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二十一章

大隋风云(二合一)

金丹,远在主世界的本体李长生也是不由结印一笑。

虽然李长生在天龙世界中已经体会过扫地僧突破金丹时的奥妙,但中间隔着一层,总归不是自己的,现在李玄霸这一身份虽然不是自己的本体,但也算是自己的一部分,使得李长生对于金丹这一境界有了不少的感悟,也算是夯实了一点根基。

要知道李长生虽然已经晋升人仙,踏出了第三步,但对于炼精化气与炼气化神中间这一过渡境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体悟,毕竟李长生是在遨游大道之音中稀里糊涂的突破这两境界的屏障。

同时李长生也对《长生道经》这一部凝结了自己心血的道经有了更多的期待。

虽然目前没有用在自己本体上,但李玄霸这一分身却是以它为主修功法,而在修行的过程中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即便目前只是完成了炼精化气这最基础的一部分,但就算只是这最基础的一部分也对李长生的根基有了一点夯实作用。

要知道李长生的领悟虽然够了,也因此突破了境界,但也仅仅只是境界上的突破罢了。

而对于修士,境界、修为、法力,三者缺一不可,仅仅只是境界突破,修为和法力却跟不上那完全可以称之为根基不稳。

虽然说李长生不断的突破境界是一种好事,毕竟境界越高,李长生炼化本源的速度越快,但境界本就虚无,只要你能够悟透那一点道理,境界枷锁自然而然就突破了。

但修为却是容器,不断参悟境界,自然而然就会带动修为容器不断扩大,但此时李长生虽然境界够高,修为这一容器够大,但容器却是不够坚固。

而法力就是容器中的水,要是李长生再这样下去,法力说不定都会不受控制,这却是李长生无法忍受的。

要知道此时的李长生可是没有肉身的,那么,法力存储在哪里呢,自然是元神之中,可想而知,李长生现在的局面。

而且李长生对于境界也仅仅只是不求甚解,只不过是一味的突破罢了,甚至都没有好好的体会这一境界其中的玄妙,就突破了下一境界。

因此现在的李长生需要的不是急于再次突破境界,而是夯实自己的根基,仔细体悟那些境界所散发的玄妙,要知道诸天万界这样划分境界可不是只是好玩儿而已,其中可是蕴含着前人的大智慧。

因此接下来的李长生不在试图从大道中感悟更多的道理,而是借李玄霸这一具应身仔细体会炼精化气这一境界的玄妙,还别说,在李玄霸突破金丹时,对于炼精化气这一境界有了更多的体会,怪不得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呢。

只有自己亲身体会才能明白那些道理,这也使得《长生道经》在炼精化气这一篇章中显得更加玄妙,那就九十六个字在识海中耀耀生辉,第九十七个字甚至都点亮了一半。

……………………

而听到李玄霸的长啸,站在屋外的父子三人不由长舒一口气,露出会心的笑容。

就连正在佛堂中为李玄霸祈福的窦夫人也不禁掉下来一颗颗珍珠般的眼泪,口中念着阿弥陀佛,佛祖保佑之类的话。

自杨广继位以来,天下可谓是风云变幻,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的发生,着实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大业元年(605年),杨广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共历时十个月,每月征调民夫二百万人,在营建东都的同时,又下令开凿大运河,造龙舟等各种船舶数万艘,由于杨广有些急功近利,征调了大量民夫,使得无数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谓是民不聊生。

自大业元年(604年)至大业六年(610年),开发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丁男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竟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

而且杨广还有些穷兵黩武,大业五年(609年),他亲征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大业八年(612年),隋军出动一百三十万人,但是却在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及平壤城(今属朝鲜)下大败;次年再发兵围攻辽东城,这时,在黎阳仓督运军粮的杨玄感看到“百姓苦役,天下思乱”,便乘机起兵反隋,杨广被迫从辽东撤军;大业十年(614年),杨广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因隋末农民起义已遍及全国,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后只好议和收兵。

其实三征高句丽这件事李玄霸是有所关注的,毕竟三征高句丽可谓是耗尽大隋最后一分元气的罪魁祸首。

这三场战役下来,朝廷的虚弱本质彻底暴露出来,使得天下各处叛乱更是猖獗.

在李玄霸看来,三征高句丽之所以失败,主要是杨广急于压制世家门阀所导致。

其实杨广想要对付门阀世家不是一天两天了。

但若是他能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对付门阀世家还好,毕竟开创了科举制度,这可是瓦解门阀世家根基一大利器,他通过发展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增置进士科,大大增加了寒门人才的出现。

只是他却是太过激进,步子迈得太大,以至于天下民不聊生,可谓是自取灭亡了。

一征高句丽之时,杨广动用了史无前例的整整一百三十万大军,其本意根本就不是灭了高句丽,而是为了削弱门阀世家的群众力量。

为此不惜缕犯大错,他在各大军队中都设立了受降使者,一旦高句丽请降,隋军就得停止进攻,而这恰恰被高句丽军队所利用,在情势不利时候多次以诈降获得喘息时机。

就是这样一个巨大的错误,在兵法上可谓是取死之道,但这种错误却是犯了多次,着实是给人留下无限的联想。

而且所谓的一百三十万大军也是良悸不齐,基本上就是府兵组成。

府兵是什么呢?就是地方军队,战时打仗,闲时务农,根本就是一起乌合之众。

而且如此众多的军队,每天的粮草消耗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因此在后勤出现问题时,顷刻就崩溃了,而且大多数人还水土不服,疫病一起,完全控制不住,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一征高句丽最后一百三十万人最后回来的竟然仅仅只是几千人,百万军队埋骨他乡。

自一征高句丽失败起,隋末农民起义就爆发了。

大业七年(611年),王薄率领民众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东北)起义,隋末民变终于爆发。

接下来的几年刘霸道、孙祖安、张金称、窦建德等纷纷率领农民百姓起义,农民起义军力量迅速发展而日益壮大起来。

大业九年(613年),农民起义不仅遍及山东、河北等地,而且发展到全国范围。

而这何尝不是世家的反击,虽说世家的生存之道,就是墙头草,风往哪边吹,就要往哪边倒,但你若真正动了他们的利益,就会发现隐藏在知书达理外表下的獠牙到底有多锋利。

没有门阀世家在后面推波助澜,局势怎么着也不会糜烂到如此程度。

甚至为第二次,第三次征伐高句丽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大业九年六月,杨玄感于黎阳起兵反抗杨广,隋朝大军从辽东撤回,起义失败,罪魁祸首杨玄感自杀。

这十年里,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天下有心人都会发现大隋气数已尽,有识之士纷纷各寻其主。

当然了,历来像刘霸道、孙祖安、张金称、窦建德这样最先出头的,都不过是王前驱,为日后的真龙吸引火力,争取发展的时间罢了。

其实在李玄霸看来,杨广本身是极有才华的,说是雄才大略毫不为过,但相对于他的个人才华,他在治国上却是没有那么有才华。

而这时候就要好好区分个人才华与治理国家的才华了,毕竟这两种才华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古往今来,像杨广这样个人才华及其出色,但在治理国家上一塌糊涂的国君数不胜数,历朝历代都有。

这样的当权者往往与那些真正的昏君一样都被称为昏君,而后引后人为其哀叹。

老子《道德经》曾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在李玄霸看来,这句话对那些当权者来说是指路明灯一般的存在,真不知道那些有望成为千古一帝的昏君到底在急功近利些什么。

其实李玄霸一直在想,这天下若是被杨勇继承会是什么样子,总不会比现在更差了吧。

毕竟杨广可是用自己的才华,为天下人上演了一场什么叫作花样作死。

短时间内将好好一个盛世王朝败成这样。

可谓是将英才昏君这种人诠释的淋漓尽致。

对隋王朝来说,恐怕杨广这个英才君主还没有一个庸才君主来的好。

…………………………………………

而在这风云变幻的十年里,李玄霸的父亲李渊在一些志同道合朋友的帮助下也是发展的及其迅速。

在杨玄感叛乱之际,李渊给杨广上了一道请旨率军平叛的奏章。

据说杨广忽然接到李渊请旨率军平叛的奏章时十分感动。

要知道,杨广登基之前与李渊可是有嫌隙的,而且他还曾经派人追杀过李渊一家老小,也就是李玄霸出生时那一次,继位后杨广对于自己的这位表兄也是极为不信任的。

可能因为是唯一一名地方官主动请求出兵平叛,再加上对于自己曾经的追杀与不信任的补偿心理,便下旨封李渊为弘化郡(今甘肃庆阳)留守,节制关中、陇右等地兵马,配合各路大军讨伐杨玄感。

在平息那场叛乱中,李玄霸可是知道,自己的父亲虽然也奉旨发了兵,但只是做了个样子,还没等来不及与杨玄感叛军正面接触,战役便宣告结束了。

原本以为好处到这儿便足够了,但是,平叛后,好事又来了,杨广竟然下旨令其调任山西,河东一带兵马攻打各地起义军,这不正是想打瞌睡来了枕头吗。

当然了,也可能是遭到了杨广的猜忌才调任的。

得了圣旨后,李渊便迅速整合大军开赴龙门,一战而大败毋端儿的农民军,收编了万余人,实力大增。

而且因为兵马每到一处,总是军纪严明,严格约束部下与民为善,严禁无故骚扰民众,因此深得百姓拥戴,贤名广受传颂。

这也为日后李渊起兵打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

……………………………………

而作为天下最有权势的人,杨广该享受的都享受到了,除了长生。

哪个皇帝不期望长生不老呢,就算是雄才伟略的始皇帝也是逃不脱这个念想。

因此自继位以来,杨广就开始了对于长生的幻想,四处打听四大奇书中《长生诀》的下落,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了,却是毫无所得。

让李玄霸感慨不已,这就是所谓的缘了吧,完全属于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缘,妙不可言。

而这些事李玄霸是如何得知的,就不得不提李阀的情报人员了,都是从他们口中得知,不过也仅仅只是有所耳闻罢了,没怎么细想,毕竟这些事有老爹李渊处理就够了。

自从突破金丹后,李玄霸完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佛道经,不断的参悟大量道经佛经武功秘籍,化作自己的积累,为突破炼气化神做准备。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唐世界剧情也即将开始,对此,李玄霸颇为期待,毕竟终于能够参悟《长生诀》了,虽然说还没拿到手,但实力在那儿,心就不慌,就是不知道得到《长生诀》后会给自己带来多少提升。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二十一章 大隋风云(二合一)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