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朱远国,不得不说,此次,瞎猫遇上了死耗子,这个国家可谓是幸运的。
在另外三国损失惨重,后悔不迭时。朱远国凭借自己毫发无伤的军力,轻松地挡下了掠边的埃羯国战士。
剩下三国边境的百姓,在埃羯国的铁蹄下,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其苦何可胜言!
这些弱势的百姓,望眼欲穿,期盼着自己国家的大军,能再次出现,赶走这些侵略者。
虽然,在风岐国这西部边境上,向来循着惯例,驻扎有万余军队。
可面对气势正盛,为数不少的埃羯国战士,这稀少的军队显然不够看。
几次交锋下来,很快,埃羯国就发现了几国间的强弱不同。
在他们的四方边境上,朱远国相比其余三国来说,就是个硬茬。
不仅布守严密,而且反击能力丝毫不弱,他们非但很少占到便宜,反而在更多时候受挫。
与之相反,风岐等国的阻力就相差甚远。
局势看清后,埃羯国便不对朱远国下太多功夫,转而把重心放在了其余三国上。
在这三处防守堪比纸都薄弱的边境上,埃羯国的战士几乎可以横趟着来。
不到一个月,三国边境纷纷失守,各国的疆域范围被迫收缩。
埃羯国的战士,则鸠占鹊巢,却是和以往抢了就走不同,此次把所占之地尽数归入了自己国家版图。
风岐国西部边境上,分布有两州,为宁州和甘州。
两州前后比邻,紧靠塞廓大沙漠的便是宁州。
当战乱波及时,宁州的百姓首当其冲。百姓失去了家园,沦为流亡之民。
风岐国内,侥幸走脱的百姓,一部分纷纷逃入了其他州郡。
另一部分则舍不得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选择了留下来。
而促使他们留下来的原因,除了刚才那一点,还因为有那为了抵抗敌军侵略,所残余的八千多戍边军队。这支军队由武威大将军焦百韬统领。
此人极具民族气节,面对几倍于己的敌兵,他非但没有逃离,反而誓要与侵略者周旋到底。
大批百姓的涌入,给附近州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各州牧一方面上报国堂,请求拨款援助,另一方面,也尽自己所能,安置这些流民。
即使这样,仍有不少百姓在这场逃难中死去。这不是天灾,而是直刺刺的人祸。
涌入其他州郡的百姓,更给当地的治安,民生等等,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其余二国,所面临的状况,与风岐国几近相同。
可是,这件事情的应对上,各国的做法完全不一样。
复商国,在毗邻埃羯国的四国中,国力相对较弱。
在上一次战争中,三国的损失差不多,可复商国受到的打击却比风岐和公度要重得多。
其他两国丢一个州,以复商国的兵力,在埃羯国同等进攻下,就要丢掉一个半。
此次,面对埃羯国的再度进犯,复商国根本有心无力。
边境问题,愁的复商国主焦头烂额,眼看着自己国家的领土,一步步失陷,而己方却捉襟见肘。
最终,复商国选择了暂时性的妥协,那便是采取和亲这一方式。
由王亲中选出一位姿容上佳的女子,另行册封其为公主,嫁于埃羯国主。
此外,还首次开辟两国通商榷场,意为友好往来,增进两国交流。
已被埃羯国所占之地,也当作嫁妆,一并送给埃羯国。这次的和亲,与往常平等交流不同,明显带着示弱的意味。
此事一经敲定,便昭告全国,很快,其他几国也纷纷得知了消息。
埃羯国初始有些惊讶,但经由国内权衡利弊,随之便也见好就收,同意了复商国的和亲事宜。
就在埃羯国主下达命令后,埃羯国的战士很快就大部分撤出了复商国边境。
位于埃羯边境上的一些子民,遵从国主的布政,也试着在自己酋长的带领下,从沙漠中迁徙出来,入住了复商国所谓的嫁妆之地。
对此,复商国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复商国行和亲一事,自己的困境得到了暂时缓解,却有点儿坑了风岐、公度两国。
本来,这两国的备战压力就已经很大了,如今,让复商国这样一来,导致从复商边境撤出的埃羯战士,又投入了对两国的进攻中。
而且,从战争开始,风岐、公度两国也对埃羯战士的战斗力很是忌惮。
在丢失了那范围不小的疆域后,他们不是没想过,也通过交流的方式,换来暂时的和平,从而给他们一些喘息之机。
不需要多,只要有两三年时间,他们完全可以得到休整,从而招募训练出一批可堪一战的军队来。
可是他们对于选不选择和亲,又有些犹豫。
毕竟,这种和亲,好说不好听,传出去也于国无光。
结果,就在这犹豫的空当,让复商国抢了先。他们还有迟疑的本钱,可复商国等不起呀!
多犹豫片刻,那被埃羯国割地划土,那可真就白得了。
没办法,和亲一事肯定行不通了,那就只有再通过其他方式,以达到交好埃羯国的目的。
于是,两国分别派出使者,去往埃羯国的行军大营。
两国使者交错而来,埃羯营帐里的大酋长先后接见了他们,而两国的使者也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表示希望两国能够罢手言和。而且后面又加诸了一系列对埃羯国来说丰厚的条件。
大酋长不敢一口应承,只是比较客气的请使者多留几日。而后再做定论。
消息报入埃羯国内,很快就下来了回复。
两国使者信心挺足,毕竟,己方做出的让步已经很多了,可以说非常的有诚意。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大酋长表示,不接受他们的言和建议。要他们回去上复自己国主,战争不会停止!
两国使者百思不得其解,再三追问下,大酋长便显得很不耐烦了。
直接令守营卫士将他们“请”出去。
风岐、公度两国,得知此事后,顿时火冒三丈,这一次,两国真是热脸贴了冷板凳。
这是什么!埃羯国未免太嚣张了!若要战,那便来!
他们却不知道,埃羯国,也有自己的一个如意算盘。
复商国通过和亲一事,免除了战争摧残。而如今,另外两国恰也表现出了同样的意思。
那就说明,三国是同病相怜,都有不得已的苦衷。
既然他们自己暴露出了对这场战争的不自信,那就不要怪痛打落水狗了。
况且,经过复商国陪送嫁妆一事,埃羯国主也由此萌生了一个野心。
塞廓大沙漠荒僻,没有能力还则罢了,既然有了这个能力,何不拼一拼?
眼下就是个非常不错的机会,风岐、公度两国防守疲弱,此时不争,更待何时!
与其等两国相送,还不如自己来拿。自己拿到的隐患小。
尽管这个想法有些不切实际,可为了能够走出大沙漠,就算为了福荫子孙,也值得一试!
埃羯国突然强硬的态度,迫使风岐、公度两国放弃了议和止息这场战争的打算。既然敬酒不吃,那就来一杯罚酒!
两国此次,着实憋了一肚子火。很自然地,两国于此事上,又达成了一致同盟。
回想当初四国结盟时的雄壮盛况,再看今日,两国略感悲寂,不胜慨叹世事难料,人心莫测。
宁州已然失守,紧邻的甘州,身负虎跃关这一险要屏障,作为通往泸河十九州的重要门户,绝不能再让埃羯国占领。
很快,风岐国三军大元帅许胜下达命令,从各地抽调少许兵力,共计五万军士。
之后,急行军统一开赴甘州。此次调兵,各边境上,相对来说调取的少一些,以求尽量不要惊动别国,避免露出可乘之机。
即使这样,国内也由此产生了些微动荡。
因为一传十,十传百,由难民的口中,西部边境的战端,早在国内传开了。
幸好国内消息封锁严密,民众只知大概,却不清楚具体战况,更庆幸的是,短时间内,消息还并未流入别国。
五万军士半月内抵达西部边境,可是面对兵员数量激增至二十多万的埃羯战士,这点儿兵力,仍显得杯水车薪。
风岐国堂内,普遍不看好这场战争。就连明安主,也对许胜的做法有些切不准。
毕竟,悬殊太大,即便这五万军士到了前线上,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因而,明安主不得不直言相询。
为了安国主之心,也为国内在对自己颇有微词的情况,避免战争过程中出现不稳定因素。
于是,许胜将自己的战略说了出来。
风岐国内,在服役士兵,分左右中三军,总计六十万,这是在保证国家安定的情况下,最多所能供养的军队数量。
一旦穷兵黩武,这个国家可能就会陷入内忧外患中。
三国原本想对埃羯国毕其功于一役,结果没料到,自己的军队反而损失殆尽。
此次埃羯国挟着虎狼之心汹汹而来。看其架势,轻易不会结束这场战争。
军队编制出现了空缺,短时间内想要补齐是不可能的。
就算兵员到位,没有经过战火的洗礼,仍然没有多大的战斗力。充其量只是炮灰而已。
至于其他军队,都各有自己的紧要职责,不可轻动。
否则,更易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局势变得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