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获得突厥出使权(下)
杨萧见李世民点头,便会心一笑:
“在这样的情况下,厥仅仅经历了三代人,内部的势力便开始分裂,可实力也远远不如土门可汗时期强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厥内耗的时候,西突厥的发展却非常迅速,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厥。”
“可一直以来,西突厥臣服于厥,是因为形势比人弱。”
“现在,西突厥远比厥的实力强大,由此也萌发了争夺“大可汗”之位的野心。”
“与此同时,随着大可汗统治地位的削弱。”
“西突厥的达头可汗,哦,也就是室点密之子,也萌发了争夺大可汗的野心。”
“后来厥的可汗再度去世,此后东西突厥为了争夺大可汗之位。”
“开始爆发了军事冲突。这一场仗,一直打了两年。”
“由此突厥正式分裂为了东、西两个部分。”
“不过,突厥虽然分裂了,但是厥的军事力量依然很强大。”
“而且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突厥将目光瞄大隋。”
“其实,早在突厥东西内战时期,隋朝就开始间接操控两国之间的矛盾。”
“在长孙晟的建议下,文帝采取了“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政策,一面结好西突厥,一面与厥进行军事对抗。”
“可以说,突厥之所以分裂,文帝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也正因为隋文帝采取了“离强合弱”的战略。”
“所以在统一之前,隋朝才能与北方的厥相抗衡。”
“后来,隋文帝消灭了南陈,统一了中原。”
“再加上他又与西突厥又组成了联盟。”
“所以在与厥的对抗中逐渐占据了上风。”
“与此同时,隋文帝在与厥对抗的时候。”
“又扶持“突利可汗”为厥之主,企图分化厥的实力。”
“最后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当时,厥发生了很严重的内讧。”
“实力不断下降,及至启民可汗时期,厥只能臣服文帝,称他为“圣人可汗”。
“厥的下一次崛起,则要从始毕可汗说起。”
“在沉寂多年之后,厥与西域胡人产生了联系。”
“在胡人史蜀胡悉的帮助下,厥的实力又开始上升又迎来了一次巅峰。”
“甚至单方面停止了向隋朝纳贡,并且时不时还对向隋朝边疆发动进攻。”
“对此,隋炀帝只能通过之前和亲的义成公主,来缓和双方的矛盾。”
“但中原大地混乱不堪,在这样的契机下,厥又迎来了一波发展的高潮。 ”
“正所谓:戎狄炽强,古未有也”。
“而,不久前裴矩大将军以始毕可汗众渐盛,献策分其势,谋除其左右臂。
“密约史蜀胡悉至马邑互市。裴矩伏兵于马邑,诱而斩之。
“事发后,又以讨叛为由,谎告始毕可汗。”
“不过,很快便被识破,隋与突厥间和好关系终为兵戍之争所替代。”
“也便形成了如今之势。 ”
“嗯,先生确实对突厥的情况看的透彻,就是不知,面对如此强敌,先生以为该当如何?”
李建成破天荒的赞许了李世民的人,并且对于杨萧的应对之策感到好奇。
杨萧笑道:“大公子谬赞,至于这因对之策,其实刚刚我就已经提到了。”
“哦?那是我愚钝了,还请不吝赐教。”李建成低头以示谦逊。
杨萧笑了笑:“始毕可汗可汗恨隋,我们反隋,这便与他目标一致。”
“始毕可汗强大,但巴结,并向其称臣者甚多。”
“想要得到他的帮助,不用言明称臣,只需言辞谦许以众利即可。”
“言辞谦卑??”李元吉挑了挑眉:“杨公子的意思是?让我们低三下四的去讨好他??”
见李元吉又在没事找事,杨萧笑了笑:“难道小公子认为谦卑就等同于低三下四?”
“那在下倒是好奇,小公子师出何处?”
“你,你少在这里巧辩!”李元吉自知说不过别人,但却不愿认怂。
李渊觉得李元吉是再丢了他的脸面:
“元吉,我看你伤口有些淤血,我让侍从带你下去换换药。”
“诶?爹,我我没有,我没事!”李元吉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腿,也没有哪里有淤血啊?
“来人,带小公子下去换药!”李渊却不管那一套,直接喊人将他带了下去。
“是。”侍从很快将李元吉抬了下去。
李渊冲着杨萧摆了摆手:“让你看笑话了,我这小儿子,有时是在顽劣。”
“小公子勤奋好问而已,唐公不必介怀。”杨萧低头以示谦卑。
“不过,我倒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中若谁可解开我的疑虑。”
“我就将日后与突厥的事项全都交托于他。”
“我想知,日后如何除掉始毕,让突厥臣服。”
“这……”李建成听后摇了摇头。
父亲这是问的什么问题,现在还不知道如何能让突厥帮助我们。
却在问如何除掉强大的突厥?
这样的问题,谁能回答?
此时,李世民也是被问懵了,父亲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他是在故意为难杨萧吗?
还是?在考验他?
李世民也不知道李渊究竟是真想现在就知道这个答案。
还是可以早考察谁,他立刻回到道:
“父亲,儿子觉得让突厥臣服日后势在必行。”
“不过,如今谈论这个,是不是……是不是早了点?”
看李建成的样子,像是还未想出合适的对策。
在看看李世民,这明明就是在可以维护杨萧。
可李渊这个问题最想问的其实还是杨萧:
“那,杨公子觉得该当如何?”李渊并没有搭理两个儿子,只是将目光投向了杨萧。
杨萧迎着李渊的目光:“唐公,此事说难也难,说易也容易。”
“此话怎讲?”李渊好奇他想说怕什么。
“说难,是因为,此时必须等到您统一中原后方可完成。”
“说容易,是因为,计策我刚刚其实已经说了。”
“我们只需按当年文帝的方法,分化突厥即可。”
“其中具体方法,择日萧可详写与唐公。”
“嗯,我确实没看错你!”
李渊其实早就从刚刚杨萧的一番见解中听出了答案,对他刚刚的回答也甚是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