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八岁那年,母亲因病离世了。那时,妹妹年仅五岁,弟弟才三岁,我们三个懵懂无知,尚不懂得生死的含义,只晓得自那天起,家中再不见那个整日忙碌的身影。
母亲身材不高,皮肤略显黝黑,脸上时常挂着带着疲惫的笑容。父亲常说,母亲并不漂亮,还总念叨她配不上自己,这门亲事是村里人硬撮合成的。然而,即便如此,母亲从未有过一句怨言,日复一日不辞辛劳地操持着家务,悉心照料我们兄妹三人,还得去地里干活。她的双手总是那么粗糙,指甲缝里满是泥土,可她从未喊过一声累。
我清晰地记得,母亲生病时正值深秋。天气渐凉,树叶一片接着一片飘落,恰似母亲那日益憔悴、虚弱的面容。她咳嗽得极为厉害,每到夜里,剧烈的咳嗽声让她整夜难以入眠。起初,父亲以为不过是普通的感冒,并未放在心上。直至有一天,母亲连饭都难以下咽,身形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头架子,脸色铁青,嘴唇发紫,他才惊觉情况不妙。
但父亲并未立刻送母亲去医院,一拖便是好几天。直到母亲的身体肿胀起来,脸部浮肿得变了模样,他才叫上几个邻居,用门板把母亲抬去镇上的医院。那时弟弟尚小,躺在母亲怀里寻觅母乳,而母亲已无力再将他抱起,只能轻轻拍着他的背,喃喃低语:“宝宝乖……妈妈累了。”
就在那一夜,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次日,天空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仿佛老天也在为母亲的离去而悲泣。由于母亲是在医院去世的,依照村里的习俗,遗体不能进入朝门,只能停放在屋外。于是,人们把母亲的遗体安置在了我家门前的稻田里,上面盖着一层草席和厚厚的棉被。
我抱着弟弟,牵着妹妹,在厚厚的积雪中艰难地走到母亲的遗体旁。寒风凛冽,雪花打在脸上如针扎般疼痛。我低下头看向母亲,她的脸已被积雪覆盖,只露出一缕头发和几根如枯草般的睫毛。我想要掀开积雪看一看她的脸,却被父亲拦住了,他说道:“别动,会冲撞了魂灵。”
我没有落泪,妹妹也没有哭泣,唯有弟弟,饿得哇哇大哭,一边哭一边喊着“妈妈”,还吵着要找母亲。我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记得他那小小的手紧紧地抓着我的衣角,哭得嗓子都哑了。
母亲的遗体在稻田里停放了三天,无人敢挪动,说是要等到吉日才能入棺。这三天里,村里来了许多人,他们远远地站着观望,有人默默地抹着眼泪,有人低声叹息。母亲生前心地善良,谁家遇到困难,她都会伸出援手,即便自家揭不开锅,也会省下一口饭送给别人。她不计较得失,也不心存怨恨,哪怕父亲对她态度冷淡,她也只是默默忍受。
第四天清晨,天色尚未破晓,村里的几位长辈抬着棺材来了。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母亲的遗体放入棺材,盖上木板,钉上钉子。那一刻,我才真切地明白,母亲真的永远离开了我们。
母亲被安葬在屋前的石山上,那里有一棵歪脖子槐树,是她小时候亲手栽种的。她曾说过,等我们长大后,要在树下乘凉。如今,树依旧挺立在那里,而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多年来,我时常在梦中与母亲相逢。梦里的她,依旧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时而在灶台前煮饭,时而在院子里晾晒衣物,又或是坐在门槛上哄弟弟入睡。每次从梦中醒来,泪水早已浸湿了枕头。
我深知,母亲虽然离去,但她留给我们的勤劳与善良,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她教会我们在困境中忍耐,懂得付出与关爱他人,更教会我们即便身处苦难,也要微笑着面对生活。
母亲的名字,如今已鲜有人记得,但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世间最美的女人,是最坚强的母亲。
母亲离世后的第一年,我常常在梦中见到她。她站在村里那根木桥的对面,我大声呼喊:“妈妈,快回家。”母亲却总是默默摇头,不肯过桥。后来听村里人说,死在外面的亲人无法进屋。
每次在梦中,我都会急切地呼喊母亲回家,而母亲始终只是摇头。
那年冬天特别漫长,雪一场接一场地下,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掩埋。母亲走后,家里变得异常冷清。以前总有她在厨房里忙活,灶台上热气腾腾,饭香四溢;现在厨房空荡荡的,锅冷灶凉,连空气都仿佛失去了温度。
我和妹妹轮流照顾弟弟,但我们年纪太小,能做的实在有限。有一次,弟弟发烧了,我背着他在雪地里走了十几里路去找村医,脚底磨破了皮,血渗进了鞋子里,但我没掉一滴眼泪。我知道,母亲如果还在,一定不会让我们受这样的苦。
母亲死后,父亲几乎没有回家。听村里人说,父亲给我们找到新妈妈了。
父亲是民办教师,长得帅,很风流。母亲死后不久,就有了新相好。
春天来临时,母亲种下的那棵槐树抽出了新芽。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烁,像是母亲温柔的目光。我和妹妹常坐在树下,看着那些摇曳的枝叶,仿佛母亲就在身边,轻轻地抚摸着我们的头发。
有一次,我梦见母亲回来了。她穿着那件熟悉的蓝布衫,手里提着一篮刚摘的新鲜蔬菜,笑眯眯地对我说:“孩子,妈妈回来了。”我高兴极了,跑过去抱住她,却发现她的身体冰冷如霜。我猛地睁开眼,发现外面正下着雨,风吹打着窗棂,发出呜咽般的声音。
我再也忍不住,趴在床上放声痛哭。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失去母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一个人会在你受伤时为你包扎伤口,在你害怕时把你搂在怀里,在你孤独时轻声安慰你。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渐渐学会了独立。我开始学着做饭、洗衣、打扫屋子,妹妹也帮着照看弟弟。父亲有时会给我们一些零钱,让我们去买点吃的。我们会买一点糖果,偷偷藏起来,等弟弟睡着后再分着吃。
有一次,我问妹妹:“你还记得妈妈的样子吗?”她点点头,眼里泛着泪光:“我记得妈妈笑起来很好看,眼睛弯弯的,像月亮一样。”
我也记得,母亲的笑容。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她也从未真正失去笑容。那种笑,不是刻意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温柔与坚韧。她用微笑告诉我们:生活再苦,也要坚持下去。
母亲走后第三年,村里修了条水泥路,通往镇上。我们第一次坐上了汽车,第一次看到了高楼大厦。那天,我站在车窗前,望着外面飞速倒退的景色,心里忽然涌起一阵酸楚。如果母亲还在,她一定会拉着我们的手,一起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如今,我已经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每当看到女儿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我就忍不住想起母亲当年的模样。她是否也曾这样看着我们玩耍?是否也曾希望我们将来能有出息?
母亲的名字,或许早已被岁月遗忘,但在我的心中,她永远活着。她的身影,她的声音,她的笑容,还有她那双粗糙却温暖的手,都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
每年清明节,我都会带着孩子们去扫墓。我们站在母亲坟前,献上鲜花,点燃香烛,静静地诉说着这些年的变化。孩子们问我:“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会笑着说:“她是你见过最善良、最勤劳的人。她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爱,如何去坚持,如何去面对生活的风雨。”
母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留下的精神,却一代代传承下来。我相信,她在天之灵,一定会为我们感到骄傲。
而我,也会继续做一个像母亲那样的人,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这个家,守护她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