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
①
四首
秦地罗敷女
②
,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③
。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④
。
【注解】 ① 子夜吴歌:源于乐府吴声曲辞《子夜歌》,又名《子夜四时歌》,有“春歌”、“夏歌”、“秋歌”、“冬歌”之分。《唐书·乐志》中载:“《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因起源于吴,故又名《子夜吴歌》。② 秦地:古秦地,指今陕西关中一带。罗敷女:语自古诗《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③ 素手:洁白的手。红妆:意指女子的妆容。 ④ 五马:《汉官仪》中载:“四马载车,此常礼也,惟太守出,则增一马。”此处代指达官贵人,仍用古诗《陌上桑》中之事。
其 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①
。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②
。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③
。
【注解】① 镜湖:湖名,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东南。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②“人看”句:比喻前来观看的人数之多使得若耶溪都变得狭窄起来。隘:狭窄,此处作动词用,使之狭窄。 ③“归去”句:指西施被越王选入宫中。
其 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①
。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②
。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③
?
【注解】① 长安:今陕西西安。捣衣:将衣料或衣服置于石板之上,用捣杵捣平,使之紧凑,以送给远戍的丈夫御寒之用。一解为洗衣,用木杵捣衣以去污垢。 ② 玉关:玉门关,此处泛指边关。 ③ 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一种称呼。
其 四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①
。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②
?
【注解】① 驿使:古代传递公文之人,有时也负责传递信件邮包。絮:本意为棉絮。此处作动词,为衣服、被褥充垫棉絮。 ② 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此处泛指边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