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与刘弘基商议
长孙无忌回到府宅内,思来想去,最终决定:
先派人去打探杨萧的消息,因为现在的他根本不知道杨萧在哪里,所以只能先派人去找。
而他则亲自去找刘弘基商议如何营救李世民。
这个刘弘基年轻时放浪不羁,结交侠客,不治产业。
后曾随帝征伐辽东,行但行军至汾阴县,延误了时间,自知将来要获斩罪。
他便想了个主意,故意违反禁令屠宰耕牛,让人告诉县吏将其逮捕入狱。
结果,过了年余,赎罪出狱。
自次后便四处逃亡,以盗马为生。
后又流亡到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遇镇守太原的唐国公李渊,便主动结交。
当时他便看出李渊之子李世民有不同于常人的气度,因而更加亲近。
此后,与李世民出入騎从相连,关系甚为亲密。
近些日,得知李世民处会劝李渊起兵。
他便坚信,李世民必能成事,于是便提早通过各方联络。
目前已在晋阳府为李世民招募了几千人马待命。
深夜临近破晓,刘弘基府上。
长孙无忌的突然拜访让他颇有些意外,料想定是出了什么大事了。
便立刻让人将长孙无忌请了进来。
长孙无忌很快被请了进去。
两人行礼后,长孙无忌率先开口:“弘基兄大事不好,二公子被宇文化及抓了。”
长孙无忌的第一句话无疑对刘弘基有着很强的冲击,他不敢相信的看着长孙无忌:
“什么?为何?究竟怎么回事?”
紧接着,长孙无忌便将事情的原委跟刘弘基叙述了一遍。
刘弘基听后,眉心深锁,思索良久,一直没有说话。
见状,长孙无忌十分焦灼:
“弘基兄,现在唐公府上已得知二公子的事情,想必也是一筹莫展。”
他边说边看向刘弘基:
“不过,我更担心的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会从中作梗,做些不利于营救世民之事。”
听了长孙无忌的忧虑,刘弘基摇了摇头:
“目前来看,应该还好,若世民有事,不仅起兵一事会被耽误,唐公府上众人亦会被牵连。”
“所以,即便他们不满,想落井下石,应该不会立刻轻易放弃营救二公子。”
刘弘基说完又看了看长孙无忌。
刚刚一直听他再说一个名叫杨萧的富商巨贾,心下有些疑惑:
“不过刚刚听你说,二公子一直对那个名为杨萧的巨贾非常信任?”
“是,那先生确有雄才伟略,我和世民也是由于没按先生所说去做,才有今日之难啊。”
刘弘基听后仍旧若有所思:“哦?既如此,那你可否派人去寻他?”
长孙无忌无奈的摇了摇头:
“哎,已经去了,不过还没消息,我只是担心,先生在外行商,不在府上。”
“最近几次我们与他联系,也都是靠着来往的信鸽,我只恐联系不上他,耽误了大事啊。”
李弘基听后,暗自叹了口气:
“诶呀,你好生糊涂,如此人才,当时你就该劝二公子早早将他留下,出谋划策啊?”
长孙无忌连连称是,后悔不已:“弘基兄说的是,我现在也是后悔不已啊。”
“哦,对了,刚刚我在来时的路上已听说。”
“明日一早宇文化及便要带着二公子前来晋阳府审判。”
“未免再出什么意外,不如我们先这样……”
紧接着,长孙无忌便和刘弘基商议:
未免宇文化伤害李世民,他们会将埋伏兵在晋阳宫外,以防万一。
商量完派兵布阵,长孙无忌又想到了些事情,连忙说道:
“虽然,李元吉和李建成暂时不会对二公子产生太大威胁,但为了防万一不若这样。”
“咱们以为世民求情为由,去唐公府上,看看唐公的态度,省的后面过于被动。”
“言之有理。”
长孙无忌和刘弘基达成了协议,便往晋阳宫求见李渊去了。
等长孙无忌和刘弘基到了到了晋阳宫,此时里面已经争论得不可开交。
李元吉知道李世民出事后情绪很激动,他既想落井下石,又担心自己被连累:
“父亲,二哥如今犯下此等大罪,若追究起来怕咱们李家怕是无人可以幸免啊。”
李渊也知道李元吉那点小心思,他不动声色:“那依你之间,该当如何?”
李元吉见机会来了忙说:
“这,依儿子看,咱们不如私下与宇文化及交涉一番,再送上黄金千两”
“说二哥所做之事我们全不知情,或许还有回旋余地,可免咱们全家死罪啊?”
李元吉的话让李渊勃然大怒:
“糊涂,你以为这是什么?啊?这是弑君之罪!是你三言两语就能摆平的吗?”
“你以为为父会不知道你那点小心思?”
“你以为只要与世民划清界限,李家其余人就能苟活?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蠢顿如猪的。”
“”他宇文化及巴不得超了我李家,将我麾下人马据为己有。”
见李渊被李元吉气的不轻,李建成忙上前劝阻:
“父亲,父亲息怒,元吉他还小,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见李建成还在为李元吉说话,李渊斜了她一眼:
“他小?那你呢?你总不小了吧,你说说该当如何?”
李建成仔细想了想:
“父亲,既然我们已经被逼到如此境地。”
“不如就借明日宇文化及公审世民之时,彻底反了!”
李建成能说出如此策略,但是让李渊有些意外:
“然后呢?”
其实李建成也没想清楚具体对策,但见父亲问自己又不好不说:
“呃,这,届时,我兄弟三人可与父亲一同直取洛阳。”
李渊原以为李建成有了几分见识,但现在看来,还是不如李世民。
李渊叹了口气:“这就是你的计谋??”
“父亲,我……”李建成也知道自己的建议过于草率,他目前他确实没想清楚对策。
李渊摇了摇头很是失望:“也罢也罢……”
裴寂见李渊一筹莫展,连忙道:“唐公莫急,不若在静下来好好想想,定有办法。”
正在这时,门外小厮上前通报:“唐公,长孙无忌与刘弘基求见。”
李渊知道这两人都与李世民关系甚好,连忙让人将这两人请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