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八十八章

免刘文静日后被杀

第八十八章 免刘文静日后被杀

李世民沉吟片刻,随后站起身:“就依先生所言,今日所谈之事,世民会与父亲详说。”

刚刚与杨萧的一番探讨让李世民对说服李渊,有了十足的把握。

只是,这出使的人选却让他有些拿不准。

见他说完后还有些犹豫,杨萧问道:“世民兄是否对,出使突厥的人选还有所犹豫?”

李世民有些踌躇:“原本是想推举刘文静,可,现在确实有些犹豫。”

“倒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当时迫使父亲起兵,便是李文静发现父亲与宫妃一事。”

“此事过去没多久,我担心,在让他冒父亲之名,去出使突厥,恐会引来杀身之祸!”

李世民说的一点不错。

当初阁楼抽梯一事,便让李渊不得不反,而且,那晚虽是裴寂引李渊去的。

但事发之时,裴寂却不在现场,而面对李渊的便是刘文静。

所以,李世民担心李渊心中对刘文静已经有了些许看法。

现在,再让他出使突厥,还要冒着欺瞒李渊的风险,怕是日后会引来杀身之祸。

李文静与李世民走得比较近,更是多次为他出谋划策,所以,此时李世民定是想保他。

杨萧听了李世民的话,也明白他所担心之事。

既然李世民都说出来了,那若他自己能帮李世民暂时将刘文静保住。

定是又让李世民欠了他一个人情。

既如此,为了帮李世民保住裴寂,那么他就得好好想想裴寂当时的死因。

“嗯,世民兄说的不无道理,需让我想想。”

于是,杨萧想了想历史中的刘文静,他应该确实是在李渊称帝没多久后便被杀了。

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刘文静还是唐朝开国功臣中,功劳排在前三。

并且身上还有着“恕二死”的特权,可惜最后依旧还是被杀了。

人人都以为刘文静之死大概就两点:

一个是后期与裴寂政权,另一个则是,与李世民走的过近。

可杨萧却不这么认为。

先说第一个原因,刘文静和裴寂有权力争斗,对于皇帝来说,其实是好事。

即使李渊和裴寂的私交更好,也不足以帮助裴寂杀掉相当于宰相的刘文静。

李渊是皇帝,孰轻孰重应该分得清。

至于第二个原因,当李渊杀刘文静的时候,李世民还不是天策上将。

也没有单独开府的权力,和武德四年剿灭王世充和窦建德之后的权势差远了。

刘文静和这个时候的李世民结交,其实根本不足以让李渊忌惮。

况且,当时的李世民别说对李渊了,就连对李建成,似乎都构不成威胁。

所以,因为李世民而杀刘文静?这个理由杨萧觉得根本站不住脚。

而且,就算是他支持李世民,也未必一定要杀,贬斥夺权就是。

后来李世民公开争夺太子时,支持他的人多了去,哪能一个个都杀掉?

因此,他觉得认为为裴寂和为李世民杀开国功臣刘文静,都不是根本原因。

那既然这样,李渊又为何非要杀死刘文静呢?

杨萧思来想去,答案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李渊真心想杀刘文静。

以刘文静当时的咖位,也只有李渊真心想杀他,才能杀得掉。

杨萧记得史料中曾记载过,刘文静在家中酒后扬言“必当斩裴寂耳!”。

并起厌胜之法捉妖,然后被家中失宠小妾的哥哥告发。

李渊和群臣得到刘文静的供词后,态度是不同的:

文静曰:“起义之初,忝为司马,计与长史位望略同;今寂为仆射,据甲第。

臣官赏不异众人,东西征讨,家口无托,实有觖望之心。

因醉或有怨言,不能自保。”

其实,从刘文静的供词看,他也说得很明白,就是对裴寂不满,而且是酒后怨言。

顶多也就是抱怨赏罚不公而已。

当时的李纲、萧瑀和李世民也都认为凭这几句话不能定谋反之最。

可李渊确实是凭他的一语就定下了谋反之罪。

在李渊表态后,刘文静的死敌裴寂才建议“今若赦之,必贻后患”。

于是,刘文静被杀,那么这样来看,很明显是李渊想杀刘文静。

可当时,李渊为何迫不及待地借虚无的谋反之罪杀刘文静?

说刘文静要谋反,别说杨萧了,估计天下人都不会相信的。

隋唐时期是个比较特殊的时期,有资格对帝王造成真正威胁的。

只有可能是顶级门阀和世家。

刘文静并不是顶级门阀和世家出身。

否则,不会在隋朝为官时,四十多岁了还只是个县令,没跟没底的。

他能谋反?满朝权贵有几个会跟着他干?这一点,估计连李渊都心里门清。

所以,谋反罪只是李渊的借口。

这个借口别人认不认可没关系,反正,他就是要杀刘文静。

至于原因,如果一个权高者非要杀一个没什么大罪的属下。

那这名属下必是做了什么让上位者难堪或者知道上位者一些不堪的旧事。

杨萧又想了想,那看来就得往回追溯:

或许跟李渊太原起兵前后,刘文静担负的职责有关

李渊当初在太原准备反隋时,因为担心腹背受敌,曾经向突厥称臣。

虽然李渊也说了“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

但从刚刚李世民对李渊称臣突厥的纠结情况来看:

这个事确实是历史上的李渊心中的一根刺。

而在那个没有杨萧的历史中,建议和办理跟突厥接洽事宜的,就是刘文静。

虽然历史上说:“文静劝改旗帜以彰义举,又请连突厥以益兵威,高祖并从之。因遣文静使于始毕可汗”。

当时的刘文静是除去李渊的几个儿子外,最清楚李渊和突厥有什么勾当的亲历之人。

其余的臣子知道起兵之初和突厥联手的事。

但并不知道详细的因果和李渊到底付出了哪些屈辱。

给突厥可汗的文书上有哪些不堪之言,可这些,却全在刘文静的肚子里装着。

知道帝王如此不堪之事,又能活的了多久?

况且,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虽然史书上描述的是刘文静建议和突厥联手,但现在杨萧却觉得,事有蹊跷。

就比如,今日李世民前来,难道真的李渊不知情?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八十八章 免刘文静日后被杀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