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暂称臣
听杨萧这样说,李世民总算松了口气:
“救命之恩,世民替他二人谢过了。”李世民拱手行礼。
然后继续问道:“先生,家父曾让几十名军士跟同他二人一同前去查访。”
“不知先生可曾见过其余人?”
杨萧摇了摇头:“未曾见过。”
“世民兄,现在天色已暗,等天亮后可差人去寻。”
杨萧倒是希望李世民去把那几十个兵士找到。
那样加上兵士门的证词,李密躲了龙舟资源一事便可做实。
李世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是,先生说的极是。”
其实,杨萧之所以要将他二人的事请告诉李世民,
不仅仅是为了卖个人情,让李世民将这两人接走。
更重要的是,这样他便不必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两人在李渊身边将李密之事说出来。
像想在这样,直接借李世民之口告诉李渊,将龙舟之事,全都推到李密身上。
那样的可信度更高一些。
这样,便可保住他和突厥可汗之间的秘密。
所以,紧接着,杨萧便将自己从半昏迷的李建成口中听到的呓语告诉了李世民。
若真是李密的人奇袭了杨广的龙舟?
那定是得到什么消息,否则怎敢如此行事?
难道杨广的龙舟之上有李密的人?
不过也是,杨广此次巡游已是作困兽斗。
连自身安危都已经无暇顾及,又哪有精力注意到身边有没有奸细。
这李密夺了资源,必是如虎添翼,不过,至少没来晋阳城,找他们的麻烦。
那他下一步将会去哪呢?
现在又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等他二人清醒了定要好好问上一问。
李世民看向杨萧:“先生是说他二人是被李密的人伤到的?
“李密趁机了龙舟之上的资源?”
“可,他夺了资源,离开后会去哪里?”
“难道??”李世民忽然想到了王世充:“难道李密夺了资源会去先取洛阳?”
杨萧点了点头:“该是如此!”
听杨萧这样说,李世民却觉得不大可能:“可刚刚先生也说了,洛阳目前的情况。”
“目前的洛阳绝对是易守难攻!难道,李密会不知??”
杨萧笑了笑:“他定然是知道。”
杨萧见把李世民给说糊涂了,便解释道:
“瓦岗军的多数都是山东人,如果李密先打下洛阳,再进取长安,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大家必然会无条件服从。”
“可如果绕道洛阳,先打长安,那么很多将士就未必情愿了。”
“毕竟,瓦岗多为盗匪出身,并不可与常规军人论之。”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担心再也回不了故乡。”
“此外,刚刚我也说了,瓦岗军大部分都是盗匪出身,本来内部就矛盾重重。”
“如果李密挥师西进,那么留守后方的将领很可能因失去约束管束而引发内讧。”
“到时候别说是问鼎天下,就连根据地恐怕都难以保住。”
李世民点了点头,确实,杨萧看到了李密的领导的瓦岗军的问题。
见李世民没有异议,杨萧继续说:
“当然除了对手下的将士信心不足外,李密对瓦岗军高层更是充满疑虑。”
“李密从翟让手中夺取到了最高权力,并将其杀害。”
“更是让翟让身边的支持者们就此被边缘化。”
“在这种情况下,李密如果率军西进就有可能出现几个问题:”
“一是手下的山东豪杰们不听号令。”
“二是引发瓦岗内部自相残杀。”
“三是他的领导地位直接被颠覆。”
“所以明知道夺取长安是上策,李密也只能被钉死在洛阳不得动弹。”
“而李密夺取龙舟资源一事,可以理解为:这纯粹就是盗匪行径。”
为了不显的刻意,杨潇在最后将袭击龙舟一事轻描淡写的又解释了一番。
李世民这一晚上,被杨萧说的心服口服。
以至于到最后,几乎是杨萧说什么他都觉得很有道理。
杨萧见李世民没说话,便趁机说了最后一件事:“现在万事俱备,应该就差突厥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可当提起突厥时,李世民还是有些吃惊。
毕竟以杨萧皇商的身份,要想知道中原或者南方的消息倒也算正常。
可着突厥?尤其是现在的突厥,那可是和杨广很早以前交好的北突厥完全不一样。
李世民不相信杨萧能有好的办法:“先生难道有应对突厥的好法子?”
听出了李世民话里的质疑,杨萧不紧不慢的说道:
“突厥人最在乎的便是银钱财富。”
“他们只想讹诈、抢劫中原的财富”
“所以目前团结突厥人,打击其他起义军才是上策。”
听杨萧说团结突厥人,李世民沉吟不语。
长孙无忌突然问道了:“先生怎知那突厥人,会愿与我们合作?”
这个问题确实有些复杂了,不过,突厥是个很重要的议题。
此时若不说明,那定会对未来出征有着很大的影响。
反正也是最后一个问题了。
杨萧看了眼外面的天色,耐着性子说道:
“突厥人是否愿意与我们合作,那全取决与我们的态度。”
“先生的意思是让我们像那突厥人伏低做小?”长孙无忌话里有话,一副很有气节的样子。
杨萧笑道:“孺子可教!”
“呃,嗨,先生怎么又拿我说笑?”长孙无忌被杨萧的话说的哭笑不得。
可此时,李世民却突然问道:“先生,此计……此计怕是……怕是不妥。”
其实李世民并不觉得杨萧说的有任何问题。
甚至他也曾经想过,可暂时在突厥面前认个怂,等日后在慢慢应对。
可他太了解李渊了。
他知道,李渊虽然会愿意与突厥合作,但绝不愿意向突厥称臣。
“世民兄是否在担心唐公?”杨萧知道李世民定是对自己的讲解颇为满意。
只不过是在担心李渊不愿对突厥称臣。
“先生甚知我心,”李世民心中所虑被杨萧说了出来。
杨萧也知道,历史上的李渊对向突厥称臣一事极为反感。
所以他建议李世民将当前他们面临的困境一五一十的告诉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