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①
。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②
。
回望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③
。
【注解】 ① 傍:停靠。西岩:即西山,位于永州城外湘江西岸。 ② 欸(ǎi)乃:划船时橹或桨发出的声音。唐代元结有《欸乃曲》:“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③“回望”句:意为船下中流后,回看西山,如在天际。“岩上”句:语出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居于下邽(今陕西渭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历官苏州、杭州刺史,太子少傅等职,为翰林学士,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复起用,官至刑部尚书。晚年皈依佛教,以吟咏自遣。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以平易通俗而著称,妇孺皆可诵。早期讽喻诗《新乐府》、《秦中吟》皆为贯彻其主张的代表作,后世称其诗体为“白体”。贬官之后,渐多闲适及感伤之作,虽不乏佳作,但不免流于消极。而其七言古诗《琵琶行》、《长恨歌》,更是以深沉的同情和伤感,历千古而不衰,成为其“即无全集,二诗已自不朽”的巅峰之作。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