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暮色里,小镇名叫泥瓶巷的僻静地方,有位孤苦伶仃的清瘦少年,此时他正按照习俗,一手持蜡烛,一手持桃枝,照耀房梁、墙壁、木床等处,用桃枝敲敲打打,试图借此驱赶蛇蝎、蜈蚣等,嘴里念念有词,是这座小镇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话:二月二,烛照梁,桃打墙,人间蛇虫无处藏。
少年姓陈,名平安,爹娘早逝。小镇的瓷器极负盛名,本朝开国以来,就担当起“奉诏监烧献陵祭器”的重任,有朝廷官员常年驻扎此地,监理官窑事务。无依无靠的少年,很早就当起了烧瓷的窑匠,起先只能做些杂事粗活,跟着一个脾气糟糕的半路师傅,辛苦熬了几年,刚刚琢磨到一点烧瓷的门道,结果世事无常,小镇突然失去了官窑造办这张护身符,小镇周边数十座形若卧龙的窑炉,一夜之间全部被官府勒令关闭熄火。
陈平安放下新折的那根桃枝,吹灭蜡烛,走出屋子后,坐在台阶上,仰头望去,星空璀璨。
少年至今仍然清晰记得,那个只肯认自己做半个徒弟的老师傅,姓姚,在去年暮秋时分的清晨,被人发现坐在一张小竹椅子上,正对着窑头方向,闭眼了。
不过如姚老头这般钻牛角尖的人,终究少数。
世世代代都只会烧瓷一事的小镇匠人,既不敢僭越烧制贡品官窑,也不敢将库藏瓷器私自贩卖给百姓,只得纷纷另谋出路,十四岁的陈平安也被扫地出门,回到泥瓶巷后,继续守着这栋早已破败不堪的老宅,差不多是家徒四壁的惨淡场景,便是陈平安想要当败家子,也无从下手。
当了一段时间飘来荡去的孤魂野鬼,少年实在找不到挣钱的营生,靠着那点微薄积蓄,少年勉强填饱肚子,前几天听说几条街外的骑龙巷,来了个姓阮的外乡铁匠,对外宣称要收七八个打铁的学徒,不给工钱,但管饭,陈平安就赶紧跑去碰运气,不曾想那中年汉子只是斜瞥了他一眼,就把他拒之门外,当时陈平安就纳闷,难道打铁这门活计,不是看臂力大小,而是看面相好坏?
要知道陈平安虽然看着孱弱,但力气不容小觑,这是少年那些年烧瓷拉坯锻炼出来的身体底子,除此之外,陈平安还跟着姓姚的老人,跑遍了小镇方圆百里的山山水水,尝遍了四周各种土壤的滋味,任劳任怨,什么脏活累活都愿意做,毫不拖泥带水。可惜老姚始终不喜欢陈平安,嫌弃少年没有悟性,是榆木疙瘩不开窍,远远不如大徒弟刘羡阳,这也怪不得老人偏心,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例如同样是枯燥乏味的拉坯,刘羡阳短短半年的功力,就抵得上陈平安辛苦三年的水准。
虽然这辈子都未必用得着这门手艺,但陈平安仍是像以往一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身前搁置有青石板和轱辘车,开始练习拉坯,熟能生巧。
大概每过一刻钟,少年就会歇息稍许时分,抖抖手腕,如此循环反复,直到整个人彻底精疲力尽,陈平安这才起身,一边在院中散步,一边缓缓舒展筋骨。从来没有人教过陈平安这些,是他自己瞎琢磨出来的门道。
天地间原本万籁寂静,陈平安听到一声刺耳的讥讽笑声,停下脚步,果不其然,看到那个同龄人蹲在墙头上,咧着嘴,毫不掩饰他的鄙夷神色。
此人是陈平安的老邻居,据说更是前任监造大人的私生子,那位大人唯恐清流非议、言官弹劾,最后孤身返回京城述职,把孩子交由颇有私交情谊的接任官员,帮着看管照拂。如今小镇莫名其妙地失去官窑烧制资格,负责替朝廷监理窑务的督造大人,自己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哪里还顾得上官场同僚的私生子,丢下一些银钱,就火急火燎赶往京城打点关系。
不知不觉已经沦为弃子的邻居少年,日子倒是依旧过得悠哉悠哉,成天带着他的贴身丫鬟,在小镇内外逛荡,一年到头游手好闲,也从来不曾为银子发过愁。
泥瓶巷家家户户的黄土院墙都很低矮,其实邻居少年完全不用踮起脚跟,就可以看到这边院子的景象,可每次跟陈平安说话,偏偏喜欢蹲在墙头上。
相比陈平安这个名字的粗浅俗气,邻居少年就要雅致许多,叫宋集薪,就连与他相依为命的婢女,也有个文绉绉的称呼,稚圭。
少女此时就站在院墙那边,她有一双杏眼,怯怯弱弱。
院门那边,有个嗓音响起,“你这婢女卖不卖?”
宋集薪愣了愣,循着声音转头望去,是个眉眼含笑的锦衣少年,站在院外,一张全然陌生的面孔。
锦衣少年身边站着一位身材高大的老者,面容白皙,脸色和蔼,轻轻眯眼打量着两座毗邻院落的少年少女。
老者的视线在陈平安一扫而过,并无停滞,但是在宋集薪和婢女身上,多有停留,笑意渐渐浓郁。
宋集薪斜眼道:“卖!怎么不卖!”
那少年微笑道:“那你说个价。”
少女瞪大眼眸,满脸匪夷所思,像一头惊慌失措的年幼麋鹿。
宋集薪翻了个白眼,伸出一根手指,晃了晃,“白银一万两!”
锦衣少年脸色如常,点头道:“好。”
宋集薪见那少年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连忙改口道:“是黄金万两!”
锦衣少年嘴角翘起,道:“逗你玩的。”
宋集薪脸色阴沉。
锦衣少年不再理睬宋集薪,偏移视线,望向陈平安,“今天多亏了你,我才能买到那条鲤鱼,买回去后,我越看越欢喜,想着一定要当面跟你道一声谢,于是就让吴爷爷带我连夜来找你。”
他丢出一只沉甸甸的绣袋,抛给陈平安,笑脸灿烂道:“这是酬谢,你我就算两清了。”
陈平安刚想要说话,锦衣少年已经转身离去。
陈平安皱了皱眉头。
白天自己无意间看到有个中年人,提着只鱼篓走在大街上,捕获了一尾巴掌长短的金黄鲤鱼,它在竹篓里蹦跳得厉害,陈平安只瞥了一眼,就觉得很喜庆,于是开口询问,能不能用十文钱买下它,中年人本来只是想着犒劳犒劳自己的五脏庙,眼见有利可图,就坐地起价,狮子大开口,非要三十文钱才肯卖。囊中羞涩的陈平安哪里有这么多闲钱,又实在舍不得那条金灿灿的鲤鱼,就眼馋跟着中年人,软磨硬泡,想着把价格砍到十五文,哪怕是二十文也行,就在中年人有松口迹象的时候,锦衣少年和高大老人正好路过,他们二话不说,用五十文钱买走了鲤鱼和鱼篓,陈平安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扬长而去,无可奈何。
死死盯住那对爷孙愈行愈远的背影,宋集薪收回恶狠狠的眼神后,跳下墙头,似乎记起什么,对陈平安说道:“你还记得正月里的那条四脚蛇吗?”
陈平安点了点头。
怎么会不记得,简直就是记忆犹新。
按照这座小镇传承数百年的风俗,如果有蛇类往自家屋子钻,是好兆头,主人绝对不要将其驱逐打杀。宋集薪在正月初一的时候,坐在门槛上晒太阳,然后就有只俗称四脚蛇的小玩意儿,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往屋里蹿,宋集薪一把抓住就往院子里摔出去,不曾想那条已经摔得七荤八素的四脚蛇,愈挫愈勇,一次次,把从来不信鬼神之说的宋集薪给气得不行,一怒之下就把它甩到了陈平安院子,哪里想到,宋集薪第二天就在自己床底下,看到了那条盘踞蜷缩起来的四脚蛇。
宋集薪察觉到少女扯了扯自己袖子。
少年与她心有灵犀,下意识就将已经到了嘴边的话语,重新咽回肚子。
他想说的是,那条奇丑无比的四脚蛇,最近额头上有隆起,如头顶生角。
宋集薪换了一句话说出口,“我和稚圭可能下个月就要离开这里了。”
陈平安叹了口气,“路上小心。”
宋集薪半真半假道:“有些物件我肯定搬不走,你可别趁我家没人,就肆无忌惮地偷东西。”
陈平安摇了摇头。
宋集薪蓦然哈哈大笑,用手指点了点陈平安,嬉皮笑脸道:“胆小如鼠,难怪寒门无贵子,莫说是这辈子贫贱任人欺,说不定下辈子也逃不掉。”
陈平安默不作声。
各自返回屋子,陈平安关上门,躺在坚硬的木板床上,贫寒少年闭上眼睛,小声呢喃道:“碎碎平,岁岁安,碎碎平安,岁岁平安……”
-------------
ps1:雪中的一个近二十万字的番外在微信里面更新了,微信公众号是:fenghuo1985
ps2:还没上传就一百多位盟主,你们威武...
ps3:好久不见,剑来!
盖白玉京啦! 十万剑仙给我冲!! 给点动力,50001楼送个静心得意印章吧(不喜欢可以不要,压箱底好久了,我去洗洗)【已送】 55555楼送本剑来签名书【已送】 雪中动画也官宣了,88888楼送一本雪中签名书!白玉京冲鸭!
挑灯看剑章评(739章 春风得意) 两战场:光阴之长河,无涯之书海。 三蹊跷:无巧不成书,分心损道行。 一互换:兄弟两心通,互换无理手。 风雪夜:大爷和二爷,风雪夜归人。 第一章【两战场】 「光阴之长河」 光阴长河,双方在第一处战场交手四个回合。第一回合,周密欲施光阴神通,无奈齐静春有船锚灯火做退路,周密只好作罢。第二回合,周密言语欲使对手分心,齐静春置若罔闻。第三回合,齐静春主动打破精诚心境,黑白子击碎曜甲和荷花庵主真名所化日月。第四回合,周密碾压宝瓶洲、山崖书院和小镇学塾三座心相,齐静春不为所动。 「无涯之书海」 无涯书海,双方转战第二座真正战场。周密食书三百万,吃字数千万,领悟道理却太少,十四境已至断头路,吃妖也无法再上层楼。周密任由齐静春春风翻书立教称祖,自己再做饕餮更上层楼高过天。齐静春将计就计,整个战斗过程有三处蹊跷,周密都没有觉察,被文圣一脉师兄弟好好教导了一下如何下棋。 第二章【三蹊跷】 「无巧不成书」 一叶虚舟,两位十四境,同渡类似心境的光阴长河。齐静春敢将战场选择在桐叶洲,周密认为是崔瀺为其铺好了退路,以陈平安走过的路线作为船锚灯火,抵御周密翻转光阴长河的手段。周密感叹山水游记与今日一战遥遥呼应,“好个无巧不成书”。其实,周文海已经错过了第一个“蹊跷之处”,这些船锚灯火根本就是山水游记崔主编的心境。 「分心损道行」 齐静春如今状态,是“明虽灭尽,灯炉犹存”。肉身消亡魂魄散尽,仅存信念画地为牢于一截光阴长河,以及春字印当中的一点灵光,再以三教神通暂时重塑魂魄。所以,齐静春不太能够分心,一旦多出念头打破玄之又玄的境地,十四境不可持久。齐静春自行打破精诚心境,自损道行的行为是第二个“蹊跷之处”,周文海还是没觉察。 「明知山有虎」 周密在自家天地胜券在握,齐静春即使破境也难逃被吞命运。齐静春知道被吞的风险,依然春风翻书,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必然有所依持。第三个“蹊跷之处”,周文海已经有所警觉,但对自身洞天福地的神通信心满满,所以他中招了。 第三章【一互换】 「兄弟两心通」 崔瀺炼化整条齐渎为己所用,齐静春以暂存灵光封为“齐渎公”,崔东山说:“齐静春到最后,还是将十四境修为留给了老王八蛋,还是当那崔瀺是师兄”。崔瀺和齐静春在合下一盘棋,师兄师弟心意相通,相当于一个人,随时可互换。 「互换无理手」 宝瓶洲陪都的“绣虎崔瀺”(此处原文用了双引号),一手抬起凝为春字印,微笑道:“遇事不决,还是问我春风”(这是齐静春的口吻)。周密心相中的“齐静春”(此处原文也用了双引号),突然摇头放声大笑道:“贾生计谋,果然让人失望”(这是崔瀺的口吻)。师兄弟互换了,齐静春的境界撑不了太久,但借书跻身十四境的崔瀺,可与周密一战。 第四章【风雪夜】 「大爷和二爷」 齐静春说太平十二策行不通,崔瀺的太平盛世和老秀才的赤子之心,都在说明周密走岔了道。真正经天纬地的读书人,读书破万卷之外,起码要知道这样几条道理。第一,知识的圆越大则未知越多,明白学无止境和敬畏真理。第二,世间万事错综复杂,不是换一套理论就能解决的纸上谈兵,改革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绝不是快刀斩乱麻的从零开始。第三,众生不是游戏中的虚拟符号,失败了可以重新再开一局。周密,自认读遍天下书,要打碎并重建新世界,要做全知全能之神。历史证明,凡是盲目相信“真理在手,天道我有”的狂人,最后结局都是被真理大爷和天道二大爷敲的满头包。 「风雪夜归人」 真理和天道两位爷比较忙,崔瀺和齐静春师兄弟先代一下班,小师弟最后再来一棒槌。“风雪夜归人”,风是齐静春的春风,雪是芙蓉山的夜雪,风雪已至待人还。齐静春是如沐春风,左右是夏日炎炎,刘十六是秋风肃杀,崔瀺是冬日可亲,关门弟子是平安。文圣一脉,春夏秋冬,四季平安。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卷尾语」 1、一家之言,不足为信:评析是臆断的代名词,根据已知信息作出个人分析,提供众多解释中的一种可能。 2、问我何所有,山中惟白云。只堪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部分道理于我有益,未必普适。部分观点能力所限,难免偏颇主观。部分行文斩钉截铁,不代表坚信其唯一正确性,只是不愿面面俱到和模棱两可而已。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文字是思想的具化,写与读是思想的交流,春色满园的魅力在于百花不同,欢迎书友讨论、批评和指正。 4、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写是乐,评是乐,看是乐,乐最重要。
请问有没有人记得上一章的内容是什么??
5块看一年 这小说可太省钱了
小奶瓶呢 红棉袄还穿着吗 大哥入十五没
更新啊!公孑!
总管是一点脸不要啊,出道这么多年,没有一本是正常完结的
我敲,国庆前要更新一次大的吧
下注了下注了 ♙ ♙ 更 不更 98 1.01
你对得起这么庞大的一群读者吗
老夫已然大侠了!等级果然是个水磨功夫。。。。各位少侠多努力
纵横币没地方用!
没有意外的话,例如以往一样烂尾咯。
请假一天。
每天都有人期待,每天失望。
今天陈貂寺会更新吗
这个读书的声音真尼玛的难受,能不能换点能听的
请假2个月
请假一天。
见韧撕了