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乐头天晚上几乎通宵,推翻了好几稿,把脚本撸了出来,一大早就带着脚本到了余渔的店里。
这里装修已经差不多了,余渔在二楼弄了一个绣架,陶乐到得已经够早了,可她居然已经在刺绣了。
“你来啦,”余渔不跟陶乐客气,见她来了也没起身,刺绣师手里捏了绣花针,轻易不必起身,“来看看,我新设计的图样。”
昨晚陶乐写脚本之前,先跟余渔沟通过大致想法,也告诉了她自己这次视频拍摄的主角,是明代的一只犀皮漆圆盖盒,于是余渔为她准备的服装,就是明制的汉服,形制是完全参照出土文物来制作。
明代的服饰和唐代相比,衣裙比例明显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长,逐渐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
衣领也从宋代的对领,蜕变成以圆领为主。
明代女装上衣是三领窄袖,身长三尺有余,露裙二、三寸,即所谓“花冠裙袄,大袖圆领”。
形制有出土文物作参考,可供设计的,就是配色和衣衫上的纹样了。
余渔现在正在亲自手绣着衣裙上的纹样。
她已经提前画好了底样,等陶乐靠近了一看,就看出来是画的桃花,女萝还有月亮。
花朝节后,正是桃花盛开时节。桃花开时春水大涨,河中白石已经淹没。女萝藤枝摇摇荡荡,摇醉了青天的月亮。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陶乐忍不住吟了一句,“真是应景。”
余渔笑着说:“补服花样简单一点,马面裙上就花多一点心思了。”
避免了头重脚轻的设计,而且配色上身圆领补服用的是红色,下身是蓝色妆花马面裙,很衬陶乐的肤色。
“真好看。”陶乐深吸了一口气,都不敢上手去摸。
余渔放下了绣针,起身替陶乐量了一下尺寸,问她:“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录制?”
“脚本现在是写好了,我熬夜写出来的,但是还得改,”陶乐说,“看你这边制衣的进度,我是希望这个月能出来,毕竟录完视频之后还得后期剪辑……我也不能保证视频得录多久,录多少遍。”
这么大一个命题,肯定不能随意,得认真对待才行。
余渔在本子上记了几笔,然后才点头说:“那我争取在月中的样子把衣服做出来,给你留一些时间录制。”
陶乐高兴得弯腰过去拥抱了一下余渔:“爱你哟!”
为了不耽误余渔刺绣的时间,陶乐就告辞出去,找了个咖啡厅修改脚本。
这次陶乐选中的视频主角,是一个犀皮漆圆盖盒,她为此查了不少资料,好在老陶的书房里最不缺的就是资料书。
犀皮漆在北方,称之为虎皮漆,在南方称之为菠萝漆,也有人叫它笸箩漆。
元末明初的陶宗仪,在《辍耕录》中引用了唐代赵林的《因话录》,里面提到“西皮髹器谓之西皮者,世人误以为犀角之犀,非也。乃西方马鞯,自黑而丹,自丹而黄,时复改易,五色相叠。马镫摩擦有凹处,粲然成文,遂以髹器仿为之。”
髹器就是漆器,按唐代人的理解,马鞍子与马镫挨着的位置上,不断被摩擦导致被凹陷先去的地方,显露出一层一层的颜色,漆匠就根据这种自然形成的纹样,仿造出的犀皮漆。
陶乐查到这里的时候,还去请教了陶平,他和漆器组合作修复的文物不在少数。
当时陶平就告诉她:“你张叔叔说,其实还有另一种说法,明代有个文人叫都穆,他在《听雨纪谈》中提到过,他认为这种漆器应该叫犀毗,就是以犀牛肚脐的皮肤为灵感的。”
陶乐当时只记了一下,还没来得及查资料,这会儿有时间,她就干脆打开网页,在网上查一查。
结果网上关于犀牛的图片,没有拍到过有肚脐眼儿特写的。
她想了想,还是得去趟动物园才行。
结果陶乐刚把电脑和资料都收进包里,就接到了秦逸的来电。
“我这边手续办得差不多了,现在方便过去接你吗?”
“可是我昨晚预约的是博物馆下午的门票,”陶乐想了想,“我打算去一趟动物园,你有没有兴趣?”
秦逸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尽快填补传统文化这一块的知识空缺,本来毫无头绪,现在有了陶乐愿意帮他,当然就全力配合了。
只不过他直到到了动物园门口,还没弄清楚,陶乐要来动物园是想做什么。
“我就是想观察一下犀牛的肚脐,”陶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查了一些关于犀皮漆的资料,想过来查证一下犀牛的肚脐到底是不是跟古书上记载的一样。”
居然还真的跟文物有关系。
秦逸脖子上还挂着一台单反,他很注意相机的保护,即便是挂在脖子上,双手依然捧着,像是担心会出现什么意外,绳索断了,摔着他的大宝贝似的。
“没问题,”他对陶乐说,“到时候如果距离隔得远了,我可以帮你拍到,只要角度合适,清晰度上我可以保证。”
陶乐本来都没想到这一点,这时候突然庆幸刚好叫上了秦逸一起。
他们俩一起往动物园里走,陶乐发现秦逸今天穿的又是和昨天一模一样的衣服,就问了一句:“你是同样款式同样颜色的衣服,买了好几套吗?”
他居然还真的点了点头:“这样比较方便。”
陶乐不常来动物园,一直在找索引牌,可秦逸却主动带路:“走这边。”
“你怎么像经常来似的,”陶乐觉得好奇,“对这里很熟悉啊。”
“我没来过,只是你刚才在电话里说要过来,就提前查了一下路线。”
秦逸回答完,又问她:“为什么突然研究起犀皮漆了?”
陶乐眼睛亮晶晶地回答他:“因为它是我视频里的主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