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纾彻夜未眠,在客厅呆坐了一整夜。思绪实在是太混乱了,仿佛很多的碎片却无法拼合在一起。
但是她清楚知道一点,慧空大师一定知道些什么。
天一亮,袁纾跟单位请了假,只身前往绿竹寺。当她离绿竹寺越近,她的心脏跳动就越厉害。
那不单单只是困扰了她二十多年的梦啊......
来到绿竹寺,只为寻求真相的袁纾直奔大殿。
慧空大师正在给一众香客讲述着绿竹寺的过往,不知道是不是发现了袁纾,特意转移了话题:“老衲给各位讲一个故事吧!”
“好啊!”
“大师请讲。”
在场的三五人纷纷附和点头,颇有兴致。
袁纾停下脚步,微微一怔。
故事?难到是想说给她听的吗?
故事开始前,慧空大师特意看了袁纾一眼,后者却参不透这个眼神。
当旧事重提,哀思如潮。
大家也由此,听到了一个关于南朝建康小王爷的故事——
相传1500年前。
天下大乱,南北分裂,民不聊生。
地主豪强自有兵马,朝廷内黑暗腐败,又有外戚宦官干政,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这是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秩序极度混乱,各种势力为了争权夺利,频繁挑起战争和无止尽杀戮。
百姓流离失所,饥饿如影随形,逃难之路,布满荆棘与绝望。荒野之上,饿殍遍野,哀鸿遍野。
在绝望之中,逄太祖乱世崛起,在兄长协助下,一统南方及北方少数几个郡,从此建都——南朝建康。
建朝初期,看似一统,实则境内残余多股势力伺机而动,动荡不安。
为绝后患,逄太祖下令肃清乱党、抗击外敌,可朝堂之上竟无一人可用。
唯独那十六岁的亲王之子请命领兵出征,势必平定四方祸乱。
逄太祖准许。
群臣们一笑置之。
十六岁的小王爷,意气风发,尽显不凡。他率五十精兵,杀进敌方的五万人大营,生擒敌方首领。用六天时间,肃清地方反动势力,一战成名!
逄太祖闻讯,龙颜大悦。为其加官进爵,世人尊称淮郡王,淮王爷。
十余年间为朝廷征战大大小小的战役数百起,战功赫赫,有血有泪。
小王爷手下的队伍逐渐壮大,到后来已手握百万兵权。敌人只听“淮王”二字便已闻风丧胆,天下安康,建康城出现了一时的繁荣安宁景象。
秋后传回捷报,小王爷又打了一场胜仗。浩浩荡荡的队伍,班师回朝,百姓夹道欢迎。
逄太祖此时已病入膏肓,风烛残年。听闻小王爷又打胜仗,很是高兴。下了最后一道圣旨,便是将那老忠臣,陈郡袁渊袁太师的亲孙女赐婚于他。
这一年,小王爷二十八岁。
建康淮王,陈郡袁氏孙女。百姓佳话,称是才子佳人,天作之合。
一心忧国忧民的小王爷,并无成婚想法,可皇命不可违......
一日,小王爷在城外赈济灾民。回府时,一场雨将他困在城外一片竹林。
这是小王爷第一次见到陈郡袁氏女。
赐婚圣旨不日抵达。
按小王爷的意思,成亲之礼,切莫铺张,一切从简。
就这样,袁氏女带着贴身侍女,住进了淮王府。
坊间传闻,二人成亲之后虽形影不离、如漆似胶,但却从未同房。
有传言,淮王府上住着这么一位美人,却无动于衷,王爷是否身体不适。
更有传言,王爷在西南边陲早已成家,心有所属,只是碍于皇帝赐婚,无法抗旨。
当然,这都是茶余酒后的笑谈之语。
好景不长。
逄太祖命不久矣的消息,被有心人传了出去,西南残党伙同境外势力趁机起兵造势,北边势力也步步紧逼。
在逄太祖病榻下,小王爷临危受命,再次率兵出征。
出征之日,他心知此行凶多吉少,可心中也有了顾虑与柔情。
陈郡袁氏女身着一袭白裳,远远地目送小王爷和将士们出城。
不多时日,宫内传来丧钟。
先皇,崩。
太子登基,暴露出了他的野心。
先是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自己的兄弟姐妹,后又听宦官、佞臣的日夜挑唆,处死一批前朝的文武大臣。
陪同先皇征战四方,立下汗马功劳的李大将军未免羞辱,自刎于自家书房。
忠心耿耿的太尉大人,留下遗书,含恨自缢于府上。更有甚者,为免家族遭此迫害,不得已举家逃亡,隐姓埋名或投靠邻国来保全。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此时,这位新帝还没意识到,他的所作所为,终将带着他自己与整个王朝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边境战事四起......
王师从西南一路战至北,鏖战月余,死伤无数。这一次,就连小王爷也差点丢了性命。
好在不负所托,报捷。
小王爷被召回朝,一路上百姓夹道欢迎。都说南朝承淮王之佑,是天之大幸。
这话,传到了佞臣,传到了宦官,自然也传入新帝的耳中。
战无不胜,百万雄兵,这令新帝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
古往今来,功高盖主,注定召来杀身之祸。
新帝与佞臣贼子正在城墙上,看着城下一举一动。
小王爷所到之处,百姓拥护爱戴。
佞臣协同宦官三两耳语,新帝便起杀心,将小王爷和随行的将士们围剿于城中。
百姓纷纷替小王爷求情,却惨遭无情杀害。
新帝深知淮王心系百姓,便以天下百姓性命要挟。
看着城中百姓、和陪同自己出生入死、奋战多年的将士们纷纷倒在面前。
小王爷,笑了。
小王爷,哭了。
随行的队伍,人数上的差异。
面对源源不断的士兵,纵使以一敌百,以一敌千,也扭转不了这个局面。
那天,血染了建康城。
小王爷与千百将士,无一人反抗叛逃。
外部势力趁乱而入,城内外开始无差别杀戮,百姓四散而逃,甚至逃无可逃。
看着城墙下的厮杀,失去理智的新帝仰天大笑,双眼充血,恐怖狰狞,如罗刹一般。
增援抵达城外时,城内已死寂一片。
为首的将军,是小王爷的心腹。他带人秘密在城中寻了三天三夜,未能找到小王爷的尸首。
后来,有人说是新帝命人将小王爷尸首拖走。挖出五脏、眼睛剜出啖腹。再将他碎死万段,喂城中猪狗牛羊。
所有与小王爷有关的人,不得已远走他乡,隐姓埋名,只为在这乱世中寻求一丝生机。
大雨下了整整十日,水浸半座建康城。
百姓都说,那是老天为小王爷不公。
守护星的陨落,多方势力拔地而起。
建康城,进入了最为黑暗的时期。
不久,敌军再次攻入城池。
不过数日。
一个王朝,就此覆灭。
小王爷的故事,并不长。
在场的,有人问:“那袁氏女的结局呢?”
慧空大师瞥了一眼袁纾,淡淡道:“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大概是殉情了吧?”
“一千五百年前,大概是南北朝时期,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也是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了吧?”
“那个年代有很多的无奈啊。”
“当个故事听吧,真实性有待商榷。”
“......”
众人感慨万千,只有袁纾,字字句句如剜心一般。她不明白自己在哭什么,她只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菩提树下,慧空大师已等候多时。
“慧空大师......”
“阿弥陀佛。”
慧空大师双手合十,回身看着她,“袁姑娘,别来无恙。”
袁纾想起了第一次来绿竹寺,第一次见到慧空大师的场景——
“老衲慧空,见过姑娘。”
有些事,冥冥之中,早已有了答案。
询问袁纾祖上是不是陈郡袁氏时,慧空大师就认出她了,只可惜她什么都不记得了。
袁纾又哭又笑,同时又埋怨自己的后知后觉。
她噙着泪:“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