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逵石毕竟是卫若兰的顶头上司,既然已经加入了风羽卫,卫若兰也不会轻易践踏规则。
因而,一听是雷逵石让他回衙门一趟,卫若兰也还是很快就来见他了,心中也在猜疑,雷逵石叫他来,是为了什么事?
在雷逵石这个副督使的公房里,卫若兰颇为恭敬地给雷逵石行礼,又询问他找自己有何事?
雷逵石先瞥了他一眼,随即扔给了他一份文书,淡淡质问:
“看看这个吧,到底怎么回事?”
卫若兰心下微惊,接过文书看了看,知晓是万年县令的交涉公文后,倒是松了一口气,平静回应:
“原来是这事,卑职原本就打算向大人您通禀呢,事情是这样的……”
说着,卫若兰将自己为何要抓万年县衙的衙差理由说了一遍。
那日,钟氏为了让他倒霉,不惜将衙差也请了来,就是想在确定卫若兰造假后,让衙差们直接将卫若兰带走。
可是,卫若兰那时候已经是风羽卫的代总旗了,几个衙差不仅对卫若兰多有冒犯,还将他住院子挖烂砸烂了。
“…大人,正是因此,卑职才不得不将这几个以下犯上,胡乱执法的衙差拿下,请大人明鉴。”
看着卫若兰不紧不慢地诉说着事情,雷逵石颇为惊叹。
眼前的卫若兰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却已经是做事极为周到,绝不会冲动抓人,非是愣头青。
眼下这事,卫若兰做得合情合理,任谁都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好,本官就知道,你肯定不会胡乱抓人,既然抓人是合情合理,那这万年县令的交涉公文,就不足为惧了。”
听到这话,卫若兰躬身回道:
“多谢大人理解。”
雷逵石摆了摆手,脸色微沉,接着说道:
“无须如此,咱们风羽卫办事向来就不需要什么理由,想办了就办。”
“眼下别说你做的合情合理,就算没有道理,我们风羽卫抓了就是抓了,他一个小小的县令,还敢送公文来质疑,简直是不识好歹!”
卫若兰听后,心下一动,抬眼看了看雷逵石,问道:
“大人的意思是…?”
雷逵石没想到卫若兰这么快就能够体会到自己所言,愣了半响,随即回道:
“京城许久未出什么大案子了,既然这个万年县的县令自己送上门来,咱们风羽卫若是不查一查他,未免也太说不过去了。”
“卫若兰,此事就交给你去办,也让那县令知晓知晓,咱们风羽卫的威名,哼,他还说,要去皇上面前参咱们一本,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说话间,雷逵石瞪大眼睛看着卫若兰。
卫若兰则立马应承:
“卑职领命,大人放心,卑职定将这个县令查个底儿透,绝不会让他再有机会上奏皇上。”
眼见卫若兰如此聪慧,自己不过说了一点,他就已经全然领会,雷逵石十分欣慰,笑着说道:
“很好,如果查到这县令有什么贪赃枉法之事,尽管直接拿下,他若敢反抗,可来咱们衙署叫人。”
待卫若兰再次应承后,雷逵石收起笑容,接着说道:
“还有一件事情需要交你去办。”
卫若兰听他语气都有些变了,神色也极为严肃,便明白肯定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当即正色回应:
“大人请讲。”
雷逵石沉默了须臾,说道:
“说起来,这件事情,也算是一件极为隐秘之事了,按理不该交给你这个代总旗去办。”
“不过,眼下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只希望查得人多一些,能够有更多的查明机会。”
“事情还得从十七年前说起……”
接着,卫若兰便听到雷逵石说起了一件往事。
十七年前,正是当今太上皇在位第八年,是为治正八年,立下了皇五子为太子。
而当今皇帝,靖熙皇帝并非太子,得知自己兄长被立为了太子,心有不甘,便密谋政/变。
是年秋天,靖熙皇帝裹挟一些文臣武将,发动了夺门政/变,杀死了当时的太子,逼迫太上皇禅位于他。
太上皇被局势所迫,不得已交出皇位,退居幕后。
随后,靖熙皇帝登基,改年号靖熙,当年也是靖熙元年。
“…正所谓斩草要除根,皇上杀了太子后,东宫中的所有和太子有关的人,全部都被斩首了。”
“可奇怪的是,不见任何太子的后代,据传太子妃当年是诞下过女儿的,不过当时才一两岁大小,其余的侧妃嫔妾等,应该也有后代。”
“然而,无论皇上怎么派人搜寻,都未曾找到太子的任何一个后代。”
“太子毕竟是皇上的兄长,皇上杀了他,得了皇位,毕竟有所不妥。”
“眼下朝中,虽然多数朝臣已经认定了当今皇上,可太子遗留下来的后代,终究是一个隐患。”
“更别说,太上皇也一直在寻找太子的后人,看样子是准备借此来对皇上发难。”
卫若兰听到这里时,心中颇为惊愕,靖熙皇帝上位的过程,倒是和唐太宗的经历有些相似。
只不过,唐太宗上位后,权力牢牢被他掌控,而这个世界的靖熙皇帝似乎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上位十七年了,退居幕后的太上皇竟然还可以给他施压,看来这皇宫中的权势也分为两股。
“不用想了,定然是父子不和的局面,一个在位多年的皇帝,被自己的儿子逼着退让皇位,心里肯定多有不满的。”
就在卫若兰暗自思索之时,武则天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卫若兰听了,深以为然:
“怕是如此了,否则,也不至于,十几年了,还不能架空一个太上皇手中的权力。”
武则天接着猜测:
“或许当年靖熙皇帝上位时太过于匆忙,太上皇虽然退居幕后,可手中依旧握有权力呢?”
卫若兰点了点头:
“该是圣后娘娘你说的这样。”
现实中,雷逵石突然看向了卫若兰,沉声说道:
“因此,我们得替皇上找出当年太子的后人,太子有嫡妃、侧妃、庶妃,还有嫔妾姬妾、贴身侍婢等。”
“这么多的女人中,定然会有人留下了太子的骨肉,不可能一个都没有。”
卫若兰回过神来,迟疑地说道:
“大人,卑职说句冒犯的话,十几年过去了,既然太子的后人都未曾现身,以卑职愚见,要么死了,要么彻底隐姓埋名,藏于某处,不敢出来。”
“况且,当年皇上既然下达了斩首和太子有关的所有人,太子的女人,自然也都在其中,按理说,不该有遗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