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早地收拾好东西,开车带着永生一起到隔壁乡那个需要投资的村子里看看,看一下他们的项目是否可行,值不值得我们投资。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我们来到了那个村子,他们村口有一个高高的牌楼,是几根高大的木头撑着,应该是有些年头了。牌楼周围都种满了树,牌楼到村里还有很长的路,道路两边是树,树后就是路边的田地。没一会儿我们就到了这个村里。
村子里很少看到年轻人,在路边坐街的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大爷,看到有车进到了村子,他们都抬起头来瞅,看认不认识,看见是陌生人,就又都低下头继续聊天,我停下了车,永生下车凑了过去:“大爷,我们是隔壁乡里的,打听一下村委会咋走呀?”
“啊?去哪里?”大爷耳朵不是很好,那些老人笑了起来,告诉了永生应该怎么走,我俩都道谢就按照大爷说的走。
到了村委会,我和永生说我俩听说这里有个项目可以投资过来看看是什么样的,等我们说明来意之后,他们很是激动,说可以的话一定要在他们村投资。没有见到那对父子,我就问了问村子里是不是有一对父子在为这件事奔走。那人答道:“您说的那对父子老人是我们村的老书记,年轻人是他儿子他儿子大学毕业了本来可以在城里工作,他偏不,非要回来帮助他爸。"
听老乡说完,我和永生都激动,可以放下城市里的生活返乡来投身扶贫事业,是现代年轻人不忘初心的代表。
老乡带我俩去看他们村的项目,原来是打算在村子里种植大棚蘑菇,但是因为资金问题没办法购进大量的设备,只能到各处寻求投资,看到了他们村规划出来的种植专用土地,心里有了底,那个老乡还带我们去看了蘑菇种植培训的地方,里面很安静,只剩下老师讲课的声音和记笔记的沙沙声,那个人介绍到这是他们村特地从市里聘请的专家,专门来教给村民如何更好的种植蘑菇。
看完这些,我和永生都很满意,那个老乡还要介绍其他的,那对父子回来了,老乡看见了老远就喊:“老支书,有人来问投资的事了,你快来接待一下。”
喊完了,老支书也快步走了过来,看见是我,很是疑惑。见状,我解释道:“您好,老支书,我是孔志明,您昨天和我说了投资的事,今天我过来看看能不能成。”
老支书听完笑了起来:“孔书记,你觉得我们村子的这个项目怎么样?可以投资吗?”
“老支书,你们村子地项目我看过了,非常好,我觉得可以,我还有一个问题,蘑菇长出来之后有销路吗?”
书记的儿子说话了:“孔书记,我们这个蘑菇的销路暂时还没有想好,我这几天也在找,还没有什么消息,不过应该很容易就能卖出去的,这您放心。”
我笑着说道:“那好,等我回去和我们书记说一下,最后决定了告诉您。”
他们村的好多干部都走到了村口送我们。
回到乡里,我把融资的事情和书记说了,书记觉得我们应该也可以大棚种植蘑菇,说不定可以加盟进去,成为种植基地之一,这样我们村民也能增收了。”
“您说得对,等我们融资的时候问问看。”永生说道。
下午我们在合作社开会,把合作社的村民都叫了过来,开会决定要不要用合作社的资金来融资,全票通过了,于是打电话给老支书,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并表示我们也想要加入学习,老支书很高兴,说:“我们一起努力,可以更好地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上午刚刚决定好集资完后,下午要准备和隔壁村签合同,却不想他们的合同出了问题。
原来是合同有漏洞,在和市里一家大公司签约的时候发现的,那公司的财务部门发现了问题,举报到了相关部门。
相关部门立刻介入调查,发现有些文件不对,这个投资项目成为了非法集资,我立刻联系老支书,老支书说这个他也没想到,这个想法是他儿子提出来的,文件都是他们村子里的年轻人给跑下来的,他也不懂这些。我劝慰了老支书一会儿,说项目肯定没问题,等我去市里问问看,老支书告诉我说他儿子也想要跟着一起去看看是哪里出问题了。我同意了,带着永生去隔壁村子接上那个年轻人往市里赶去。
路上,永生和那个年轻人聊了起来,他说他叫沈民,前几年刚毕业,毕业后想回来帮助他父亲,他大学学的专业是农业,在冬天觉得可以在我们这地方人工养殖蘑菇,可以增加人民收入,又可以让村民有事可做,好不容易在村子里定下来了这个方案,结果没想到在合同上出了问题。听到他有些要哭出来的感觉,永生立刻安慰:“没事的,只是合同上出了问题,应该修改一下就好了,这个项目应该还能继续下去。”
这样沈民的情绪才平静下来,我们找到市里有关部门进行询问,部门领导帮找了一组人来帮我们解决问题,最后合同都定了下来,就这样一下午就这样过去了。
等我们回到乡里,已经是晚上了,我和永生先把沈民送到他们村,老支书找到合同修改好了很高兴,执意要留我和永生在他家吃饭,盛情难却,我俩也只好留下。乡政府
老支书亲自下厨,沈民帮忙打下手光闻到问道就不自觉的流口水了,我和永生趁没开饭出去买了两瓶白酒,店里老板说这是老支书平时常买的白酒,还买了一大块熟肉,我俩一人提着一瓶酒一袋熟食到了老书记家。老书记看到了要责备我们,说在他家吃饭还要让我们破费,我俩都说这是我们晚辈对长辈的尊重,这才不说我们什么了,老支书的手艺非常好,做的菜被我和永生吃了个干净,老支书看见我俩这么放得开也很开心,让我俩没事就来找他,还要给我们做好吃的。
这晚上我们都非常开心。
等第二天,王铁叔到乡政府找我,和急切,我连忙让王铁叔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水,让他慢慢说。
王铁叔缓了过来,说道:“小孔啊,叔昨天在电视上看到有一种全新的养猪方法,把猪圈铺满干净的秸秆,然后猪会吃秸秆,最后那猪样的又健康又好看啊,昨天把叔给看的兴奋了,叔想了一夜,我觉得我们也可以。”
我听完觉得很有意思,说道:“叔,这是个新的方法,我觉得我们可以试试,万一成了,那对环境也好,对我们猪的健康也好,一举两得,叔,你等着,我打电话问问杨教授。”
给杨教授打了一个电话,说出了王铁叔的见闻,杨教授说:“小孔,这个项目是最近才研究出来的,我还想过两天带人过去和你说呢,”
“那太好了,谢谢您还记得我们村子。”
道过谢,我和王铁叔说:“叔,杨教授说这种养猪方法是新研究的,过段时间杨教授会带人来教我们的,你就放心吧。”
王铁叔听完就露出了笑脸:“太好了!这杨教授可是对咋们村有恩啊,合作社啥的都是人家杨教授给整的,对咱太好了呀。”
“王叔,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吧,等过两天人家派人来教咱们技术的时候好好学,就是感谢了杨教授了。”我笑着说。
“好勒,那小孔书记你先忙着吧,我没啥事就先走了。”
送走了王铁叔,永生进来了,说沈民打电话过来了,有家大公司专门做贫困村的生意,他先要联系一下,想让我们和他一起去。我点头同意了。
等我们接上沈民,他和我们说了那家公司的事,我们都觉得这是一场硬仗,在路上,沈民给那家公司的董事长打电话,听到他喊人家“冯总”。我很好奇,不会是冯老板吧?
等到了约定的地方,我们进到茶馆里,一个熟悉的背影就在眼前,好像真的是冯老板,我试探着喊了一句:“冯老板?”
那人转过头来,真的是冯老板,他也很吃惊,没想到会是我们。
我们又确认了一遍,原来冯老板就是我们打算签约的公司,冯老板笑着说:“既然小孔你在,我就放心了,那没什么问题了。”
我赶紧打断冯老板的话:“冯哥,这可不行,不是有我在你就可以安心,你需要好好听听这个年轻人的想法,这个项目是他提出来的,你要好好天天呀。”
“也对,年轻人,讲讲你的项目吧。”
......
就这样,我们在茶社过了一下午,等讲完项目,天快黑了,冯老板打算让我们在他那里吃饭,我们婉拒了,因为得回去告诉老支书,冯老板对这次的项目非常满意,我们也可以回去交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