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关中贵族旧事
可这毕竟是关中贵族内部的丑事,一般不会为外人道。
而李渊和杨广同为关中门阀的顶级贵族出身,所以对其中之事也略知一二。
所以这次,裴寂问他算是问对人了。
但李渊又是个很重视亲缘之人,起初并不愿与裴寂谈及此事。
怎奈今日,李世民出了大事,将会祸及全家,他才不得不去回想那段旧事。
李渊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事已至此,他也没必要为有些往事保密了。
他让人给裴寂和自己倒了些茶,随后将众人遣走,看向裴寂低声道:
“当年之事,我虽未亲历,却也略知晓一些。”
“想当年北周时,杨忠因战功进位柱国大将军,弘农杨氏。”
“他世居高位,战功累累,官爵不断上升,最成为关陇汉族大姓。”
这里李渊提到的杨忠便是杨广的爷爷,也算是初代关中门阀。
当年关中杨忠确实风光无限。
听了李渊的话裴寂不住点头,紧接着李渊继续说道:
“但,我也曾听父亲说,杨忠这样的关陇大族。”
“不仅是西魏、北周掌权的宇文氏拉拢、利用的对象,也是要加以防范的人物。”
“当初,鲜卑贵族对关陇杨氏并不信任。”
“杨忠为了能在西魏巩固地位,便设法与掌握西魏实权的鲜卑贵族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
“而当时,鲜卑贵族中,除了宇文氏是西魏实际的掌权者外,就数独孤氏地位最高。”
“独孤信作为代北名将,八大柱国之一,功勋卓着,且效力于宇文泰,与其关系极好。”
“独孤信长女为宇文泰长子宇文毓之夫人,宇文毓即皇帝位后,便成为皇后。”
“见此情形,当年身为独孤信手下大将的杨忠便为自己的儿子杨坚求娶了独孤信的第七女”
“这样,杨忠不仅密切了与独孤氏的关系,而且通过独孤氏与宇文氏也有了姻亲关系。”
“可事情就是这么不凑巧,宇文泰死后,宇文护掌权。”
“这宇文护可是一直与杨忠之子杨坚不对付。”
“杨坚也很清楚宇文护与自己不对付,所以宇文护在世时他非常低调,一直韬光养晦。
“而这一切在女儿杨丽华当上皇后之后发生了变化。”
“杨坚开始不断受到重用,晋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
“那是周宣帝每次外出巡幸,都让杨坚在朝内留守。”
“但周宣帝整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只当了一年多皇帝便去世让位给自己的儿子。”
“当时杨坚的女儿杨丽华之子还很年幼。”
“借此机会,杨坚轻易镇压了宇文氏家族和亲宇文派地方势力,篡夺了北周的帝位,才建立了隋。”
“而当时,杨坚有兄弟四人,杨整、杨瓒、杨嵩和杨爽。”
“在平定北齐的过程中,老二杨整战死,杨嵩和杨爽早亡,三人均无后人。”
“到最后,杨坚只剩下杨瓒这一个亲弟弟了。”
“按理说两人的关系应该不错,可事情却不是那样”
“由于在北周时期,由于杨瓒是驸马,长得很英俊,而且好书爱士,常受到重用的。”
“在当时名声很好,被人们称为“杨三郎。”
“北周武帝对妹夫杨瓒也很欣赏,可以说是“甚亲爱之”。”
“甚至在在北周武帝御驾亲征北齐之时。”
“所有诸王都随军征战时,只有杨瓒被留了下来,负责留守事宜。
“听传闻,北周武帝还曾赞杨瓒:“六府事殷,一以相付,朕将遂事东方,无西顾之忧矣。”
“后武帝驾崩,北周宣帝即位,杨瓒继续升官进爵。
“所以杨瓒一直是支持北周朝廷,反对杨坚篡位的,兄弟两速来不墓。”
“而没过多久,滕王杨瓒跟随隋文帝杨坚前往栗园,便传出消息,杨瓒暴毙!”
“当时此事整个长安城都震动了,门阀内纷纷传言杨瓒不是病死的,而是被鸩酒毒杀的。”
听到这儿,裴寂不禁倒吸了口凉气:“唐公刚刚所说,关于杨家后人,确实可信否?”
李渊说完端起茶杯喝了口茶,随后看向他:“嗯,基本无误。”
“那杨赞后人呢?”
“有几人平平无为。另有两人不知其踪啊。”
听了李渊的讲述。
裴寂越来越觉得他背后杨姓之人定是杨瓒后人或这与杨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否则不可能有如此势力,既做出这么多针对杨家之事,又能联络驱使兰陵萧氏的萧皇后。
李渊见裴寂面色凝重便有些疑惑:
“刚刚你问那么多关于关中杨家之事,这与世民之事有干系?”
此时,裴寂也不知该怎么解释。
如果自己说多了恐李渊怀疑,可自己问了这么多总不能什么都不说吧。
他思来想去,最后很镇定的将自己最近遇到的事情跟李渊说了出来。
言辞中,将杨萧说的更是的生不可测,可参透一切。
但却未提及自己赌博一事,只说自己得高人指点。
此时,李渊听的也是瞠目结舌,大感意外。
可他最关心的还是李世民是否能摆脱弑君的垢陷:
“不知是否有幸能见一见这位幕后高人?若世民获救,无论他想要什么我都会满足于他。”
可裴寂却犯了难,他也没见过杨萧本人,更不知如何回答:
“呃,这,其实,我也未曾见过他,每次都是飞鸽传书或派遣黑衣人来。”
见李渊面露苦涩,裴寂连忙劝道:
“唐公莫急,依那幕后之人的实力,我认为,世民明日定能转危为安。”
虽然没见过杨萧,但在听了裴寂的一番话后,李渊心中的大石便没那么沉重了。
“唐公,您在歇息歇息吧,现在离去晋阳宫与宇文化及会面还有几个时辰。”
“只有养足了精神,才能将世民救出来。”
李渊觉得裴寂的话倒有几分道理,这幕后之人定是有着神秘的背景,高深莫测。
不可能是他们立刻就能参透,查清的。
或许明日就能见分晓了,也未可知。
况且,连日的操劳,自己是真的需要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