳的这段话有些难以理解。
而沈芳也不准备解释这些,这些东西对于这些孩子而言是非常难以理解的。
沈芳也不准备短时间将这些东西全部灌输给他们。
当然自己的一些私货本身也就不准备告诉他们的。
沈芳需要将他们打造成自己坚定不移的支持者。
在这个前提下,首先还是要让他们知道跟随自己是要做什么。
一行四人,从天坑出来之后,就立刻动身继续南下。
经过一层层城池,一个个村镇。
沈芳等人花费了半年时间,终于抵达了一座南方的小城桐城……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都,就是沈芳此行的目的地。
原本沈芳准备去儒家的大本营山东的。
但是想想,作为儒家的大本营想要在山东将自己的这一套推行出去,显然受到的阻力是十分巨大的。
所以这时候的沈芳还是准备选择一个新的目的地也就是桐城。
这里文风悠久,自成一派。
所以,如果能够让更多的人读书认字的话显然是更加的有效。
随即沈芳带着几人在桐城内找到一处别院就这么住了下来。
安顿好以后沈芳带着李空空出了门。
“先生,我们这是要去哪啊?”
沈芳随即缓缓的说道:“两件事,入户籍,买吃食。”
李空空疑惑地问道:“入户籍?我们现在还可以入户籍吗?”
沈芳笑了笑:“你们不入户籍,怎么参加乡试、县试?乃至于府试?”
李空空愣住了,有些迟疑地问道:“我们要考取南宋的功名?”
沈芳点点头,笑了笑说道:“自然,不然我带你们来做什么?”
说着沈芳已经带着李空空来到了一个村子的门口。
南宋的户籍制度是十分简陋的。
准确来说,在这个统计学近乎没有的时代,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将户籍这一项基本的制度实施到位。
所以这也给了沈芳可乘之机。
完全就可以将他们的户籍挂在这里任何一个村镇的身上。
当然这也是有目的的。
首先是他们现在所处的宅子就属于一个名叫陈家村的地方。
所以只需要找到陈家村的村老,将李空空等人的户籍挂在他们这里就可以以他们村人的身份考取功名。
到时候考取了功名,这个村子也是有好处的。
更别说,现在沈芳也不是白白挂名的。
“陈老,这位就是我的学生之一,一共三人!”
“我出三十两银子,只要求在陈家村挂上一个籍。”
沈芳微笑着和眼前这个陈家村的村老陈老说道。
这个陈家村他也是经过了一番打听的。
陈老闻言眼神之中充满了震惊的神色。
三十两白银是什么概念?
他们整个村子一年的收入啊。
这个人是什么人居然会花费三十两白银就只是将自己学生的籍贯挂在自己的村子?
而且还愿意掏出三十两白银?
陈老立刻问道:“对你来说,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这么做?”
沈芳顿时笑了笑说道:“最大的好处就是获得了属于这里的籍贯啊……”
“我们是外乡人,长途跋涉来到这桐城。”
这一点说得就让陈老更加迷惑了。
这桐城的文风可是远近皆知,相对来说,如果想要考取功名的话,这桐城竞争力会更加的大啊?
这个先生怎么会想着要来这里参加科举考试呢?
但是这些对于陈老来说都不重要。
“但是……这姓氏得要改成陈啊……不然这籍入不上去的……”
陈老眯着眼说道。
沈芳闻言立刻就明白陈老这是答应了。
只要答应了就好办。
沈芳立刻说道:“这好办,他就叫陈空空!”
“另外两人叫做陈明远和陈峰峰!”
这下,这三人的户籍算是落下来了。
也就是这时候的户籍制度比较落后。
信息交流也极其不方便。
不然沈芳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一点的。
随即沈芳想了想说道:“陈老,这件事,我希望你知我知即可。”
陈老将银子揣进袖子里,乐呵呵的眯着眼睛说道:
“知什么?我只知我这里多了几个远房的后辈学生罢了……父母早亡……仅剩下他们兄弟三人……”
沈芳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就是聪明人。
这陈老不愧是一个人精啊。
沈芳从陈家村离开之后,就带着陈空空来到了街上。
买了一点菜肴和生活用品就回去了。
至于卖的东西自然就是李空空拿着的了。
沈芳带着这些东西回到了家中。
第二天。
一些伙计抬着一块巨大的牌匾来到了沈芳家中。
牌匾上刻着四个大字——“三味书屋”。
陈空空顿时疑惑的问道:“这三味书屋是什么意思?”
“这你都不知道吗?这是先生准备将咱们这个宅子打造成一个书屋!”
陈明远笑着说道。
陈峰峰用着惊讶的眼神看向了这个牌匾。
而沈芳也笑着点了点头道:“不错,以后咱们这里就是三味书屋了,我就是这里唯一的先生,你们就是这里的学生。”
“今年六月的乡试、八月的县试,你们都要参加!”
陈空空等人面面相觑。
然后说道:“不是吧先生,现在已经四月了!”
沈芳皱起眉说道:“怎么?你们没有这个信心?”
“放心吧,不会让你们直接参加考试的。”
“明天开始,你们就要参加高强度的学习了。”
沈芳嘴角露出微笑。
然后和这几个孩子招呼了一声,就离开了三味书屋。
然后来到了街上。
沈芳准备获得前些年的乡试的真题。
而这种东西也只有县衙有。
显然这种东西并不是很好拿到的。
于是沈芳思衬一会之后就来到了县衙附近蹲守了起来。
这桐城县的县太爷名字叫姚景峰。
沈芳准备和这个姚景峰搭上关系,然后通过这个姚景峰获得这个桐城县历年的乡试和县试的试题。
题海战术放在这个时代可是一个大杀器。
尤其是在科举考试基本上都是以背诵和理解为主的考试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