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刘震一通分析,刘辟心道确实是这个理。
想当年他们黄巾何等风光,几乎打得这朝廷毫无招架之力。
后来朝廷不得不放权给这地方镇压黄巾。
结果各路诸侯借着攻打黄巾这借口招兵买马,导致了现在这各方割据之势。
现在攻占这汝南,也不过是徒做挣扎罢了。
“我看,这淮南袁术之患解决之后,下一个诸侯要对付的便是刘将军您占这汝南了。”
借镇压黄巾的借口得一座汝南城。
这样的买卖很难让人不心动。
刘辟怎会不知这样的道理。
“不知刘公子有何高见?”
刘震心道这人上钩了。
“我看,刘将军不如就此弃暗投明,解散这黄巾旧部。”
“眼下,这淮南袁术称帝,便是一个天大的良机。”
借着攻打这袁术的借口,伺机壮大自己一波。
“甚妙。只是……”
刘辟有些为难。
他们本事黄巾旧部,现在说自己不造反了,要帮朝廷镇压反贼,谁信?
这时候自然要刘震点醒刘辟了。
“刘将军先前是黄巾旧部,要名正言顺,还得找个合适的主公才行。”
刘震说出这话,自然是心中已有好的人选给刘辟推荐了。
“刘公子请直言。”
刘震也不废话。
“刘备刘玄德刘将军可知道。”
刘备之前讨伐黄巾在黄巾军中也是小有名气。
“知道。”
“此人乃中山靖王之后,汉室宗亲。”
“先前我在这刘备军中事事,此人待人宽厚,是个明主。”
“刘将军若是愿意,我愿帮刘将军当这个说客。”
刘辟这黄巾旧部若是能投靠刘备,也算是转型成功了。
“只是,和刘备现在远在北方。”刘辟有些为难。
这汝南和现在刘备所在的北方隔着千山万水。
刘辟这个时候带着黄巾去投靠刘备,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此事刘将军不用担心。”
“眼下淮南袁术称帝,我算准这刘备届时自然会带兵南下攻打袁术。”
刘震胸有成竹:“刘将军只需在这汝南稍作修整,定能等到刘备。”
怕刘辟不放心,刘震又给刘辟下了颗定心丸。
“我马上给刘备书信一封说明此事。”
“那就有劳刘公子了。”
许昌。
得了袁术称帝的消息,刘备便请缨攻打袁术。
实际上,此次请缨攻打袁术,刘备还藏了另一份心思。
曹操对自己的疑心是越来越重。
为求自保,自然是越早离开曹操越好。
本来以为此次请缨曹操不会轻易放自己走的,结果曹操几乎没做什么考虑就答应了。
生怕曹操反应过来,刘备得了准许赶紧领着军队南下了。
此次讨伐袁术,曹操派了刘备作为先锋。
河北袁绍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大捞一笔的买卖,也派出军队讨伐袁术。
凭借地理优势,刘备早了袁绍部队一步。
选了个有利的地理位置扎好营寨后多日,袁绍的部队才姗姗来迟。
袁绍军中的谋士自然也不是吃素的。
看了刘备营寨的位置,袁绍部队选择了一个可以对袁术形成合围之势的地方安营扎寨。
“二弟三弟,你们对这次表叔的来信有什么看法。”
营帐之中,刘备提起刘震前几日的来信。
这来信说的不是别的,正是招揽刘辟一事。
张飞关羽二人此时早已对刘震心服口服。
“表叔说的话,俺张飞信得过。”
关羽也在一旁点头。
此次南下,虽说在曹操那里带走一支部队。
但凭借这支部队就想成就大业,简直痴人说梦。
现在自己正需要扩大自己的势力。
表叔此举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难得表叔远在千里之外还为备着想啊。”刘备感激涕零。
说完刘震的事,刘备又和张飞关羽二人商讨讨伐袁术一事。
袁术虽然称帝,但论起势力来,却不如曹操和袁绍。
再加上刘备和袁绍部队多有配合,袁术军队被两军打得节节败退。
另一边,刘震也没闲着。
眼下刘备还没来到汝南,这刘辟的部队先投奔到他的名下了。
按照自己对演义中的记忆,袁术撑不到了多久了。
眼下不说刘备袁绍了,群雄谁不想在这淮南分一杯羹。
不过,袁术这还死不了。
刘震想起自己记忆中袁术最后的结局。
最后逃亡的路上被小卒抢了玉玺后杀害。
玉玺?
刘震又有了新的打算。
若是自己在这半道上劫了传国玉玺的话……
说干就干。
集结了刘辟旧部,刘震打算潜伏在袁术逃亡的必经之路上伺机抢夺玉玺。
先前黄巾人多而杂,加上都是些残部,军容涣散。
刘震得到这支部队后便改编调整了一番。
加上典韦多日的操练,现在看上去军纪好了不少。
刘震叫上刘辟,只说带兵潜伏在这袁术逃亡的路上,却不说明意图。
毕竟抢玉玺这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孙坚,袁术不都是这玉玺最后丧了命?
“公子,您为何要我们潜伏在这处。”刘辟不解。
刘辟自诩对兵法还算有些研究。
现在竟然看不出这刘震部在此的目的。
刘震不提玉玺一事。
“袁术现在兵败如山倒,灭亡只在一朝一夕之间。”
“袁术兵败之后,必定会逃跑去投奔他人。”
“我的计划正是在袁术逃亡的路上埋伏。”
刘辟点点头。
“那传国玉玺是不是也能趁机抢过来了?”
袁术手握传国玉玺一事,刘辟又怎会不知呢。
刘震知道这事是瞒不下了。
“传国玉玺,有利也有弊。”
手握传国玉玺,势必会让其他想争夺玉玺的诸侯虎视眈眈。
但同时,也能吸引更多人才。
“这玉玺,要是落在这别人手里,难免落得些闲话。”
“更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但是,落在这刘备手中可就不一样了。
“玄德贵为汉室宗亲。”
“眼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正好有了不归还朝廷传国玉玺的借口。”
“再来,玄德贵为汉室宗亲,眼下这天下暂时保管这传国玉玺的人……”
刘震微微一笑:“我看还没有几个比玄德合适的。”
刘辟也赞同:“不错,我以前在黄巾部下时,也常听人说起玄德公的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