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画堂,且看只丹青,百鸟图中尽是息宿飞禽。孔雀屏开,鸾凤和鸣,大鹏鸟出天庭。天鹅共凫花传信情,飞鸿飞入云端影……阿嚏……”
小院榕树下,顾长顺吸吸鼻子,把手机放在一边,任它继续播放《出画堂》的片段,自己则在这极富美学意蕴的唱咏里,哆嗦着抽出茶几上的面巾纸。
“喜鹊在许檐前兆佳音,吉凶祸福瑞气相应……”顾长顺耸耸鼻子,闭上眼跟唱,继续沉醉于此间。却不妨,有人已悄然走到他身后。
“老顾,干啥呢?”
“听南音呢。”顾长顺不用看身后,也知来人是谁,哈哈一笑,道,“家后【注1】啊,快坐,坐,同听同听……”
“今日不是该你去值守么?”
李聪依着他坐在一旁的空椅上,因着榕树的絮太长,挠在耳边有些痒,又微微挪了挪椅背。
“闺女替我去了,我这不是感冒了么?”顾长顺把秃成地中海一般的脑袋,往李聪肩膀上一靠,只觉温暖中透着幽香,心里美得不行。
虽然年逾五旬,早从学校退了下来,但李聪依然对个人形象甚是在意。人都说,老顾家的退休女教师,穿得是朴素大方,看着是勤俭节约,但这该护的肤、该描的眉、该抹的嘴唇可一点没落下,确是个讲究人。
也不能不讲究,这两年,顾长顺、李聪都是这三公巷的门面担当,该讲究的地方可太多了。
于是,讲究的李聪,立马取了茶几上的帽子,扣在那秃秃的脑袋上。
暖意罩过来,顾长顺不由感动道:“还是家后好,知道我这头冷不得。”
此语换来李聪的一句讥诮加一个白眼:“想多了,我管你冷是不冷。”
见顾长顺瞪着她,不明所以,她才嗤嗤地笑:“人家李白是‘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你倒好,是‘朝如青丝暮秃头’,羞也不羞?”
听了这话,顾长顺不禁拉长了脸:“哟,这是嫌我老顾丑,坏了李老师的门面?”
“不不不,是坏了三公巷的门面。”
“再丑你不也凑合半辈子了,还跟我说这个。”
顾长顺正扶额无语,又听李聪叨叨他不讲卫生,把吸了鼻子的面巾纸随便扔地上,租客看见了都要嫌他邋遢云云。
他被叨得烦了,吸了口气拿上了手机起身便要走。
“哪去啊?”
“买菜,七八口人呢。蒋师傅又不在。”
“今天不还有?”
“多囤点。”
顾长顺头也不回,风也似的出了红砖古厝,墙上盛开的喇叭花,紫紫红红的一片儿,被这一阵疾风拨动得微微发颤。
“小心眼。”李聪撇撇嘴,收拾了茶几便去了厨房,张罗起中午的饭菜来。
2
那一厢,顾长顺心里那口气一点也不顺,摘了帽子泄愤半日,终于在喷嚏的提醒下,万般无奈地戴上了帽子,心说,所谓“一层秋雨一层凉”,古人诚不我欺。
一个钟头后,顾长顺提着大包小包穿回三公巷,远远窥见三个捯饬得光鲜照人的男人,在那巷尾来回张望,似摸不准方向。年龄居中的那人还拉着一个行李箱。
其中最年轻的那人说:“照导航,这不是到了么?怎么找不着。”
另外两人都摆手说着“我是路痴”的话。
顾长顺一看,展现个人魅力的时候到了,便紧了紧帽子往前走。
哪知,他还没来得及说“游客您好”,便被人给截了胡。
“我带你们进去吧,走。”
脆生生的一句,又带着点软糯,谁不喜欢这样的声音?
顾长顺又是骄傲,又是失落,便站在原地不动,看他家闺女顾小喜领着三位游客,从巷尾钻了过来。
“顾小姐,你先前说的那块牌匾,是在这个巷子里?”
“是啊,王宗翰、王宗荣、王宗鲜三兄弟,位列司马、司徒、司空,他们就是在我们三公巷出生的。”
顾小喜说起三公巷的大人物,语气里颇有与有荣焉的感觉。要知道,三公是旧时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虽说秦朝以降多为虚职,但也能把那门楣大大地光耀一把。
“好好,回头我们就去看。”年纪最长的一位笑答。
“好嘞。”
顾小喜应了一声,再往前定睛一看,微微一愕:“爸,你怎么出来了?不是感冒了么?”
“我买点菜。这是——”
“这是我今天接待的三位游客。”顾小喜往身后微微侧身,介绍道,“这三位男士,要住咱们二吾民宿。”
话音刚落,顾小喜身畔最年轻的男生,眼里大放光彩,轻轻“啊”了一声。暮秋时节,寒气日渐深重,他却只穿着深灰色的风衣,内里搭着一件格子衬衫,也不知有绒没绒。
顾长顺心里正寻思这男生在“啊”什么,他却已越过顾小喜,一径小跑过来握住顾长顺的手,热情问候:“您就是顾长顺顾叔叔吧?您好,您好,久仰大名。”
幸福来得太突然!
一早被家后吐槽,被女儿截胡的老顾同志,顿时感觉到了来自游客的敬意,笑得跟院里盛放的喇叭花似的,连忙腾出右手,回握男生的手:“你好你好,欢迎来三公巷做客!”
“早就想来了,只是最近才找到机会。走,叔叔,边走边说。哎呀,买这么多菜啊,我帮您拿。”
男生不由分说接过顾长顺手里的三包菜,只留着他提拎着最轻的那包。
对于男生的这种自来熟,顾长顺有些不好意思,说了声谢谢,便问他如何久仰自己的大名。
男生笑答:“以前读书的时候,和小喜学姐都是一个学校同乡会的,听她说起过你。”
这话和顾长顺预想的大不一样,闹得他心里又别扭起来,只说了句“好巧”,便不知说什么好。
倒是男生又眯起笑眼,对他伸出大拇指,用背课文似的调调说:“前阵子,我又在电视采访里看到了顾叔叔,这才能对号入座。本以为,电视里的顾叔叔精神矍铄、老当益壮。没想到,今日一见,才发现……”
他故意卖关子,引得心花怒放的顾长顺定睛看他,才抛出后面的话:“顾叔叔您比电视里还要上镜。”
和他预计得一样,此语一出,顾长顺脸上的笑褶又深了一层。
“哈哈,真的嘛。那是上个月的事了。”
上个月,刺桐市电视台的一档民生访谈节目,专门采访了包括顾长顺、李聪在内的几位退休老人,为他们颁发了“街巷文化大使”的锦旗。顾长顺一直引以为豪,尽管他的镜头被剪得只剩一分钟,全程沦为李聪的背景板。
那也没办法,谁让李聪形象气质俱佳,口才又是一级棒。三十年的语文老师可不是白当的!
顾长顺正洋洋得意,不想一阵疾风袭来,好死不死地吹歪了他的帽子,露出了一点“大光明”,不免有些尴尬。
男生却边走边给他正了正帽子,道:“天儿冷,顾叔叔可别冻着了。讲解街巷文化,还得靠着您那副嗓子。”
情商之高,令人叫绝。
情商之高,令人发指。
顾长顺、顾小喜同时在心里说。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顾小喜实在看不下去,不禁咕哝了一句。
男生似听了这话,扭头便对顾小喜来了个wink。
老实说,顾小喜只要一看到剧里的霸道总裁眨眼,就忍不住要换台。实在是太油腻了!
但此时她对这个学弟却厌不起来。
原因无他,皮肤白净,眉眼带笑,一身的青春气息,比那春风还要清新。这谁能厌得起来?即便是在四年前,她也没讨厌过他……
等等,打住,什么四年前,忘了,都忘了才好!
顾小喜收回神思,对身边的两位男士道:“二吾民宿,就在前方拐弯处。”
————————————————————————————
【注1】家后:闽南语中意为“妻子”。
【注2】刺桐市,原型泉州市。
真的很激动啊啊啊!能在小说里看到自己的家乡!内容很真实,“小白”、三公巷、申遗的22处代表性遗迹……感觉特亲切,一下子狠狠代入了(ÒωÓױ)!
新书《江海潜寻》已上架,友友们可以移步阅读哦!谢谢!₍ᐢ⸝⸝› ̫ ‹⸝⸝ᐢ₎ 以下为文案↓ 沉舟侧畔千帆过,江海之间寄余生。 近年来,我国海洋科技实力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水下考古工作者们,一次次用科技“打捞”历史,不断拼合着古代文明的吉光片羽,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最可信的模本,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曾几何时,英国人在中国南海盗捞沉船,牟取不当利益,破坏文明信息,侵害国家主权。为此,我国在人才技术空白的情况下,设立了当时唯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水下考古体系,硬核科技更是一次次助力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 2027年,第三代水下考古人,通过高新技术,确认一艘沉船为元末明初的战船,这一发现将为元代上海港“东南名县”的地位提供实证。学术界为之一振! 然而,浊水环境很不利于探测、打捞这艘沉船。上海水下考古研究所,准备再次联手各大科学机构,构建人工智能的水下知识谱系,再次创造科技考古的奇迹! 发展科技考古,守护文化遗产,赓续文明血脉,吾辈义不容辞!
这书写得很精彩! 文笔优秀无需多言,看一本书能把街巷文化、非遗文化、海洋文明一网打尽,可说是入坑不亏! 女主的人物弧光也是一大看点,从一个受过打击心灵蜷缩的姑娘,变成一个自信满满散发光芒的大女主,能带给人不少启发!
新书即将上架,分类为“科技科幻”,与以往的作品较为不同,敬请期待~
首先,我表示很期待作者的科技文,我感觉你是写文化题材更擅长吧,所以转型之后会是怎样的呢?期待! 再说说这本儿书。不愧是获奖作品。文旅融合,还有墙绘(文创园里的墙绘设计可太美了,我都可以脑补出来画面,期待影视化),都是很不错的主题。尤其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主人公们在文创园里,设计了很多宣传泉州非遗的方案,有些方案非常有创意。所以我觉得这是一本创意比情节更好(不是说情节不好,而是相对来说创意更吸引人)的小说!我很喜欢!!!
跟暧昧,哈哈
很不错,情节很妙,不走套路,注重心理刻画,娓娓道来的文风也别有滋味,值得鼓励
我也喜欢陆阎王O(≧口≦)O
为啥有时候我很讨厌这个女主,我更希望肖圆和他二叔当朋友,对于我来说分开二十年早就物是人非,感情不再了。
剧情不走套路(现实主义的话,我并不喜欢过于极致的人设),情节疏密得当,我挺喜欢的~
我不觉得,我只觉得那是浮在空中的楼阁,两个人悬而未决的样子似乎都在等对方掉下来。
徐洋又脚踏几条船了,真是管不住那二两肉
你这个渣男要点脸吧,干了那么多挫事,不分手冷暴力,另找下家,还给女孩子事业上添堵,简直人间毒物,别说泼你一杯红酒,给你几个大耳刮子都合适。
本书入选“2023年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感谢朋友们的陪伴!
已完结,准备新书中~
从《金匠》看到《寻常巷陌》,我能感觉到,作者是一个知识丰富、思想有深度、擅长治愈风格,且社会触角很敏锐的人。想必大家都能发现,今年各地的文旅局长特别卷,文旅行业蓬勃发展,对于提振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作者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这本去年10月开始发表的小说,既符合征文“家园”这个主题,又切合当下的热点。这种“预判”的本领,是现实主义题材作家里较为少见的。很期待,有朝一日这本小说能进行影视改编。
好看,以泉州为背景的小说,本来就很喜欢泉州,作者能把泉州文化写的这么好,还是很有水平的
良久,沐川才说话:“今天,我很开心。” “为什么?” “因为放周末。” “哼!” “因为投资谈成了。” “你……” “哦,因为申遗成功!” “不跟你说了。” “诶,我说错了,因为你答应我了啊!” 他停下脚步,定定地看她,目中流溢的那点热,与这天气相仿佛。
新书上架,欢迎点评!
还不错,文创园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